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琨 《科技资讯》2013,(11):86-87
城市湿地景观公园设计是为了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其设计的相关内容,旨在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在设计时要考虑的四个方面:水,植物,文化和滨水设施及其相关因素.这四个方面仅仅围绕水的主题突出展示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将美学价值和自然功能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结合对上海炮台湾湿地公园、浦东世博公园和外滩滨水区的调研分析,该文探讨了从“生态条件、使用功能、景观形态”这三个重要方面深入挖掘和利用滨水湿地自身的地理、景观、文化、发展的内涵,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景观设计特点,打造独特的、生态的、具有先进理念和最新技术的“既好看又好用”的滨水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4.
南京幕燕滨江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南京幕燕滨江湿地公园为例,从植物的选择、配置以及植物景观的整体规划与设计3个方面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造景:(1)以群落演替学为基础,遵循乡土植物为主和物种多样性原则,构建4种不同的湿地植物生活型配置模式并进行植物配置;(2)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根据植物景观作用和营造目的不同,对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和植物景观分区进行规划,塑造不同的湿地植物景观;(3)以"师法自然"理念为依据,从空间和时态上进行艺术构图与意境营造,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幕燕滨江湿地公园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5.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贵阳市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要素进行分类,选取了斑块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廊道密度等多个景观指数对花溪城市湿地公园的多样性、异质性以及破碎化程度等整体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溪城市湿地公园整体景观布局基本合理,景观结构较为稳定,同时对公园整体景观格局优化和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RS与GIS技术,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4.2,采用1993年、1998年、2002年、2005年、2009年、2013年6年的遥感数据从斑块、景观层次和景观空间格局上研究西洞庭湖青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前后20 年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湿地面积快速减少,非湿地面积快速增加.2)湿地景观类型中水体与泥滩地变化最大,水体在湿地公园建设之后破碎度增加,形态变化复杂,而泥滩地与之相反,非湿地各景观类型变化不大,整体发展态势较好.3)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景观破碎度增加,景观形状变化复杂,景观异质性增加.4)湿地公园建设之后水体及草滩地的景观基质地位没有改变,但整体上湿地景观类型的优势度呈现降低趋势,而非湿地特别是耕地景观在近几年优势度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7.
湿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同时还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等多种社会经济价值。在景德镇市城市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城市中心建立起湿地公园的条件成熟,符合地方的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要求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要。  相似文献   

8.
蔡文洁 《海峡科学》2009,(6):35-36,59
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评价工作应重点把握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生态修复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研究方法,运用GIS与R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2009年、2013年和2016年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格局和空间异质变化,其结果表明:耕地在2009年和2013年为景观格局的基质,水域在2016年为景观格局的基质;斑块数量、优势度、破碎度三个指标变化明显。斑块数量逐渐减少,其中荒草地、住宅用地斑块数量下降明显。耕地、园林地、住宅用地和水域的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荒草地的斑块形状趋于均匀,其他建设用地的斑块形状没有明显变化。耕地面积虽然逐渐减少但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园林地和水域的面积逐渐增加,其他用地优势度均减少。耕地、水域、园林地、荒草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的景观破碎度均减小,斑块逐渐聚集,而住宅用地破碎度指数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张玉琪  颜安 《科技资讯》2023,(2):70-74+134
该文以巴楚县邦克尔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并使用SPSS软件对景观格局指数与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景观类型变化分析后可知,邦克尔国家湿地公园的各个土地利用类型在1990—2020年的面积变化明显,水域面积减少了2 229.51 hm2;草地面积在1990—2020年逐渐增加,其面积由616.81 hm2增长到1 748.10 hm2;未利用土地在1990—2020年间面积增加了624.21 hm2;林地面积在1990—2020年期间先减少后增加。(2)对邦克尔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指数分析可知,湿地公园类型分布较为均匀,景观多样性较好,但破碎程度均加剧。(3)对邦克尔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格局指数与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说明自然因素对于邦克尔国家湿地公园的水域、林地变化具有显著作用,对于耕地、草地的变化有一定影响。而人为因素对于邦克尔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动态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GIS和Fragstats3.4软件等工具,分析了1998年、2007年和2017年3个时期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类型组分变化显著,景观多样性与异质性增高,而景观优势度降低,整体呈现破碎化趋势。林地、湿地和建设用地的形状愈加复杂,边缘效应增强。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从1998年的35.60hm~2增长到2017年的116.71hm~2,土地利用年变化率达到11.98%,林地、湿地和旱地土地利用年变化率均为负值,面积均有下降。景观格局变化表现在景观水平上,斑块个数、香浓多样性与香农均匀度指数呈现持续增加的上升趋势,斑块平均面积和聚集度指数则持续下降。在类型水平上,建设用地聚集度最低,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空间分布逐渐聚集,连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2.
