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螺杆泵井驱动杆柱的偏磨和断裂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油管或油杆的偏斜被认为是驱动杆柱偏磨和断裂的主要原因,但现有的防治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偏磨及断裂问题.根据驱动杆柱动力学理论,分析认为横向振动对驱动杆柱的偏磨和疲劳断裂有重要影响.建立了驱动杆柱的横向振动模型,提出了根据横向振动频率计算驱动杆柱临界转速的方法和通过控制驱动杆柱的转速来控制驱动杆柱的横向振动的防偏磨和断裂的方法,同时针对驱动杆柱的疲劳断裂现象,用安全系数法对其进行校核计算,从动力学角度为螺杆泵井驱动杆柱的偏磨和断裂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油管或油杆的偏斜被认为是驱动杆柱偏磨和断裂的主要原因,但现有的防治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偏磨及断裂问题.根据驱动杆柱动力学理论,分析认为横向振动对驱动杆柱的偏磨和疲劳断裂有重要影响.建立了驱动杆柱的横向振动模型,提出了根据横向振动频率计算驱动杆柱临界转速的方法和通过控制驱动杆柱的转速来控制驱动杆柱的横向振动的防偏磨和断裂的方法,同时针对驱动杆柱的疲劳断裂现象,用安全系数法对其进行校核计算,从动力学角度为螺杆泵井驱动杆柱的偏磨和断裂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K10发动机驱动轴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CrMo钢制驱动齿轮轴过早失效断裂是由于热处理过程中该轴心部未淬透和负载增大所至。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和比较,指出用液压驱动代替电动机驱动的传动系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翻板臂断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双扩散对流与成矿元素富集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沉积盆地热液改造矿床的成矿特点,认为呈分散状态存在的成矿元素从矿源层到赋矿层的漫长时期内,至少发生过一次富集过程.驱动成矿流体运移的驱动力,除了重力驱动、压力驱动外,还可能存在双扩散对流驱动模式.其次利用双扩散对流方程建立了在双扩散对流驱动下成矿流体富集机制的数学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取不同Rayleigh-Darcy数Ra对成矿元素的富集范围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显示对不同的Ra取值,在沉积盆地基底隆起的上方或隆起的斜坡部位,均发生了富集作用.模拟证实若隆起部位存在断裂,同时有盆地流体流向此隆起和断裂区域,那么双扩散对流系统更有利于成矿元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土压平衡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容易出现主驱动密封失效,造成盾构机主轴承损坏的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介绍了主驱动密封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主驱动密封损坏的原因。认为:VD密封采用粘结方式安装,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发生断裂,唇形密封和密封衬套采用丁晴橡胶的材质,在高温条件下极易造成磨损失效;提出了改造方案:将密封材质改为耐高温、抗疲劳的含氯的合成橡胶,VD密封采用压板方式,使密封与壳体的结合更加可靠,避免了密封局部受力不均导致的断裂失效。通过后续实体工程的应用检测,再没有出现过密封损坏事故,达到了密封改造技术研究的预期效果。结果表明:密封材质、安装方式及密封油脂是影响主驱动密封工作状态的关键因素,在盾构机的选型设计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地面驱动螺杆泵井的杆柱系统中 ,光杆和抽油杆都承受着复杂的垂向载荷、扭矩和弯矩 ,由于光杆一般比抽油杆直径大、材质好 ,所以光杆的应力应该比其下部紧接着的抽油杆小 ,但是 ,有些井光杆断裂比上部抽油杆断裂还多 .研究认为 ,当驱动头偏斜 ,盘根上、下部分光杆不在同一轴线上时 ,由于盘根对光杆的约束作用 ,将在盘根下方的光杆上产生弯矩 ,光杆旋转运动过程中 ,弯矩造成的交变应力使光杆产生疲劳破坏 ,光杆断裂位置和断面形状以及定量计算结果都证实了这种判断 .提出用光杆垂直度测量仪严格控制驱动头偏斜的方法 ,可以保证驱动头安装偏斜不超过 0 .5°,是避免光杆发生疲劳破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地下工程穿越或接近断裂时,断裂渗透特性能否有效评估关系到地下工程设计与修建的可靠性.