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时政·资讯     
巴勒斯坦:为阿拉法特开棺验尸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正式邀请瑞士放射物理学研究所专家,为已故领导人阿拉法特验尸。在征得阿拉法特亲人同意后,巴方坚持对阿拉法特遗体进行检查,以查明其是否遭人投毒暗杀。法新社报道称,主席阿巴斯希望专家进行进一步检验,以“揭示阿拉法特真正的死因”。  相似文献   

2.
围绕囚禁阿拉法特的那场拉马拉的战事,我们曾邀请三位中东问题专家、学者,组织了第9期的封面话题《阿拉法特的生死命运》,刊出后,有许多不同的反响。中东问题资深专家朱梦魁先生的一个电话、一席话,让我决定邀请他,为我们再次廓清巴以冲突的内涵与外延。———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3.
2012年11月27日,巴勒斯坦前领导人阿拉法特在去世八年后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一天,阿拉法特位于拉姆安拉的墓地被打开.在阿拉法特死因调查委员会的安排下,来自瑞士、俄罗斯和法国的专家提取了阿拉法特的尸骨样品.八年来,围绕着阿拉法特死因的猜测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过,这次的开棺验尸,不过是好莱坞式大片《阿拉法特之死》的第二季而已.其背后的种种悬疑和猜测,牵扯出了复杂的政治图谋和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4.
“阿拉法特”、“死亡”这两个词同时出现在我刊上已不止一次。2002年熏阿拉法特被软禁在拉马拉官邸后,我们就做过有关阿拉法特命运的两个“封面话题”———《感悟死亡》、《和平生死一线间》……10月29日,在本刊第22期即将截稿的时候,传来“不死鸟”病重的消息。也许,他如以往那样还能带来“不死”的传奇?也许,他还能笑着回到拉马拉?也许……我们同许多人一样,守望阿拉法特的生死一线间。11月11日传来消息:阿拉法特已撒手人寰。阿拉法特的死同他的生一样传奇。此时,我们的杂志已付印。自然,留下的是遗憾的空白。看到铺天盖地的报道,看到人们对他的追思,我们让自己沉下心来,梳理思绪,通过和中东专家座谈,在本期推出了这个“封面话题”。一位西方记者曾说过,“如果说有谁的个人命运在如此长的时间里(40多年)对中东局势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那么这个人就是阿拉法特”。巴以问题错综复杂,除了当事者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外,还有大国的卷入,阿以问题的背景。那么,在腥风血雨中,阿拉法特是如何树起一面不倒的旗帜?在对手以色列、盟友阿拉伯兄弟国家以及美国面前,他又如何扬起这面旗帜?———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5.
72岁的阿拉法特为国家操碎了心。可是, 由于巴以和平进程没有给巴方带来多少现实利益,建国日期一拖再拖,一些巴勒斯坦人怨恨他。当此次巴以冲突持续不断,阿拉法特决定参加沙姆沙伊赫多国首脑会议时,巴勒斯坦一些激进分子指责他为“叛徒”,在他们看来,阿拉法特与以色列的任何接触都会使巴勒斯坦人的鲜血白流。传说阿拉法特可能要退位,因为他的能量已竭。他的两名最亲密的助手——负责安全的贾布里勒·拉朱卜和法塔赫运动上层人物马尔万·巴尔古提中的一位可能接班。  相似文献   

6.
中东伟人、和平斗士。巴勒斯坦民族领袖阿拉法特突然因病辞世,引起全世界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广泛关注。阿拉法特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与中东和平事业,一度距实现建立自己国家的梦想近在咫尺。然而,进入新世纪后不久,巴以局势风云突变、急转直下,阿拉法特在人生暮年也再度陷入重重困  相似文献   

7.
5月3日深夜,坐落在开罗市中心的埃及总统府——独立宫灯火通明,巴以首脑阿拉法特和拉宾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引导下,缓缓走进会议大厅。随后,穆巴拉克退场,拉宾和阿拉法特进入秘密会谈。这是自去年9月13日巴以自治原则宣言签署七个多月以来,拉宾和阿拉法特的第二次会晤。开罗时间5月4日上午11时40分,拉宾和阿拉法特终于正式签署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的最后协议。中东和会两主持国代表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和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  相似文献   

8.
拉宾:阿拉法特是敌人,因此他才成为和平谈判的对手。佩雷斯:阿拉法特是我们建设“新中东”的伙伴。内塔尼亚胡:阿拉法特是难打交道却又不能不打交道的人。巴拉克:阿拉法特已不是和平伙伴。  相似文献   

9.
美、以、阿以及叙伊四方态度就像一辆车的四个轮子,它们相互拧着——哈马斯组阁一波三折,在试图与“法塔赫”或者“人阵”联合组阁碰壁后,不得不推出了一个以哈马斯成员为主体的新政府。就在新政府成立的同时,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西方社会宣布对其进行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使人不禁对其今后的命运产生疑虑:哈马斯究竟能够走多远,要回答这一难题不能不察有关各方的态度。以色列:盼哈马斯“自行”垮台沙龙曾经将阿拉法特的逝世称为中东和平新希望的开始,这一方面反映了沙龙对阿拉法特本人的厌恶,同时也反映出他对阿拉法特的继任者阿巴斯的情有独…  相似文献   

