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喷灌技术     
喷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它利用自流或者机械提水的方法,将渠道(井、塘、窖、水库)内的水引入管道,形成压力水流,然后通过特制的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于田间。近几年来,国内对喷灌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视。水电部水利科学研究院正在中阿人民公社试验研究双侧喷灌人工降雨机(以拖拉机做牵引)。大寨大队从1972年开始已有80%耕地实现了喷灌,他们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在山上修建蓄水池、旱井等,平时把雨水储存起来,旱时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熔体静电纺丝平台模型进行三维电场模拟。分析了纺丝系统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场分布情况,重点讨论了内锥面喷头间距对纺丝尖端电场的影响。发现在间距为100mm时,内锥面喷头纺丝尖端场强分布最为均匀|纤维路径上的场强随着喷头数量、施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喷头间距增加无明显变化;场强较强处出现在纺丝尖端和接收板边缘。在模拟基础上研发了新型一分四的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机,制备了均匀分布的纤维,为进一步设计纳米纤维宏量化生产的纺丝设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美国夏威夷大学用系统工程方法,综合支管和喷头间距、喷水深度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借助电子计算机,编制FORTRANIV语言的源程序,作定位喷灌系统设计的研究,并附有设计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冷却塔配水系统布水研究与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冷却塔配水系统布水不均匀的问题,对冷却塔管式配水系统的构成、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各部件及管系的阻力特性,结合Bernoulli方程和Gardel方程,建立配水系统动、静压转换和每个喷头前的配水压力计算公式,实现每个喷头的流量计算.为实现配水均匀,通过控制最大流量喷头与最小流量喷头的流量差,提出冷却塔均匀配水的计算模型.据此可按要求的流量差进行配水系统的设计与计算,为冷却塔实现配水均匀提供了可靠的计算方法,经多个工程实践验证该方法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吻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紊流的K—ε模型研究紊流流动现象,利用通度系数法处理计算域中的非直边界,对某钢铁公司氧枪喷头中冷却水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现用喷头由于兜水板设计不合理,在喷头端面中心区存在死区而不能进行有效冷却.文中对兜水板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模拟计算表明,优化后的喷头可确保冷却水以高速流遍整个喷头端面,达到对喷头端面有效冷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描述了用PS—80微型计算机绘制水泵性能曲线及喷头喷灌强度的等值线的算法,同时指出在程序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以2BPZ—35自吸喷灌泵及PY20A喷咀直径φ7×4喷头为例,分别在PS—80微机上运行这两个程序,计算的结果和绘出的曲线能符合试验单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危险级自动喷洒灭火系统喷头布置形式的研究 ,推导出喷头在矩形、棱形、走道单排布置时的适宜布置间距 ,依据喷头最有利点与最不利点间的压力范围控制管道的压力损失 ,确定配水干管和支管的管径。不宜盲目采用常规推荐的管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要用单片机技术的智能喷灌控制系统。该系统设计合理、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可自动控制多个喷头,适用于蔬菜、水果、花卉的生产及广场、球场草坪的保养。  相似文献   

9.
