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茄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紫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紫茄地上部分的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二十四烷酸(2)、十六烷酸单甘油酯(3)、十八烷酸单甘油酯(4)、亚油酸单甘油酯(5)、二十二烷酸单甘油酯(6)、胡萝卜苷(7)、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8)、反式对羟基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9)、东莨菪素(io)、N-p-coumaroyl octopamine(11)、N-trans-sinapoyhyramine(12)、N-trans-feruloyl-3-methoxytyramine(13)、(+)-丁香脂素(14)、滨蒿内酯(15)、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16)。化合物扣6,15,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以狼毒大戟为原料,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提取物中萜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实验表明,石油醚直接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中三萜类物质含量最高,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方法所得提取物种二萜类物质含量最高,并且干燥狼毒大戟提取物中二萜类物质含量较新鲜狼毒大戟萃取物中高。  相似文献   

3.
对大戟属植物土瓜狼毒(Euphorbia prolifera)根部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从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1)、β-谷甾醇(2)、β-香树脂醇(3)、月腺大戟素(4)、狼毒乙素(5)、(2,4-二羟基-6-甲氧基-3-醛基)-苯乙酮(6)、香草酸(7)、异香草酸(8)、岩大戟内酯A(9)、三十四碳-(20, 23)-二烯酸(10)、4-(2''-甲基-辛氧羰基)苯甲酸(11)。化合物1–11系首次从土瓜狼毒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选用浸渍法、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技术协助提取法提取的狼毒大戟的活性物质,用天幕毛虫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提取的狼毒大戟植物杀虫活性物质的毒杀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狼毒大戟受试药物Ⅰ和Ⅱ急性毒性作用,并计算其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给小鼠灌服不同剂量的狼毒大戟受试药物Ⅰ和Ⅱ,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用改进寇氏法计算LD50.结果:灌胃给药狼毒大戟受试药物Ⅰ后部分小鼠出现中毒反应并死亡,计算LD50为2.05 g/kg,LD50的95%可信限为1.77~2.37 g/kg.死亡动物尸检,发现所有死亡小鼠均出现胃胀症状,十二指肠色黑,少数充血,其它主要脏器肉眼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狼毒大戟有毒成分主要集中在受试药物Ⅰ中,且狼毒大戟受试药物Ⅰ属于小毒物质.  相似文献   

6.
研究乳浆大戟EuphorbiaesulaL.的化学成分。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乳浆大戟乙酸乙酯提取物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  相似文献   

7.
大戟狼毒中3,7,11-十三烯酸-4,8,12-三甲基甲酯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碱提取法,结合薄层层析,首次从大戟狼毒中分离出极微量化学成分3,7,11-十三烯酸-4,8,12-三甲基甲酯。  相似文献   

8.
红芽大戟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红芽大戟(Knoxia corymbosa)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学技术和理化常数鉴定了其中4个化合物的结构,包括2个黄酮苷,1个香豆素和苯甲酸.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同时测定狼毒大戟中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5种蒽醌类成分的HPLC法.采用Venusil MP C18(2)柱(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溶液(79∶2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测定了16批狼毒大戟根和地上部分中5种蒽醌类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在线性范围内的线性关系(r0.999 3)及分离度(R1.5)均良好;游离蒽醌平均回收率为96.59%~99.13%,RSD≤1.36%;总蒽醌平均回收率为97.60%~99.46%,RSD≤1.52%.16批狼毒大戟样品中5种蒽醌类成分均可检测到,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狼毒大戟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量及组成结构比存在较大差异;由聚类分析可知,同一产地、不同居群狼毒大戟根的总蒽醌质量分数并没有聚集在一枝上;同时根的总蒽醌质量分数高于地上部分,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格咱乡除外.由此表明,这不仅能比较云南产狼毒大戟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中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质量分数及组成的差异性,为其药材质量评价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狼毒大戟地上部分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超声辅助条件下,提取"对叶大戟"中的化学成分,经减压浓缩后得到浸膏,利用大孔树脂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对萃取物进行梯度洗脱,最后用1 H NMR、13 C NMR、ESI-MS对所得的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对叶大戟"萃取物中提取出了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山奈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箭根薯(Tacca chantrieri Andr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到12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二氢查耳酮化合物,通过一维、二维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红外、紫外以及多种波谱手段确定其结构为1-(1,3-benzodioxol-5-yl)-3-(2,4-bimethoxyphenyl)-1-propanone (1).通过波谱学数据及理化性质确定其他已知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1-(3,4-dimethoxyphenyl)-3-(2,4,6-trimethoxyphenyl)-1-propanone (2),alusenone (3),erythrabyssin II (4),phaseolin (5),warangalone (6),(2S)-5-hydroxy-7,3′,4′-trimethoxyflavan (7),(2S)-5-hydroxy-7,3′,5′-triamethoxyflavan (8),(2S)-4′-hydroxy-5,7,3′-triamethoxyflavan (9),diosgenin(10),stigmasterol(11)和cycloneolitsol(12).  相似文献   

