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涠洲岛珊瑚礁健康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科学地判断涠洲岛珊瑚礁的现状,并找出造成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维持涠洲岛珊瑚礁的健康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根据历年来有关涠洲岛珊瑚礁生长、演变、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调查研究资料,采用HRHPI的指标体系法,从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压力及社会经济等几个特征属性对珊瑚礁健康进行评估。【结果】涠洲岛的自然环境仍适合石珊瑚的生存,石珊瑚的种类丰度仍正常;珊瑚礁的覆盖率降低、分布范围缩小、生物多样性下降,尤其在浅海和局部人为影响大的区域,珊瑚死亡率大于补充率。【结论】涠洲岛的珊瑚礁处于衰退中的亚健康状态。过度捕捞、污染、物理损伤(踩踏、抛锚、水下工程等)和大尺度环境变化(如气候异常)等是造成涠洲岛珊瑚礁衰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涠洲岛珊瑚礁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环境条件、珊瑚礁分布与优势种组成、珊瑚礁地貌与沉积以及珊瑚礁区浮游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对涠洲岛珊瑚礁的研究应重点围绕珊瑚礁生态学、珊瑚礁记录的古环境以及珊瑚礁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广西涠洲岛礁栖珊瑚、海绵和海藻等样品中挖掘海洋真菌资源,旨在筛选发现潜在的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活性的菌株。研究首先采用稀释分离法从采集的珊瑚、海绵和海藻等样品中分离纯化出真菌,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系统发育树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然后采用大米培养基对分离得到的单一菌株进行小量发酵,利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获得提取物;最后采用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DAD)等方法分析菌株提取物中代谢产物的丰富度,并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对菌株粗提物进行抗MRSA活性初步筛选。结果从样品中分离获得40株海洋真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和木霉属(Trichoderma)为主,其中A.terreus MF01、A.flavus MF07、T.asperellum HP01、Fusarium equiseti HP08和A.unguis HP17等菌株具有丰富的代谢产物及抗MRSA活性。本研究发现的菌株MF01、MF07、HP01、HP08和HP17具有潜在的抗MRSA活性,为后续开展活性代谢产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2020,(4)
正涠洲岛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海岛上生机勃勃、植被茂盛,一派热带风光。涠洲岛的珊瑚礁形成于约7 000年前,石珊瑚千姿百态、造型多样,构建了结构复杂的涠洲岛珊瑚礁群落,也孕育了生机勃勃的海底生物世界。从北海市国际客运港码头乘高速喷射船向南,在碧蓝的大海上航行约70分钟后便可到达20多海里(1海里=1.852千米)外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的涠洲岛。涠洲岛南北长约6.5千米,东西宽约6千米,面积约25平方千米,与其东南9海里外的斜阳岛为广西北部湾内仅有的两座  相似文献   

5.
涠洲岛珊瑚礁最早形成于约7 000年前的末次海侵,是中国大陆沿海成礁珊瑚分布最北缘的典型边缘珊瑚礁(Marginal Coral Reefs),与区域内其他珊瑚礁缺少生态关联,其特征不同于热带珊瑚礁,即块状珊瑚占优势。20多年来,涠洲岛珊瑚礁持续退化,枝状珊瑚大量死亡,石珊瑚盖度急剧降低,反映珊瑚礁良好状况的指标生物如鹦嘴鱼、蝴蝶鱼等的数量大幅减少。近10年来,珊瑚虽未出现异常死亡现象,但珊瑚自然修复不明显,表明珊瑚补充不足。功能性植食性鱼类的缺乏,显示珊瑚礁恢复力不足。涠洲岛珊瑚礁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建立,体现了保护涠洲岛珊瑚礁的政治意愿。只有恢复鹦嘴鱼等功能性植食性鱼类的数量,才能恢复和增强珊瑚礁固有恢复力,进而促进涠洲岛珊瑚礁的自然恢复。人为修复可采取移植珊瑚断枝的方式,并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增益为目标,构建能应对人为干预且能持续演化的珊瑚礁。  相似文献   

