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一些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论述高职院校班主任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当前高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健康心理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全面成长起重要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人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的人格就是教育的力量,用自身的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优秀的班主任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情操品质、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等。只有心理素质高的班主任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班主任健康的心育模式是建立在良好素质系统、健康的心理状态、科学合理地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社会与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愈来愈受到广大学校领导、教师的重视,并做了大量的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尤其是学校的班主任更是充分利用班集体组织这一得力阵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格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部分班主任身上仍存在着种种不良的现象,使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李倩 《科技信息》2011,(13):326-326
毕业班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期,做好高职高专毕业班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此过程中,毕业班班主任作为第一管理人,起着引导、辅助、修正等多方面的作用。以就业为导向,稳定学生情绪、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指导就业相结合,做好高职高专毕业班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教育者。要建设好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集体,必须与学生进行广泛、直接的接触,及时、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这样才能在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进而做好整个班级的教育工作。可见,是否能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关系到班主任工作成败的因素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李刚毅 《科技信息》2011,(22):199-199,202
心理健康教育是技工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班主任的角度论述了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以及班主任如何营造亲情氛围、关爱后进生、面对就业指导调试情绪、引导学生参与管理、正确面对就业压力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班级和谐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不健康心理因素造成的学生厌学、恐学、违纪犯罪、情感脆弱、自杀等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现状告诉我们: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更应当在平时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充当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及其与班主任工作的联系,说明了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承担的任务和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剖析了高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当下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高校班主任工作可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终身学习教育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法、途径,还是一种教育理念。学科渗透、活动渗透、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人格魅力的影响以及优化环境等是其主要实施形式。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适应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教育者本身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以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特色化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阐明了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特别是在日常教育管理学生的工作中,要遵循"心育"的原理,坚持"心育"原则,贯彻"心育"思想。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时首先从"心育"角度出发,做到先"听"后"讲"、先"理解"后"教育",使班级每个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者,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赵美音 《科技信息》2010,(32):63-63
文章结合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主要探讨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现实意义和培养途径,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应该成为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芙蓉 《科技信息》2008,(17):274-275
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既强调健康的体魄,又强调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代中学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实施心理关怀的策略是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班主任工作中,拥有心理关怀的理念,理解心理关怀的含义,掌握心理关怀策略的实施方法,用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共情,用科学的、发展的、预测的眼光看待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自我表达、自我探索,自我完善,实现“助人自助”,使我们的学生拥有真正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关怀的策略不是单纯的工具或手段.而是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和人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种兴趣的生命群体。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班主任是模范公民、父母代言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等等。因此,这对于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许多人心目中,大学班主任工作是相当轻松的。这种看法有其合理的一面,特别是对于仅仅是为了"完成"班主任工作的人来说确实如此,毕竟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阐明了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特别是在日常教育管理学生的工作中,要遵循“心育”的原理,坚持“心育”原则,贯彻“心育”思想。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时首先从“心育”角度出发,做到先“听”后“讲”、先“理解”后“教育”,使班级每个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者,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程洪恩  李辉 《科技信息》2012,(31):361-361,384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长期的失败感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高职院校问题学生相对较多。作为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王莉 《科技信息》2011,(10):I0061-I0061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述中学德育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为了引导学生做好自我教育,班主任要发挥其角色作用,即班主任在道德人格上要做学生的楷模,心理健康上应是学生的监护医生,情感上要做学生的"沟通者",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健康发展,使德育工作取得新进展,进而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韦秀菊 《科技信息》2012,(11):304-304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班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者,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对学生全面负责,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个班主任的共同目标,由此可见班主任的工作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及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除了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师生间友好相处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耐心引导学生自觉加强身心修养,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长为合格的祖国建设者,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