基于SBE法的成都市人工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市人工湿地公园为研究地,以相关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BE法原理建立评价体系,包含生态指标与美学指标两大类,将植物景观分为四类,并拍摄照片作为研究样本.对实验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在原有分析过程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分析方式,丰富了SBE法的分析途径,基于评分结果对成都市人工湿地公园中四类植物景观进行了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从植物景观的生态特性和美学特性两方面对植物景观的优劣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给予了针对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霞 《科技资讯》2011,(1):52-52
城市民众怎么参与性的引导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模式是否合理性,避免造成景观设计脱离实际需求,中看不中用等问题的出现。因此,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通过民众对城市湿地公园参与性景观设计而展开相关调查研究,从而推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参与性设计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湿地公园以"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先进生态思想为指导,在现代景观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中植物作为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也受到了相当的重视.本文对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选择、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概述,旨在为今后湿地公园的植物设计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湿地公园是当前城市湿地资源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的一种重要模式,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生态学和生态保护理论为基础,以生态设计为手段,对吉林省蛟河市南河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当前国内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立足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对大理白族湿地公园现有滨水带的设计从景观基地特征、使用主体与用途、景观文化、景观色调、滨水界面几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特质分析。针对现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以当下滨水景观设计思想趋势为导向,对该地区景观规划设计从动静空间、观景角度、行为策划、设计风格几方面探索具有地缘性特质的滨水景观设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以郑东新区湿地公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发展趋势,结合分析郑东新区湿地公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植物选择、建设原则和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湿地是目前生态科学研究中的重点学科和前沿领域。城市湿地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拥有"城市后花园"的美誉。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加大了湿地建设与保护力度,本文以潍坊白浪绿洲湿地公园为例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城市湿地公园消落带普遍存在的生态退化问题,有必要探索更为高效的人工消落带植物群落构建。为此,以南昌市5个典型的城市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重点调查了湿地消落带的植物景观多样性。结果表明:1)共有消落带植物23科38属40种,其中以落叶乔木(11种)与多年生草本(18种)为主;2)乡土植物的应用率由高至低依序分别为:象湖湿地公园(35.29%)>艾溪湖湿地公园(31.25%)>瑶湖湿地公园(28%)>渔舟湾湿地公园(23.08%)>马兰圩湿地公园(14.29%);3)消落带观赏植物的平均丰富度为4.08种,且以观花植物为主。其中,象湖湿地公园最高(5.83种),其次为瑶湖湿地公园(5.66种),而马兰圩湿地公园最少(仅1.25种);4)消落带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有待改善(如污染阻隔、动物栖息生境、科普宣教与旅游休闲功能不充分);5)消落带普遍有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主要以莲子草、白茅、雀稗、长酸刺模和稗草为主。因此,在消落带的后期建设管理中,要加强乡土草本植物的应用、多功能群落结构的优化设计及外来入侵植物的有效防治,提升其生态修复效应。  相似文献   

20.
张学礼 《工程与建设》2010,24(3):316-318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文章通过对湿地资源及湿地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以淮北市采煤塌陷形成湿地公园的建设为例.阐述了城市近郊湿地的适宜性保护及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