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北土地利用区划与可持续利用区域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13个资源环境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的资源环境区划,将湖北省划分为平原区、丘陵区、山地区等3类区域;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对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现状加以评价,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当前湖北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加重、水土流失与土地污染较严重、产出不太稳定、经济效益不高、土地利用结构太偏重种植业、耕地逐年减少等等,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应从将区域土地利用作为一个大型复合系统的观点出发,根据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其关键是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唐阿楠  陈立东  王聪  房迪 《科技信息》2012,(15):448-449
本文在分析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系为指导,概述了永吉县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在系统研究永吉县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永吉县土地利用与土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永吉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揭示永吉县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并且对永吉县土地利用的结构进行评价,分析了影响永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_1_。本研究通过永吉县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旨在探索适合永吉县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调控区域人地矛盾关系,确保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以期对永吉县土地资源利用管理和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及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通过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问题的区域差异,为各区域在城市化进程及土地利用方面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重庆市区域特点, 依据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理, 从经济的可行性、环境的保护性和社会的可接受性三大子系统共29个单项指标构建了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三大子系统和29个单项指标的权重, 对重庆市近7年的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定量分析. 并在分析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基础上, 对重庆市未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输入有界的离散时间线性定常系统,利用凸多面体集合的几何特性,求解与有限步可控区域相联系的凸多面体集合的边界超平面法向量,进而得到有限步可控区域的精确表示,计算实践表明,与求解可控区域的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且当有限步可控区域对应较多的步数时,该方法在计算效率上的优势更加显著.还结合最小时间控制问题和镇定问题,说明用该方法得到的有限步可控区域的精确描述,能够为解决约束系统的控制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江西省区域发展实际,从土地投入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环境生态效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5个方面构建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方法、层次聚类分析法对省内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和措施.最后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模型,对咸宁市1999年~2010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1999年~2010年,咸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处于快速上升的态势,而生态环境效益却呈现出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的趋势.(2)总体上看,12年间,咸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耦合度在协调发展与低级共生之间交替出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经历了由协调发展、低级共生到协调发展的阶段,除2002年~2005年处于低级共生阶段外,其余8年都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从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实现咸宁市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土地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选取了14个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相关的指标,并用VB确定各权重值,结合GIS软件MAPINFO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系统,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接受性三方面计算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得出评价结果,提出了研究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相应问题以及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胶州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资源是一个综合的功能整体,具有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其中,生态功能是基础,同时生产、生活功能又影响生态系统。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有必要对整个区域土地资源的重要功能进行统筹研究,即可以采用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方法统筹安排土地的利用方向。选取人口密度、亩产GDP、水浇地比重、城市用地比重等13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对胶州市所辖的18个乡镇(街道办)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利用SPSS软件的Hierarchical Clust功能,得到系统聚类结果,在充分考虑区域间土地利用结构差异、生态环境差异、经济发展特征、区位条件及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对聚类分异的结果进行了修正。将胶州市分为中心城镇发展区、东部重点开发建设区、北部基本农田保护区、南部低山丘陵生态环境保护区,并且对四类功能分区提出调控措施及利用方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宁夏盐池县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变化状况分析表明,盐池县土地利用粗放,土地产出低,经济效益差,人口达到半干旱区承栽的临界,土地沙漠化达到严重程度,人地关系恶化.由此,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农牧业时空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区域经济等优化人地关系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建筑日照间距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筑日照间距选取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的问题,通过日照原理和国家有关建筑环境卫生标准及相关法规,推算出最佳日照间距以及在不同朝向的日照间距。同时还阐述了在建筑物的总体规划和布局设计中,如何更加合理地利用现有土地而得到最为经济的效果,使建筑用地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管理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鉴于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资源利用和土地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的特征,认为其自由度高、生态脆弱、城乡相互作用强烈、生态经济要素水平梯度大,不仅土地生产力高,而且可能引起严重的资源冲突,导致相关生态经济问题和农地城市流转;提出了城乡生态经济交错区土地管理的目标是生态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土地管理的原则为限制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公平性原则与城域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将灰色线性规划应用于盐城市土地结构优化中,运用MATLAB软件,分析该市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和社会经济状况,以最优化为最终目的,对该市2014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更大限度的利用,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应用协同学原理,研究了导致矿区土地和环境破坏因子的层次关系、制约矿区土地重建和环境恢复诸因素之间的协同关系,建立矿区土地环境破坏与经济评价之间的动力学模型,优化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给出矿区临界回采率,确保矿区环境损伤不超过临界警戒线,做到既满足当代人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的利益,对矿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土和总体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一项行动目标,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规则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应以能否保持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为评价标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是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保证,据此制定出与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相适应的系列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对于农业及经济发展的意义,通过对山西省太谷县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评价分析,从生态环境保护、遵循土地适宜性原则、科学评价、综合整理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脆弱、可利用土地有限已成为制约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利用PSR评价模型对舟山群岛新区近10年(2001-2010)年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总评价值从0.0118上升到0.0816,增长了将近7倍,土地所承受的压力逐年下降,带来的效益以及政府在环境等方面的投入响应逐年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舟山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走向良好,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应注意产业发展与其所依赖的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周边海洋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利用变化会引起区域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响应.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参照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根据重庆市2001-2006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出发,以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为前提,测算重庆市近6年来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表明重庆市2001-2006年期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度经济价值量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总体来说是基本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针对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主要提出了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思想,然而,实现土地绿色利用更具有优越性。文章基于土地绿色利用视角,采用典型抽样调查法和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法,分析了当前东莞市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开发使用强度,以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特点,进一步揭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最...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对准确掌握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山西省朔城区为例详细阐述了全国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内业处理的工作流程,分析与解决了MAPGIS软件支持下内业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