以西北某高放废物地下处置预选区花岗岩场址断裂为研究对象,引入高精度示踪监测技术并针对单节理内示踪液运移缓慢的特点研发了配套的水流驱动模块,将其应用于该断裂结构的渗透特性分析中,配以注水试验,得出断裂走向破碎岩体渗透系数为6.0×10~(-5)m/s,比横向渗透系数大约2.3倍,断裂的优势渗流方向为断裂走向;断裂内部同一试验段上既存在良好渗流通道又存在局部相对低渗区,低渗区的渗透系数可降低至10~(-7)~10~(-8)m/s;断裂横向渗透性能与断裂核部附近节理主要发育方向及断裂泥等低渗介质发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纪末期的压实驱动型成藏动力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输导格架(连通砂体、不整合面、断裂等 )空间上的配置关系和相互组合形式 ,探讨了压实驱动型成藏动力系统油气输导体系特征 ,划分出 3种输导体系类型 ,确定了其分布范围。乌夏地区油气是通过断裂砂体输导体系进行运移 ;克拉玛依及其斜坡区域的油气是以连通砂体不整合面为主要输导体系 ;百口泉地区、凹陷内部的油气以连通砂体为主要输导体系。该区三叠纪末期油气主要沿夏子街地区砂体断裂输导体系运移 ,油气分布与输导体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流域地貌发育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岷江上游流域地貌发育阶段及成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研究区地貌演化规律及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以来新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利用Arc GIS水文分析模块,通过均值变点法获取岷江上游流域水系网络最佳提取阈值,运用起伏比法计算岷江干流东西两侧各亚流域盆地发育期次.结果表明,岷江断裂和汶川—茂县断裂所围合川西高原地区的大型亚流域盆地均处于早壮年期发育阶段,其发育期次比断裂外侧岷山断块和龙门山冲断带地区亚流域盆地发育期次相对年轻.究其原因,主要是断裂活动驱动的逆冲作用导致断裂上盘块体沿断层面垂直隆升,位于其上的亚流域盆地处于不均衡发育状态.  相似文献   

11.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三叠纪末期的压实驱动型成藏动力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输导格架(连通砂体、不整合面、断裂等)空间上的配置关系和相互组合形式,探讨了压实驱动型成藏动力系统油气输导体系特征,划分出3种输导体系类型,确定了其分布范围。乌-夏地区油气是通过断裂-砂体输导体系进行运移;克拉玛依及其斜坡区域的油气是以连通砂体-不整合面为主要输导体系;百口泉地区、凹陷内部的油气以连通砂体为主要输导体系。该区三叠纪末期油气主要沿夏子街地区砂体-断裂输导体系运移,油气分布与输导体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的Ms 7.0级地震是继2008年汶川Ms 8.0地震、2013年芦山Ms 7.0级地震后在青藏高原东缘发生的又一次强震。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九寨沟Ms 7.0级地震及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和历史地震分布、区域应力场、活动断层等资料,来揭示九寨沟地震的发震构造与动力机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塔藏断裂、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之间的交汇区,显示活动断裂的交汇区对此次地震的发生具有控制作用;(2)发震断裂为虎牙断裂,断裂走向为北西西向,倾向南西,倾角较陡,属于高倾角左旋走滑型地震;(3)震中位于虎牙断裂北段的北部地震空区,充填了1973年和1976年4次大于Mw6.0级地震空区;(4)此次地震位于2008年汶川Ms 8.0级地震的库仑应力增加区,应是汶川地震的应力传递和触发的结果;(5)此次地震位于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北部顶角区,青藏高原东缘下地壳流向北东方向的挤出是驱动此次地震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韧性断裂中微观孔洞演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孔洞演化机制的非耦合型韧性断裂预测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两种典型的孔洞演化机制:孔洞的长大机制和孔洞的拉长扭转机制.该模型引入了三个具有不同物理意义的材料参数:材料对不同孔洞演化机制的敏感度、应力状态敏感度系数和材料的损伤阈值,并使用等效塑性应变增量表征其对韧性损伤累积过程的驱动作用.为了使模型可以更好地反映三维应力状态对材料韧性断裂性能的影响,将该模型从主应力空间转换到由应力三轴度、罗德参数和临界断裂应变构成的三维空间,得到了由模型确定的三维韧性断裂曲面,并研究了相关参数对三维韧性断裂曲面及平面应力二维韧性断裂曲线的影响.利用5083-O铝合金、TRIP690钢和Docol 600DL双相钢三个典型的轻质高强板材的韧性断裂数据验证了该模型对不同材料和不同应力状态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汶川地震驱动的剥蚀作用及其在龙门山地貌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根据卫星影像处理和实地观测,对同震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精确刻画,结合对该地区地貌高度、地形起伏度、降水特征等数据,进行地貌演化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发震断裂控制了剥蚀作用的空间分布,地形起伏度也是控制汶川地震剥蚀作用的因素之一。汶川地震驱动的剥蚀作用不会造成龙门山宏观地貌高度的降低,受上冲断裂带的影响,龙门山可以维持现今的高度或者继续隆升。  相似文献   

