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太原市公园园林绿地土壤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分析了太原市的六大公园(迎泽公园、儿童公园、卧虎山公园、森林公园、汾河公园、晋祠公园)绿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晋祠公园的绿地土壤理化性质较好,而其他公园绿地土壤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现象.因此对公园绿地土壤有待进一步管理与改良.  相似文献   

2.
公园牌示系统是公园的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游客;公园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牌示系统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公园服务的质量;多年来公园牌示领域基本上没有整体性、专业性、需求性的研究报告或成果,绝大多数公园依靠经验进行着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使用者是城市公园的主人,但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对城市公园使用率进行的研究较少.选取南京市的18个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基于SPSS13.0的相关分析,从公园使用者的特征和公园的特征两个方面探讨影响南京市公园使用率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公园使用者的年龄、职业和受教育水平以及公园的可达性、公园的活动和设施水平会对南京公园的使用率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南京公园使用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园绿地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应以居民需求为原则,最大化公园服务价值.可达性指标能从人的角度出发衡量公园绿地的服务效率,被用于量化表达公园绿地与居民之间的供需关系.以南昌市主城区为例,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G2SFCA)开展公园绿地可达性评价,结合南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2021年为优化时间节点,对可达性较低的公园绿地服务盲区进行新增公园绿地选址.结果表明:(1)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引入距离缩减函数,可达性评价结果能有效指导公园绿地选址规划.(2)南昌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偏低,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内环向外环递减,行政区内部公园绿地可达性分布不平衡且存在明显差异.第一层级公园绿地可达性低于1 m2/人,第二层级公园绿地可达性高于8 m2/人,但低于南昌市人均公园绿地水平.(3)以均衡分布和高效利用公园绿地为原则,新增公园选址共计18处,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公园各9处.  相似文献   

5.
湿地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本文对湿地公园及城市湿地公园的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归纳了城市湿地公园对城市环境的重要功能和价值,以及湿地公园的发展现状,对城市化建设发展中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张永民 《河南科学》2020,38(5):733-739
公园是规划与建设宜居城市空间的关键要素.基于公园、居民小区和城市道路等数据,运用GIS技术和引力模型等方法对2018年郑州市主城区居民小区的公园可达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郑州市主城区居民小区的公园可达性总体较差,而且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郑州市主城区居民小区中不具有公园可达性的小区占53%,超过了具有公园可达性的小区(占47%).不具有公园可达性的小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城区相对较少.具有公园可达性的居民小区中,可达性级别高的主要分布在外围城区,可达性级别低、较低和较高的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②基于引力模型构建的公园可达性指数整合了居民小区与公园的路径距离以及小区周围特定范围内公园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对公园可达性的综合影响,能够较为全面地表达居民小区的公园可达性的含义,因而是研究公园可达性较好的综合性指数.③对于郑州市主城区这一案例来说,不具有公园可达性的那些小区应当是优先关注的重点,提升它们的公园可达性是决策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可以为城市公园的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赵国辉 《科技信息》2013,(4):112-112
观山湖公园是开放式公园,是人们休闲、放松的公共场所,它兼有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在当前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心理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状况下,观山湖公园作为开放式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观山湖公园的定位出发,探讨公园的地位、作用与经营模式,提出公园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Flex的矿山公园景观评价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国家级矿山公园的建设工作.探讨矿山公园景观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对矿山公园的建设意义重大,但是,矿山公园的矿业遗迹评价理论体系还相当不健全.在确定矿山公园景观评价指标及权重和景观级别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运用Flex的相关技术,开发出矿山公园景观评价系统.这对我国矿业遗迹评价和矿山公园信息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太原市南寨公园的建设项目现状及改建公园的依据,介绍了公园的几个主要功能区以及公园建设条件和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海南五源河湿地公园为例,结合湿地公园生态设计理论,从三个方面讨论了海南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策略,同时针对海南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南湿地公园生态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量重组事件的涌现,资产重组作为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方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大量文献就资产重组理论,重组动因,重组绩效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但重组动及重组绩效之间的关系却是资产重组研究方面的一个空白。