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研究了西藏南美藜,特别是通过对近两年在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艾玛乡试验示范地中采集来的西藏南美藜籽粒千粒重的研究与鉴定发现:(1)西藏南美藜千粒重跟它自身的颜色、株高、穗高、穗数、秆径高、整株重、籽粒重无关,与有效分枝高度有关;(2)西藏早熟南美藜大型籽粒占的比例多于西藏中、晚熟南美藜,西藏早熟南美藜小型籽粒占的比例少于西藏中、晚熟南美藜,即籽粒的早熟或中、晚熟是影响籽粒千粒重的因素;(3)2012年9月采集的西藏南美藜大型籽粒占的比例多于2011年采集的,2012年9月采集的西藏南美藜小型籽粒占的比例少于2011年采集的,2011年采集的西藏南美藜还出现了比例不小的极小型籽粒,即籽粒收获的年限是影响籽粒千粒重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藜麦的营养组分含量对其加工品质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主要营养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的10份藜麦为实验材料,对其总淀粉、直链淀粉、总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藜麦粉的糊化特性,并对藜麦饭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种营养组分含量对藜麦加工品质特性均...  相似文献   

3.
为了阐明外来入侵植物是否对不同形态氮源具有偏向选择性,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对2种不同形态氮源(NH+4/NO-3)的响应. 结果表明:(1)南美蟛蜞菊在全铵营养条件下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全硝营养条件;(2)南美蟛蜞菊在全铵营养和全硝营养条件下总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SPAD)均显著高于本地种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3)在全铵营养条件下,南美蟛蜞菊根部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蟛蜞菊;与蟛蜞菊相比,在全硝营养条件下南美蟛蜞菊根部和叶部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升高,硝态氮累积显著减少. 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为喜铵植物,具有较强的铵态氮同化能力和硝态氮还原能力,对全铵或全硝的极端环境有较强的调节能力,这可能是南美蟛蜞菊入侵成功的重要机制之一,也说明NH+4-N占优势的土壤生境更易遭受南美蟛蜞菊入侵,可能是南美蟛蜞菊在定居和扩散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4.
华北驼绒藜胚胎发育过程及多糖变化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PAS法和铁矾苏木精染色,观察华北驼绒藜胚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胚胎发生的类型属于藜型;合子发育为直线型四细胞原胚和近似T型的四细胞原胚;胚乳发育为核型;在胚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球形原胚后期不进行子叶的分化,胚体呈椭圆形生长.胚发育过程的营养来源于珠心组织积累的可溶性多糖、胚乳组织等;从胚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供应分析,出现异常发育不是营养缺乏所导致的.胚后期的异常发育可能是驼绒藜种子败育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南美白对虾营养组合进行综合研究.试验采用均匀设计法,经过42d的试验,在相同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的营养组合,其中有蛋白质(X1)、植物油(X2)、胆固醇(X3)、维生素+胆碱(X4)、矿物质(X5),建立了多元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并利用SAS软件在计算机上拟合回归模型,用求极值方法给出了南美白对虾营养平衡的最优配方,求得各个因素与相对体重及体长增长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为藜麦作为饲草在高寒地区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对藜麦和当地几种常见饲草的干草产量、叶茎比、营养特性和经济效益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品种饲草的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藜麦与几种饲草的干草产量、叶茎比、粗蛋白含量、蛋白质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经济效益差异显著(P0. 05),其中藜麦的干草产量最高为28 510. 25 kg/hm~2,叶茎比最大(0. 63),粗蛋白含量为15. 83%。蛋白质产量最高为4 513. 17 kg/hm~2,经济效益最高为15 741. 52元/hm~2。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最低,分别为44. 17%和31. 18%。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综合评价排在第一的饲草品种为藜麦,其等权关联度为0. 975 8。藜麦的干草产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综合表现最好,可以成为高寒地区饲草种植的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生境对藜麦发育的影响,以不同产地的藜麦种子为研究对象,筛选显著差异代谢物质和相关代谢通路,利用GC-MS平台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分析了青海都兰县和四川盐源县两地产出的黑藜、红藜、白藜种子的代谢轮廓,将原始数据经XCMS online平台预处理后进行后续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海都兰县和四川盐源县两地的黑、红、白藜麦种子的代谢特征均不相同,其中红藜麦种子与白藜麦种子差异较大,而黑藜麦种子差异最小;红藜存在显著差异,共有特征峰570个,上调物少于下调物;黑藜差异最小,上、下调趋势与红藜一致;白藜差异较大,上、下调趋势与红藜和黑藜相反,共有特征峰486个,上调物质多于下调物质;不同生境对藜麦的影响较大,黑藜和红藜更适宜在青海都兰县种植,而白藜更适宜在四川盐源县种植。研究结果可以指导青海都兰县和四川盐源县两地藜麦的栽培育种,也为深入研究藜麦的抗逆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藜麦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粮食作物,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具有耐盐碱、抗旱、耐寒、耐贫瘠等生理特性,大力发展藜麦产业对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藜麦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藜麦植物资源,本文从藜麦的分布、形态特征、开发现状和抗逆性等角度进行了概述,并针对目前藜麦发展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藜麦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藜麦作为一种全营养食品走进了消费者的视野,为保证藜麦质量安全,提高企业信任度,对藜麦进行可溯源管理是一项重要措施。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与可追溯性,能够保证农产品整个安全信息溯源链上所有数据真实、安全、透明和完整。