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牵切过程中纤维长度指标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配置牵切工艺参数是控制牵切条中纤维长度指标(平均长度、长度不匀、短纤维率)的关键,这是纺制高品质牵切纱的前提.通过对牵切区中纤维运动和断裂规律进行分析,明确了牵切隔距、牵切倍数、纤维断裂点分布是影响牵切条纤维长度指标的主要牵切工艺参数,并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其中牵切隔距影响最大.研究结果为牵切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豆蛋白纤维纺纱织造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纤维性能,纺纱及织造的各工序等因素对纱线和织物的影响,探讨了提高纱线和织物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玄武岩纤维纱线在电脑横机上可编织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脑横机上,选用玻璃纤维纱和毛腈混纺纱作为玄武岩纤维纱的对比纱,在不同工艺参数(给纱张力、弯纱深度和牵拉力)下编织圆筒形纬平针和1×1罗纹织物,分析比较这些参数对线圈长度及纱线强力损伤率的影响趋势以及这3种纱线之间的差异,重点探讨玄武岩纤维纱线的可编织性,并最终得出它的最佳编织工艺范围,为玄武岩纤维纱线选择合理的编织工艺参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金属纤维燃烧器及其头部阻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金属纤维燃烧器燃烧用多孔介质的种类和组成成分、金属纤维燃烧器的基本构造和性能特点.分析了金属纤维燃烧器头部阻力特性,导出了头部折算阻力系数和能量损失系数的计算公式,为燃烧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棉/维纶混纺纱及其针织产品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棉/维纶混纺纱线及其针织物进行了退维工艺处理,从而获得相应纱线及其针织物.并对处理前后纱线的断裂强力、失重率、毛羽以及织物的压缩性能、保暖性和吸湿快干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得出该纱线具有良好的机械与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PLA纤维纱线的特点,选用马铃薯变性淀粉K5为主浆料,PVA、聚丙烯酸为辅,蜡片为助剂,制定了3种经纱上浆配方,对其浆液性能、浆膜性能和浆纱性能及其他指标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得出了PLA纤维纱线上浆的最佳工艺路线。用马铃薯变性淀粉K5替代PVA ,既满足了PL A纤维纱线上浆要求,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根据织造前纱线的拉伸性能和织造、后整理工艺预测织物的拉伸性能,研究了织造和染整加工前后精梳毛纱拉伸性能的关系,获得了三方面的结论:(1)经常规后整理加工的各种精梳毛织物中经纱的伸长变形能力没有显著差异,但其纬纱的伸长变形能力与织造和染整工艺有关。(2)坯布染色情况下织造前纱线的伸长变形曲线在伸长率方向扩大一定倍数以后与织物中纱线的伸长变形曲线相当。纱线染色情况下织造前纱线的伸长变形曲线的某一部分与织物中纱线的伸长变形曲线相当。(3)后整理加工中的经向张力和拉幅张力对精梳毛织物中纱线的伸长变形能力的影响特别大。树脂整理有降低织物变形特别是变形回复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属纤维增强ZA43复合材料的挤压铸渗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挤压铸渗工艺分别制备了不锈钢纤维、碳钢纤维和铜纤维增强的ZA43合金复合材料.并分析了影响工艺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通过挤压铸渗工艺可获得高性能的金属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其纤维与基体界面清洁,而且因纤维的冷却作用在纤维周围形成一层晶粒细小的组织,这对改善纤维与基体的结合和提高材料的性能是有利的.文中还对可能导致缺陷的“搭桥”现象及其预防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麻/棉转杯纺纱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在棉纺设备上生产大麻/棉混纺纱的实践,得到大麻/棉纺纱工艺及关键技术。具体分析各工序工艺原则,主要工艺参数、质量控制以及实践中采取的技术设备改造等问题。对转杯纺纱进行重点研究.对纱线的性能进行测试,对纱线质量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6种不同条件,利用超声波纯水工艺处理木棉/棉混纺纱线,观察并测试处理前后木棉/棉混纺纱线外观形态、化学组成、纱线质量损失、拉伸性能、压缩性能以及浸润性能指标,评价超声波纯水处理工艺对木棉/棉混纺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波纯水工艺处理后,纱线中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与化学成分基本没有变化,木棉/棉混纺纱线质量损失率约为6%,主要为木棉脆断后产生的短绒,木棉纤维中空度有一定的回复,纱线变得蓬松,强力损失严重,处理前后木棉/棉混纺纱线均显示拒水性.  相似文献   