6.
廖馨  周浩郎 《广西科学》2023,30(5):891-898
珊瑚礁隐居生物是栖息于珊瑚礁隐匿空间中的后生动物群体,其群落的生物量巨大,在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构成中占据大多数,且在珊瑚礁营养动力学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国际国内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多集中在鱼类及甲壳类、棘皮动物等礁栖或底栖动物上,对珊瑚礁隐居生物的关注度不足,隐居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不甚清楚,有些类别甚至从未被描述。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珊瑚礁隐居生物的研究现状,并对基于珊瑚礁自动监测装置(Autonomous Reef Monitoring Structures, ARMS)的隐居生物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广西涠洲岛造礁石珊瑚属种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7年10月至11月2008年4月至5月采用样条调查法调查广西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的属种组成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调查得到涠洲岛共有石珊瑚10科22属46种以及9个未定种,西南部、东北部沿岸海域属种较多,有8科13属,珊瑚种群的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涠洲岛活石珊瑚的平均覆盖度以西北部沿岸、东北部沿岸海域较高,东南部、北部、西南部次之,分别为25.3%、24.58%、17.58%、12.1%、8.45%。涠州岛的西南面和东南面沿岸海域长年受到船舶停靠和输运、过度捕捞、大规模挖礁、岸上及海上养殖等人为干扰胁迫,石珊瑚覆盖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珊瑚礁仅占海洋面积的0.2%,但在上面却生活着占海洋生物物种总数1/4的种类。如今,珊瑚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导致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海水温度上升使珊瑚发生白化,鬼海星引起的虫害在最近几年尤为突出。2008年是以保护珊瑚礁为目的的“国际珊瑚礁年”。究竟什么是珊瑚?本文将说明为什么珊瑚礁孕育了丰富的生态系统,以及珊瑚礁所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涠洲岛淡水鱼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欣  高霆炜  莫竹承  陈骁 《广西科学》2017,24(5):504-508
【目的】全面了解涠洲岛淡水鱼类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选择了10个调查位点,利用电鱼器和流刺网对涠洲岛的淡水湿地进行4个季度的全面采样。【结果】共计采到鱼类标本1 722尾、鱼种10种。除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 bicus和食蚊鱼Gam busia affinis两种外来物种外,其他的8种本土鱼类分别隶属于4目7科8属。种类和数量在不同区域和季节的差异明显。【结论】涠洲岛淡水鱼类存在种类较少,生物多样性较低,物种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广西涠洲岛附近海域发生的赤潮实况,分析2003年7月和2004年6月广西涠洲岛海域赤潮发生与海洋水文气象的关系。结果表明,涠洲岛雨季来临之前,气温、海水温度增加,海平面气压、相对湿度下降,风速减弱容易诱发赤潮,赤潮爆发后对该海域盐度影响较大。降水量的多少是影响赤潮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海洋水文气象要素条件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启动因子。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常用的3种珊瑚礁生态系生物群落调查方法:ReefCheck、截线样条法、HY/T082—2005珊瑚礁生态监测技术规程方法的生物指标、主要调查内容、工作效率、适用范围等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种适合珊瑚礁生态区用海项目的珊瑚礁生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浩郎  黎广钊  梁文  王欣 《广西科学》2013,20(3):199-204
根据2007年秋至2008年春间,涠洲岛6条主剖面15条断面的珊瑚和底质覆盖率、珊瑚补充量、死亡指数的一次两阶段的调查数据和同期4个季度月的水环境调查数据,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初步分析了涠洲岛珊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调查断面珊瑚死亡指数平均为40.90%,珊瑚死亡发生于本次调查的两年前;珊瑚有恢复的迹象,但珊瑚补充量小,珊瑚补充量与活珊瑚+死珊瑚覆盖率显著相关(r=0.520,P<0.05);除汞、铅、锌和油类外,涠洲岛珊瑚礁海区水体的理化、生物因子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大体上呈微营养水平,春季的水体营养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涠洲岛珊瑚死亡率高和恢复慢,表明珊瑚处于退化中的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涠洲岛不同底质下最适宜的硬珊瑚苗圃架设方法和最佳移植培育种类。【方法】在涠洲岛周边海域砂质、基岩、珊瑚碎屑和礁石等4种不同底质架设固定式(20个)及悬浮式(112个)珊瑚苗圃,移植块状、枝状、叶状等7种硬珊瑚断枝,共2 436个;观测记录苗圃保存情况及珊瑚成活率、珊瑚体积增长率等。【结果】礁石底质海域的苗圃保存程度最高,为70%;其次是珊瑚碎屑海域(北部牛角坑)的苗圃,为57%。铁架式苗圃的平均保存率为63%,是保存程度最好的苗圃形式。经过一年时间的培育,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的成活率为20%~80%,体积增加3.5倍;粗野鹿角珊瑚Acropora humilis成活率为25%~49%,体积增加1.5倍。其他种类珊瑚生长较慢,成活率较低。【结论】铁架式苗圃结构稳固、不易受台风等风暴潮的影响,是涠洲岛最适合的珊瑚苗圃形式。涠洲岛四面环海,珊瑚苗圃应架设在岛屿北部礁石和珊瑚碎屑基底的海域。风信子鹿角珊瑚在一年时间内体积可以增加3倍,且存活率高,是涠洲岛珊瑚礁移植最优先考虑的种类。  相似文献   

14.
苏丹港地区珊瑚礁回填料的加固效果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丹港新集装箱码头后方堆场地基处理工程作为依托,设立了珊瑚礁回填料地基加固试验区,通过现场检测地基加固前后的物理力学指标,分析振冲碾压和强夯两种加固方法对珊瑚礁回填料的加固效果.从现场试验情况可以得出,珊瑚礁作为堆场回填料,在采用振冲碾压和强夯两种方法时都能够使地基回弹模量值大幅提高,加固后回弹模量、CBR值、SPT击数,500kJ强夯法加固效果均略优于振动碾压.  相似文献   

15.
基于珊瑚礁优化算法, 通过在种群的每次进化过程中引入遗传算法中的交叉和变异算子, 提出一种遗传珊瑚礁优化算法, 并将改进的遗传珊瑚礁优化算法运用到负载均衡中, 有效解决了算法过早收敛的问题, 提升了算法的优化性能. 对比经典遗传算法、 珊瑚礁优化算法等群智能算法, 在CloudSim上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遗传珊瑚礁优化算法优化负载均衡策略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提升了资源能耗利用率, 均衡了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