选取1999年深市A股市场中发生过资产重组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重组动因进行分类,并选取重组前后的部分财务数据从偿债能力,资产周转能力,主营业务鲜明状况和主营业务赢利能力等方面对重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然后结合重组动因进行分析以找出重组动因与重组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三维重建是获得物体三维信息的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广泛应用在机器人视觉导航、工业制造、医学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三维重建技术的方法众多,三维重建的外界环境、使用设备和物体的几何形状等因素都会对三维重建效果的准确性、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分析原理,对主动式三维重建的飞行时间法、光栅重建、结构光重建和被动式三维重建的单目、双目、多目重建等非接触式三维重建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外部性理论和建筑节能理论,界定了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性类型;建立了采暖区既有建筑围护结构改造外部性度量公式、热源热网改造外部性度量公式以及节能改造总的外部性度量公式,并运用公式对包头市口岸小区改造项目的环境外部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存在较强的外部性,而测算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外部性正是国家制定相关经济激励政策所需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电容成像图像重建算法原理及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现有的电容成像图像重建算法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其原理,其中包括线性反投影法(LBP)、基于奇异值分解(SVD)的直接算法、Tikhonov正则化方法、Newton-Raphson算法、最速下降法、Landweber迭代算法、代数重建技术(ART)、同步迭代重建技术(SIRT)和基于模型的重建算法。在此基础上使用仿真和实验数据对目前主要使用的线性反投影法、基于奇异值分解的直接方法、Tikhonov正则化方法、Tikhonov迭代、投影Landweber迭代等进行了评价。对它们从电容值误差、图像误差、相关系数和耗用时间几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并对今后电容成像图像重建算法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时,使用多幅图像比使用一副图像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基于多幅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普遍存在重建速度慢、重建质量不够理想的问题。为此,本文构造了一种基于块对称对叠(PsyCo)的多幅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首先对低分辨率图像序列进行基于ORB的图像配准,再对配准后的图像进行PSyCo重建,最后对重建的图像进行像素灰度最大值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重建算法具有更好的重建效果,并且具有较快的重建速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稀疏信号的重建问题提出了光滑e0范数优化算法,它与最小1范数优化算法等图像重建的方法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着重实验了这种信号重建算法中重要参数的选择,并利用手写体数字图像库为试验样本做了一维信号重建和二维图像重建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e0范数优化算法在图像重建时间和重建精度上的优越性,此为后续的图像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R-line算法,对各种锥形束的源轨道的重构区域作了数学描述,给出了重构区域的定义并分析了重构区域的存在性,解析了正交双圆轨道、螺旋轨道以及鞍形轨道等典型轨道对应的重构区域的剖面特征,并讨论了轨道离散化对重构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重构区域的几何参数对空间中的生成点集有控制作用,轨道离散化后的重构点分布具有聚集性,重构剖面上误差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8.
一种确定三维锥束CT精确重建域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维锥束CT精确重建是近几年图像重建领域的研究热点,完全条件、源点轨迹和重建方法是精确重建的主要研究内容。在已知源点轨迹形状和尺寸的情况下,确定物体精确重建的区域,是一个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3D Radon变换的性质和三维锥束CT精确图像重建的一般公式,提出了一种在锥束源点轨迹给出之后确定物体精确重建域(ERR)的方法——“Radon壳图解法”。该方法使原有分析复杂轨迹ERR的工作大大简化,且更加直观、有效,使精确重建方法向实际应用又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9.
目前,随着深度传感器的更新发展,使得三维重建的在线方法得以实现.在线重建的难点在于如何能够在保证较好的重建效果和重建规模的前提下,实时地将多个动态重叠深度图转化成一个三维模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算法基于空间索引策略构建了一种存取高效的空间体素数据结构,改进了传统体积融合方法中的规则分层网格数据结构,对隐含表面数据进行实时存取与更新的同时,实现大尺度的在线三维重建.这些表面数据仅在观测时存储,并且高效地流入和流出索引表,实现了传感器运动过程中的在线场景重建.算法通过在GPU(Graphics Processing Pipeline)上完成深度图预处理,摄像姿态估计,深度图融合和表面绘制几个核心阶段,实现对细粒度的细节和大尺度的环境进行交互式实时重建.通过实验表明,改进后的重建系统能够在保证重建质量与重建性能的同时,平均重建时间为21.6ms,ICP姿态估计15次,用时8.0ms,平均帧绘制速率提高13.3%,实现了对大尺度场景的实时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磁感应成像技术(MIT)的图像重建质量存在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原MIT图像重建方法.将MIT系统电压数据的采集过程视为压缩感知的线性测量过程,通过对灵敏度矩阵进行补零拓展和行向量随机重组操作重新设计了测量矩阵;采集到的电压向量也用相同的方式处理,作为压缩感知的测量信号.然后利用压缩感知信号重构算法恢复原始信号.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获得的重建图像误差和相关系数比传统图像重建算法要好.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精度较高的MIT图像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