10.
在首次巴勒斯坦民主选举中,阿拉法特以绝对优势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这一结果应该说是预料之中的。在争取巴勒斯坦民族权利的数十年斗争中,阿拉法特不仅成为巴勒斯坦人民的领袖,更成为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一面旗帜。巴勒斯坦人民正是聚集在这一旗帜下,艰苦奋斗几十年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在中东形势剧烈变化、以色列加紧军事进攻和巴解组织内部出现分裂的情况下,巴勒斯坦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以阿拉法特率所属部队撤出特里波利为标志,巴勒斯坦的斗争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最近,阿拉法特在也门和突尼斯等阿拉伯国家.召开了巴解组织和法塔赫的一系列会议,研  相似文献   

12.
美国要架空阿拉法特,阿拉法特先“流放”“西岸地皇帝”。  相似文献   

13.
要闻存档     
9月28日~10月16日9月29日以色列军队撤出阿拉法特官邸,放松对阿及其200多名随从官员和卫队的围困。10月5日,阿拉法特签署法案,把耶路撒冷确定为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7日,以军侵入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并向人群发射导弹,造成至少10人死亡,多人受伤。12日,阿拉法特决定在10天内完成组阁。30日日本首相小泉改组内阁,改组后的内阁共有18名阁僚。10月1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第一份《千年宣言》执行报告。4日,美国务卿鲍威尔和联合国伊拉克武器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主席布利克斯达成协议即在安…  相似文献   

14.
追风人物     
阿拉法特遗孀否认再嫁11月11日,为纪念巴基斯坦前领导人阿拉法特逝世两周年,在阿翁墓前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民众。阿拉法特的离世使世人的目光更加关注他的遗孀苏哈和女儿扎赫瓦的生活。如今苏哈和11岁的扎赫瓦已经获得了突尼斯国籍,这预示着苏哈今后将在突尼斯定居。报悉  相似文献   

15.
当年,阿拉法特突破贝鲁特的包围后,有人问他向何处去,他满怀信心地说,“我正走向马勒斯坦!”如今在拉马拉的日子,他反复着:“真主将赐予我前往耶路撒冷的证书。”3月11日,以色列本已放宽了对阿拉法特的限制,但至3月29日凌晨,事态骤然逆转,沙龙政府以“向恐怖主义宣战”为借口,宣布巴以处于战争状态,以色列出动了四万大军,大举侵犯巴勒斯坦自治区,已先后占领了拉马拉、比特·杰拉、伯利恒等城市,迄今已逮捕了500多名巴勒斯坦人。更为严重的是攻占了阿拉法特在拉马拉的官邸,  相似文献   

16.
英雄迟暮,接班人问题凸显;无论谁上台,都不会再拥有那样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亚西尔·阿拉法特自1969年执掌巴解大权至今,已在风雨飘摇中走过了30年岁月。自1992年座机失事造成颅内出血以来,阿拉法特身体每况愈下,巴以和谈一波三折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超负荷的工作,使阿拉法特健康状况近来更有恶化的迹象。据他的助手透露,阿拉法特“被沮丧和失望的乌云笼罩着”,思维不再像从前那样迅速、敏锐,记忆力也在减退。在公共场合  相似文献   

17.
大事记     
1983年12月26日—1984年1月10日26日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抵达阿拉伯也门。同日,一批巴解战士分别抵达阿尔及尔和巴格达。28日,巴勒斯坦最高军事委员会举行会议,阿拉法特批准巴勒斯坦今后作战行动计划。30日,阿拉法特抵达突尼斯。1月3日,巴勒斯坦最高军事委员会会议开除阿  相似文献   

18.
“久违”了的阿拉法特的名字最近因其堂弟穆萨·阿拉法特被杀又频繁出现在报端上。9月7日,穆萨在加沙遭一伙武装人员袭击,身中24弹,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身亡。据袭击者说,之所杀他,是为了“替天行道”。阿拉法特一直被巴勒斯坦人民视为民族英雄而受到尊崇和爱戴。但在阿拉法特耀眼的光环下,有两个人一直备受争议,一个就是穆萨·阿拉法特,另一个是他的妻子苏哈·阿拉法特。  相似文献   

19.
召开立法委员会,阿拉法特迫不得已。结果新政府成了“看守内阁”。表面上看是议会向内阁发难,其实矛头直指阿拉法持。阿拉法特领导层已人心离散。  相似文献   

20.
记得一位西方记者曾说过,“如果说有谁的个人命运在如此长的时间里(40多年)对中东局势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那么这个人就是阿拉法特”。自去年12月巴以新一轮暴力冲突升级后,以色列沙龙政府将阿拉法特“定点”围困在了其在拉马拉的寓所(兼办公楼)里。阿拉法特的处境空前尴尬,有评论称,“这是阿拉法特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他无论作出什么样的选择,结果都是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