本文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分析了藜麦从种植到销售各个环节的需求,建立了一套透明可信的藜麦溯源系统,以实现对藜麦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溯源,进一步保障藜麦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功能性营养成分在人体消化系统的利用效率,以籽粒颜色白、红和黑的3种颜色藜麦为实验材料,采用模拟消化模型分析了藜麦经模拟口腔、胃和肠消化时酚酸、多酚和黄酮释放量、生物可及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模拟消化过程中,3种颜色藜麦的酚酸、多酚和黄酮的释放量随消化进程的进行而增加,其中酚酸和黄酮在肠消化阶段释放较多,多酚在胃消化阶段释放较多,红藜麦和黑藜麦的酚类化合物释放量多于白藜麦(P0.05);模拟消化结束时的酚酸、多酚和黄酮释放量在白藜麦、红藜麦和黑藜麦之间也差异显著(P0.05),依次分别为34.39、41.73、51.88 mg/(100 g),362.19、400.40、436.62 mg(GAE)/(100 g),28.73、48.90、41.24 mg(RE)/(100 g);模拟消化结束时的生物可及性,酚酸为白藜麦90.33%、红藜麦85.41%和黑藜麦91.61%,多酚为白藜麦81.44%、红藜麦84.09%和黑藜麦78.75%,黄酮为3种颜色藜麦无显著差异约20%(P0.05);模拟消化过程中,3种颜色藜麦的抗氧化活性(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随消化进程的进行而增大,多酚释放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P0.01),红藜麦和黑藜麦的抗氧化活性大于白藜麦(P0.05).从这些结果可以推论,食用藜麦可以获取酚类化合物功能性营养成分和抗氧化生物活性,食用红藜麦和黑藜麦会获取较白藜麦更多的酚类化合物功能性营养成分和更大的抗氧化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研究添加藜麦对面条食用品质的影响规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筛选确定藜麦添加比例(%)和水添加量(g)为主效因子;采用二因素三水平的中心组合试验对主效因子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出各因素对面条蒸煮后的吸水率、蒸煮损失率、拉伸长度及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面条蒸煮损失率回归模型显著(P0. 05),水添加量(B)对蒸煮损失率有极显著影响(P0. 01);面条吸水性回归模型不显著(P0. 05),各因素对吸水性的影响都不显著(P0. 05);面条拉伸长度的回归模型显著(P0. 05),藜麦添加比例(A)对拉伸长度有极显著影响(P0. 01)。  相似文献   

12.
以已知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梨树叶片和皮层及昆诺藜为实验材料,对两种植物总RNA的提取、RT-PCR、目的片断的克隆及其酶切鉴定、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从两种植物中均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总RNA及RT-PCR特异性产物,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梨树中提取的病毒目的片断基因序列与从昆诺藜中提取的病毒基因序列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藜(Chenopodium a1 bum L.)种子萌发的适宜基质条件,比对研究了6种不同基质条件下藜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初期对基质有机质含量、透气性无特别依赖性,缺少有机物的贫瘠土壤是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理想基质,认为水分是影响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首要因素;实验还发现,基质有机物和透气性的增加能促进藜种子萌发率和株高提前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从波斯毛莨花卉上分离到一株病毒分离物R89—1,浸染波斯毛莨叶片表现为不规则的黄斑和坏死斑,易经汁液摩擦接种.可经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能侵染测试的11科40种植物中的7科23种.病毒粒体为正20面体,直径约25nm.在琼脂双扩散试验中与蚕豆萎蔫病毒(B—BWV)的抗血清发生沉淀反应.根据上述特征,K89—1分离物鉴定为蚕豆萎蔫病毒.蚕豆萎蔫病毒用感染的昆诺阿藜叶片通过丁醇澄清及聚乙二醇沉淀容易提纯,每100g叶组织可获22mg病毒.提纯的病毒制剂具有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曲线,最大吸收波长为259nm,最小吸收波长为241nm,A260/A280为1.67.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中含有上、中、下三条沉淀带.利用提纯的病毒制备的抗血清经微量沉淀试验效价达1/2048.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纸培法研究反枝苋营养器官水浸提液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探明反枝苋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枝苋营养器官水浸提液在浓度0.001和0.002 g/mL时,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有所提高,浓度≥0.020 g/mL时,发芽率和发芽势明显下降,浓度达到0.100 g/mL完全受到抑制,种子不能萌发.水浸提液浓度为0.001/mL和0.002/mL时,对苜蓿根、芽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浓度≥0.020 g/mL时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反枝苋根水浸提液对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芽,根/芽显著降低,茎水浸提液对根芽生长在浓度达到0.050 g/mL时表现出抑制作用,根/芽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叶水浸提液浓度≥0.020 g/mL时,对根、芽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P<0.01),对胚芽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胚根,根/芽比明显上升,与对照和低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方法,即等电位差-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该方法已用于氟的测定.用氟标准样品进行检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一致,样品测定结果与分光光度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2.5%.对样品灰化条件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深圳特区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深圳大学结合地域经济发展优势,对相关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制定培养方案入手,提出"全面融入工程环境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及方式,构建"三位一体"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营造能力层次化、内容多元化的学生实践平台,相关措施经过近5年的实施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六口钻井中的介形虫、轮藻及腹足类化石,结合岩性特征及区域资料,对束鹿凹陷南部下第三系重新进行划分和对比。论证了凹陷南部缺失沙河街组二段,沙一段与沙三段之间为假整合接触。确证本区的主要储油层为沙河街组三段。同时还根据微体古生物群的古生态特征、化石组合、分异度等,对本区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