15.
成都平原的晚新生代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成都平原晚新生代地层的展布、接触关系,以及与邻区的构造组合,对成都平原的基本构造格架进行了初步分析,描述了蒲江-新津断裂、大邑断裂、竹瓦铺断裂、绵竹断裂等晚新生代断裂,将成都平原的构造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对上述断裂的构造活动性与龙门山断裂带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断裂参数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混凝土断裂试验数据少、较难应用传统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现状,将灰关联分析方法引入到混凝土三点弯曲梁和大型紧凑拉伸试件断裂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中,考查了各断裂参数的相关性,讨论了各种相关性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三点弯曲梁的断裂韧度和断裂能有较大的尺寸效应,而紧凑拉伸试件的断裂参数无明显的尺寸效应,为混凝土的断裂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冷家地区断裂的复杂性造成了油气水分布的多样性和油气水系统的复杂性.弄清断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作用是认识本区油气分布规律的关键.从分析区域构造格架出发,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根据断裂分布、形成机理、活动特征、控制作用,总结出八种成因类型的断裂,建立了七种断裂发育模式,识别出五个级别的断裂,并对研究区构造单元进行划分.为分析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矿床成因分析是找矿的基础工作。本文基于藏南措美-隆子一带金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结果,在揭示该成矿带上金锑铅锌银矿床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初步认为该成矿带上的金、锑、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系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构造-热事件,驱动地热系统流体循环形成的中低温热液脉状矿床,大气降水下渗与岩浆水混合构成地热水循环系统。流体包裹体具中低温和低盐度特征,马扎拉锑金矿床的氢、氧同位素和硫同位素测试分析显示有岩浆水参与,并且岩浆水在成矿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受区域近南北向挤压和近东西向区域性大断裂的影响,成矿流体易于充填在其次级的走向近南北向、北西向、北东向的张性断裂中。  相似文献   

19.
考虑断裂过程区的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判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前的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实验资料,同时采用数值模拟实验的方法,基于双K断裂准则,分别计算了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试件失稳断裂破坏时,断裂过程区影响的临界有效裂缝长度ac及应力强度因子KⅠ、KⅡ。根据分析计算结果,建立了考虑断裂过程区的新的Ⅰ-Ⅱ复合型断裂K判据,并与课题组以前的K判据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0.
在燃煤锅炉中,用于驱动排灰链条的轴承环,在运行过程中突然断裂.对此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取样,并借助于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从材料成分、微观组织和性能角度,研究了轴承环破裂原因,是一种典型的过渡磨损和接触疲劳引起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