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体"酸碱体质说"是一条流传甚广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类大部分疾病都是由"酸性体质"造成的,俨然成为一条流行的"医学常识"。然而"酸性体质治病"真的确有其事吗酸性体质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人体血液中PH值呈弱碱性,身体就能达到最健康的状态。一旦血液偏酸性,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小到感觉疲倦,大到癌症。一句话,你能想到的疾病,在酸性体质论者那里,都是因为血液偏酸的缘故。煞有介事的酸性体质从何而来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基本的医学常识。人体血液正常PH可一般在最低7.35和最高7.45之间波动。一旦低于7.35,就会引发酸中毒,造  相似文献   

2.
γ-聚谷氨酸降解影响因素及其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开发制备低相对分子质量γ-聚谷氨酸的最佳方法,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水解γ-聚谷氨酸,利用凝肢色谱法测定不同水解时间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表明:高温和偏酸或偏碱环境均有利于γ-聚谷氨酸的降解,最优的降解条件为低pH的酸性环境下高温加热;采用TOC法研究γ-聚谷氨酸的生物降解性能,其10d降解率在30%以上,28 d降解率在70%以上,参照OECD 301标准,属于易生物降解高分子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不同pH对糙海参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糙海参前肠、中肠及后肠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比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糙海参前肠和中肠在pH=3,后肠在pH=10时,其蛋白酶的比活力最高;糙海参前肠和中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在酸性范围,后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在碱性范围;2)糙海参前肠淀粉酶在pH=3,中肠和后肠淀粉酶在pH=7时,其比活力最高,前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在酸性范围,中后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在中性或偏碱性范围;3)糙海参的整个肠道均能消化蛋白质与淀粉,中后肠是淀粉消化的主要场所;4)淀粉酶的比活力高于蛋白酶的比活力,这与其摄食底栖藻与腐屑的食性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新型捕收剂浮选锂辉石和绿柱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浮选实验研究了油酸钠、 C7-9羟肟酸、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新型两性捕收剂YOA-15对锂辉石和绿柱石的捕收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十二烷基磺酸钠在强酸性介质条件下对锂辉石和绿柱石具有一定的捕收能力, 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不具有捕收能力;C7-9羟肟酸和油酸钠对这2种矿物的捕收能力相近, 在中性条件下对绿柱石的捕收能力较强, 在整个pH值范围内对锂辉石的捕收性能很弱;YOA-15在酸性条件下对2种矿物具有很强的捕收能力, 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捕收效果一般;经碱擦洗后, 2种矿物的可浮性均得到增强;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 YOA-15的捕收性能强于油酸钠及其他类捕收剂的捕收性能;加入少量的Fe3 可使锂辉石和绿柱石充分活化, 最佳活化pH值为中性;Ca2 在用量较大时才体现出对锂辉石和绿柱石的活化, 其最佳活化pH值为强碱性.  相似文献   