12.
大麻药(Dolichos falcata Klein.)为豆科(Leguminosae)镰扁豆属植物,是云南地区彝族传统用于消炎止痛的一种药用植物.对采自昆明的大麻药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彝药大麻药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肉桂酸等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文献鉴定结构分别为:菜豆酸甲酯(1),去氢催吐萝芙木醇(2),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3),2,4-二羟基苯乙酮(4),肉桂酸(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6),3,5-二羟基肉桂酸(7),水杨酸(8),2,4-二羟基苯甲醛(9),己二酸乙酯(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利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角果木(Ceriops tagal)地上部分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tagalsin B(1)、tagalsin G(2)、tagalsin Q(3)、3β-lup-20(29)-ene-3,28-diol(4)、28-hydroxylup-20(29)-ene-3-one(5)、3α-hydroxy-lup-20(29)-ene-28-oic acid(6)和(S)-柚皮素(7).其中化合物7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已经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马鞭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马鞭草兴奋子宫的有效成分。方法 :马鞭草甲醇提取物 ,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分离 ,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获得 6个化合物单体 ,鉴定了其中 3个化合物分别为十六酸 ( )、乌索酸 ( )和 β-谷甾醇 ( ) ,其它 3个化合物的结构待鉴定。结论 :其中化合物 、 为首次从中国产马鞭草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从葛花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鉴定分析为:尼泊尔鸢尾苷元(1)、7-甲氧基香豆素(2),其中7-甲氧基香豆素为首次从葛花药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离子液体在去氢枞酸甲酯F-C烷基化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去氢枞酸酰氯化、甲醇解制得去氢枞酸甲酯,再以酸性离子液体[bmim]Br/AlCl3为溶剂和催化剂,通过去氢枞酸甲酯与氯化苄的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12-苄基去氢枞酸甲酯(MBD).研究发现,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去氢枞酸甲酯的转化率达47.44%,对目标产物MBD的选择性达72.11%.目标产物经TLC、IR和GC-MS分析与表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根和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和其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通过乙醇回流萃取制备鱼腥草根和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采用涂布平板法和96孔板法测定两者抑菌活性,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两种乙醇提取物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鱼腥草根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itilis)、青霉菌(Penicillium notatum)、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68,0.250,0.125,0.125,0.004和0.250g·mL~(-1);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对上述实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68,0.034,0.068,0.125,0.001和0.125g·mL~(-1)。GC-MS分析结果显示,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主要含有具有抑菌活性的成分亚麻酸、棕榈酸、5-甲基-2,4-(1H,3H)-嘧啶二酮、磷酸三乙酯、2,4-二叔丁基苯酚和叶绿醇;而根乙醇提取物中仅发现抑菌成分亚麻酸和棕榈酸。【结论】鱼腥草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优于根乙醇提取物,且抑菌成分的种类数及含量也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东紫苏(Elsholtzia bodinieri)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薄层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东紫苏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6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达右松脂-15-烯-8β,12β-二醇(1),表没食子儿茶素(2),小麦黄酮(3),金合欢素(4),槲皮素(5)和β-谷甾醇(6)。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溶解-沉淀法分离纯化去氢枞酸丙烯酸乙二醇酯(DAEA)的可行性。【方法】从歧化松香中提取去氢枞酸(dehydroabietic acid,DHAA),经酰氯化、与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反应得到DAEA粗产物,再分别通过硅胶柱层析法和溶解-沉淀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 H-NMR、熔点仪、GC-MS和元素分析法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硅胶柱层析法和溶解-沉淀法得到的DAEA的纯度分别为97.19%和98.73%,收率分别为48.37%和46.18%。【结论】与硅胶柱层析法比较,溶解-沉淀法减少洗脱剂的使用量,缩短处理时间,为松香乙烯基单体的分离纯化提供一个更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背清风藤Sabia discolor Dunn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它们为白桦脂醇(1),齐墩果酸(2),imberic acid(3),槲皮素(4),芦丁(5),5-氧阿朴菲碱(6),-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