11.
Sirofil纱线的起毛问题一直是困扰毛纺行业的一大难题,特别是混入PET短纤后问题更加突出。Sirofil纱线起毛后,纤维之间发生缠结起球,使织造时开口不清,不仅影响织造效率,且易形成毛粒,布满布面,不易脱落。这里分析了Sirofil纱线的起毛问题,尤其是纱线中混入PET短纤后的情况,认为PET短纤的物理性能会影响到Sirofil纱线结构,并以此为依据,保持工艺参数不变,改变纱线中PET短纤含量,试纺Sirofil纱,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PET短纤对Sirofil纱线抗起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选择PET短纤维可以降低毛涤Sirofil纱线的起毛问题。  相似文献   

12.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reliable prediction equations relating cotton fibreproperties measured by HVI system and yarn quality,A useful statistical method is adopted for de-veloping a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interpret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ata of Spinlab HVIfibre properties and quality parameters of yarn STQ (Strength Tex Quotient).The percent relativecontribution of a fibre property with respect of STQ is also asse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contribution of the HVI measured fibre properties can account for 77.4% of known variation ofyarn STQ.The main feature of the approach is its flexibility in accommodating all fibre properties.The examination of regression equation showed that it could be well applied to predict STQ ofyarns spun from the same spinning system,but,for different spinning systems and also for yarns ofdifferent linear density,modification of the equation would be needed.  相似文献   

13.
采用模糊理论中的两级模糊模式,进行转杯纺加工预氧化纤维工艺方案的优选.通过各方案的试纺和纱线性能指标的测试,经过模糊优选,确定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转杯纺主要工艺参数.为合理选择工艺参数,提高转杯纺预氧化纤维纱的可纺性能和成纱质量提供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Torsional Models of Two - ply Yar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paper,the vector equation of a generaliseddoubly wound helix was derived.Treloar's pliedyarn geometry could be obtained as a special case ofthe generalised doubly wound helix.The shortest fi-bre length around the surface of a helical tube(formed by fibre helices)was determined by apply-ing variational principles.The fibre length as calcu-lated by using Treloar's geometry was compared in-directly with the shortest possible fibre length at dif-ferent levels of yarn deformation when some of Tre-loar's rigid geometrical constraints were relaxed.Anew idea based on non-concentric circles was intro-duced to approximate the fibre helix movement in atwo-ply yarn.A torsional model of two-ply yarnwas developed and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werecompared with some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5.
实测了新合纤面料中具有代表性织物的剪切性能、纤维形态结构、纱线结构与织物结构,然后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织物的剪切刚度与其它诸因素的关系,发现在经向紧度普遍大于纬向的情况下影响织物经、纬向剪切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经向的织物紧度、纱线的捻系数、纱线的细度及纤维的比表面积,这些结果可供化纤长丝织物的性能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引入了一种软X射线示踪纤维摄影法来检测非织造布纤维网的取向度。这种方法基于传统的示踪纤维方法。文中还讨论了一种计算机处理图片及计算取向度的方法。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发展为一种在线、无损检测纤维或纱线在纺织品中分布和取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对苎麻细纱的毛羽特性进行了研究。对纤维细度,纺纱支数、细纱捻度、变性苎麻纤维与细纱毛羽的关系亦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纤维细度对细纱毛羽有明显影响。纤维支数愈高,毛羽愈少。 2.纺纱支数对毛羽的数量有一定影响。支数愈高,毛羽量愈少。 3.提出了细纱捻度与毛羽的回归方程。 4.变性苎麻纤维对细纱毛羽有明显影响。 5.提出了S_0=KN_1L_1d_0是衡量苎麻纱毛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纤维的梳理模型.通过对金属短纤维实际铺网情况的分析,认为金属纤维的梳理性能除了与其本身的特性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纤维间的摩擦系数有关.通过与常规纺织纤维作比较,认为金属纤维的摩擦系数以与棉纤维接近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