唐皓  汪琪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1):36-38
本文就在建筑消防设计审核过程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的系统选型、喷头布置间距、系统用水量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就如何进行可靠、合理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根据用户需求对喷灌机组进行评价比选,以管道水力学为基础,结合机组应用实践,建立了多喷头轻小型喷灌机组单位能耗、年造价、喷灌均匀系数和操作时间等技术经济指标.由人均耕地面积确定3种典型灌溉面积为0.67,3.33,6.67 hm2,以山东济南为例,采用灰色关联法对6台机组性能进行对比,得出每种灌溉面积下适宜的机组形式排序.计算中机组配置方式由遗传算法优化及室外试验验证得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各机组特点,且能对机组综合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所得评价结果与实际经验结果吻合较好;喷头运行在较高压力时能耗明显增加,喷头数较多时机组成本及操作时间上升;机组方案的选择会受灌溉面积及灌水定额的影响,需根据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交通影响分析中逆四阶段用地反馈模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交通影响分析中,关键是确定开发项目对周围地区是否产生了交通影响,据此将拟开发地块用地量和研究范围内还可用于开发的用地量的比较作为判断是否产生影响的依据,并建立了相应的用地反馈模型。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产汇流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太湖流域河网密布,湖汊遍布。本文结合传统的水文方法开发了适用于平原河网地区的产、汇流模型。在太湖流域的水量和水质计算中证明该模型是十分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渭河宝鸡段的水环境容量与水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渭河宝鸡段各排污口的排放量及污染物进行分析,并用两种方法计算水环境容量及削减量,由此可以对污水的排放量进行控制.以便对下游的影响达到最小.最后对各监测断面在不同时期、不同流量下的CODMn和氨氮浓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得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浓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东滩矿3煤开采顶板的突水水量大小,采用了先将非稳定流化为稳定流计算出稳定涌水量,再根据突水点最大突水量与稳定涌水量的倍数关系,将稳定涌水量通过比拟方法换算为最大突水量的近似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预测模型的检验结果,并对矿区3煤顶板预测突水点进行了水量预测。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水环境恶化及其导致的城市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典型环境问题。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从城市土地使用对水环境的影响、关键空间驱动因素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趋向水环境保护的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城市化流域的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回顾了城市用地布局和水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现状,述评了现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①用地类型结构指数、形态结构指数和数量结构指数与水环境效应的定量化关系需要确立;②现状土地政策和规划法规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③维持整体健康水环境的城市土地使用生态规划方法还有待深入研究;④小流域单元和规划管理单元的空间相关性,以及补充和修正促进水环境保护的规划控制指标,还有待深入研究。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为趋向水环境保护的城市土地使用生态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黑河中游为研究区,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和Dyna-CLUES模型, 在揭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进行景观结构优化, 并通过耕地、林地和草地分布概率的博弈, 进行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和人工造林区的空间位置识别, 得到如下结果。到2020年, 在水资源满足生产发展、生活保障和生态优化的情景下, 黑河中游水资源可承载人口为144.16 万, 可承载工业增加值为79.73 亿元, 可承载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为3027.88, 953.535和3947.115 km2。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本约束, 黑河中游景观最优结构为耕地2742.49 km2, 林地 846.456 km2, 草地2184.57 km2, 水域170.671 km2, 建设用地364.509 km2, 未利用地13289.23 km2。生态建设空间分布格局较分散, 退耕还林区集中在高台、临泽和甘州绿洲边缘, 以期增强绿洲抵御风沙功能; 退耕还草区集中在山丹和肃南的海拔较高、坡度较大、水资源和耕作条件均较差的区域, 以期减轻区域水资源压力; 人工造林区集中在民乐和山丹两县的耕地外围, 以地势平坦、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未利用地为主, 以期增强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以GIS和RS作为技术支持,对滇池历时性遥感图像进行数据信息提取,分析自1974~2004年滇池周边土地利用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指出城镇占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稀疏、不均匀;裸地面积上升等原因,导致滇池地表水污染、涵养和自净功能差,使滇池水质和水量依然面临严峻状况,从动态的角度揭示出滇池近30年来土地利用的变化对滇池环境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河流生态管理缺乏实时衡量水质指标问题的实际需求,提出污容比.污容比指当环境水体接受污水时,其实际容纳污染物量与环境保护目标下允许其容纳污染物量的比值.以污容比为基础完善了河流生态用水水量与水质综合评价模型.以东辽河为例,对污容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污容比不仅能作为生态水质评价的指标,评价结果精确性有所提高,而且还能量化反映河流环境容量余亏程度.污容比可以作为环境水体纳污能力判别值,便于河流生态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描述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水量、含沙量过程线,实现水土流失动态模拟,通过对小流域整个水土流失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计算程序的编制,实现了对小流域整个水土流失过程的数值模拟.并通过有限的野外实验研究来校正模型中的参数:通过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和输入值,可以模拟、预测不同条件(包括地形坡度)下的水土流失情况,有助于揭示水土流失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水保措施下水土流失的规律,为水土流失防治、减轻地质灾害、合理使用耕地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拟和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型,运用非线性科学理论,讨论了人口-土地资源系统的演化方向和平衡态稳定性问题.稳定的平衡态是系统发展可能达到的最终状态,在人口与土地资源自治系统中,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口数量和生活消费水平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研究表明:(1)稳定平衡态时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总量成正比;(2)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总量与人类消费水平成反比;(3)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力与耕地面积和土地单产潜力成正比.文章对我国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