5.
米仓山区中~深变质岩系一“后河群”属晋宁前期火山喷发经区域变质及后期叠加变质作用形成的——套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系,原岩包括钙碱性~碱钙性~偏碱性、碱性的基性~中性~酸性火山熔岩系列。根据岩层组合、岩石组构、岩性变化趋势及其层间关系分为上、下两部,各部自下而上的原岩类型均包括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的完整系列,且上部更富于SiO_2和碱(K_2O+Na_2O),其火山岩的自然组合类型上部与黄石公园型相近,下部与埃特纳型相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东亚飞蝗消化系统双向电泳技术,建立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蛋白表达图谱,探讨雌、雄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蛋白组分的差异,利用pH值为3~10和pH值为4~7的胶条分别对雌、雄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进行双向电泳分析,进行蛋白组学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雌性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蛋白种类多于雄性,雌性东亚飞蝗消化系统特异蛋白中偏酸性蛋白数量与偏碱性蛋白相当,而雄性东亚飞蝗消化系统特异蛋白中酸性蛋白多于碱性蛋白.在雌、雄东亚飞蝗消化系统相匹配蛋白中,含量差异达3倍以上的蛋白约占总匹配蛋白的50;.可见,雌、雄东亚飞蝗消化系统蛋白组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改进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酸雨pH值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pH值受到酸性离子[SO4^2-]、[NO3^-]和碱性离子[Ca^2+]、[NH4^+]等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多重相关性。用一般最小二乘回归分析预测pH值,参数估计存在很大的误差且物理意义明显不足。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技术建立pH值预测模型,克服了自变量之间多重相关性的问题,因而更具有先进性,计算结果更为可靠,而改进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则从预测角度对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进行了改进。以我国17个城市pH值预测为例,说明了改进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比普通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以循环冷却水为对象,采用天然高分子改性喹啉季铵盐型多功能污水处理剂FNQ-C,对絮凝投加量,缓蚀投加量及pH值变化等对处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需添加其它混凝助剂,在中性,偏酸性,偏碱性条件下,FNQ-C均有良好的絮凝净水效果,其性能优于国产阳离子絮凝剂PAM-C。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城市化对土壤pH值的影响,运用反距离加权(IDW)插值、缓冲区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法,探究湘潭市公园土壤pH值的空间异质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雨湖公园区土壤以中性和碱性为主,高值区位于公园东部,低值区位于西北部;菊花塘公园土壤以中性和酸性为主,高值区位于中西部和东南部,低值区位于西北部;都具有强空间相关性;(2)除受自然因素外,雨湖公园土壤pH值城市化影响较大,菊花塘公园受工业酸化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生产效率并简化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织物的传统染色工艺,利用耐碱的分散染料在碱性条件下对PLA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处理液pH值对PLA织物减量的影响,以及PLA织物的中性染色及碱性染色产品的K/S值及减量率;讨论了碱性染色温度和碱剂用量对PLA织物K/S值和强力的影响;对比了PLA织物有无还原清洗工序的碱性染色产品的色牢度,以及碱性染色与传统染色的工序、配方及产品的颜色深度。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液pH值的升高,织物的减量率逐渐增加且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PLA织物的减量;碱性染色织物的减量率及K/S值均高于中性染色产品;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和碱剂用量增大,染色织物颜色逐渐变深且断裂强力下降;PLA织物碱性染色产品色牢度好且染色后无需还原清洗;碱性染色比传统染色方法所得织物的颜色更深且碱性染色工艺更加节省能源、水以及时间。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辽河油田杜 84稠油化学官能团四组分 (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中性分 )与极性四组分 (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 )的zeta(ζ)电势 ,考察了水相pH值、盐度等因素对 ζ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 ,官能团各组分间 ζ电势绝对值的差别较明显 ,其中酸性分最高 ,两性分最低、碱性分和中性分居中。酸性分在 pH =11时 ζ电势绝对值达到最高 ,其他组分的 ζ电势在 pH =12时达到最高。极性四组分 ζ电势绝对值差别不大 ,各组分 ζ电势绝对值都随着pH值升高而升高。在盐度为 1g/L左右时 ,各组分的 ζ电势绝对值都有一个极大值 ,总趋势是 ,各组分 ζ电势绝对值基本上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碱性条件下 (pH =11~ 12 )水包稠油乳状液中起稳定作用的官能团组分主要是酸性分和极性四组分中的沥青质。水相的碱性条件有利于水包稠油乳状液的稳定 ,盐在特定浓度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水包稠油乳状液的作用。但从总体趋势看 ,盐含量的增加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的官能团组分更能揭示稠油中界面活性组分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2.
稠油组分油水界面zeta电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辽河油田杜-84稠油化学官能团四组分(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中性分)与极性四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的zeta(ξ)电势,考察了水相pH值、盐度等因素对ξ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官能团各组分间ξ电势绝对值的差别较明显,其中酸性分最高,两性分最低、碱性分和中性分居中。酸性分在pH=1l时ξ电势绝对值达到最高,其他组分的ξ电势在pH=12时达到最高。极性四组分ξ电势绝对值差别不大,各组分ξ电势绝对值都随着pH值升高而升高。在盐度为lg/L左右时,各组分的ξ电势绝对值都有一个极大值,总趋势是,各组分ξ电势绝对值基本上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碱性条件下(pH=ll~12)水包稠油乳状液中起稳定作用的官能团组分主要是酸性分和极性四组分中的沥青质。水相的碱性条件有利于水包稠油乳状液的稳定,盐在特定浓度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水包稠油乳状液的作用。但从总体趋势看,盐含量的增加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的官能团组分更能揭示稠油中界面活性组分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对印染废水中碱性紫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活性炭吸附模拟废水中的碱性紫染料,研究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出当pH值为8~10时,对碱性紫的去除率最大.酸性、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饱和吸附量(mg.g-1)分别为233.57、260.38和507.17.同时用KOH进行改性,借助红外光谱表征改性前后活性炭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并测定改性后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KOH的改性使活性炭表面带有更多的碱性基团,增加了吸附活性位,提高对碱性紫的吸附量,中性条件下饱和吸附量达350.77 mg.g-1,比改性前提高35%,吸附等温线符合B.E.T方程.  相似文献   

14.
瓦埠湖沉积物内源磷的稳定性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主要分析了瓦埠湖沉积物中不同赋存形态的磷的稳定性和铝盐、铁盐控制瓦埠湖底泥释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底泥释磷总量在碱性条件下最大,中性条件下最小;铁磷、铝磷溶解量随pH值的升高均增加;钙磷溶解量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氯化铝、氯化铁对瓦埠湖底泥释磷的控制规律为:在酸性环境条件下控制的效果不明显,在中性环境条件下控制的效果较为显著,在碱性环境条件下控制的效果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内源荧光光谱、总自由巯基定量、非还原和还原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探究了pH值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1Dx5的N端结构域(1Dx5-N)聚集体形成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与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相比,中性(pH=7.0)条件下,1Dx5-N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发生了蓝移,表明中性条件下1Dx5-N聚集程度增加;与酸性和碱性处理条件相比,中性条件下1Dx5-N的总自由巯基含量降低,且形成了更多的二聚体和高聚体,表明中性环境更有利于1Dx5-N的聚集,且分子间二硫键对聚集体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性条件下形成了颗粒直径相对较大的聚集体,进一步证明了中性条件更有利于1Dx5-N的聚集.从而从分子层面证明了中性条件下进行面制品加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pH梯度等电点聚焦-SDS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莽山烙铁头粗毒进行了分析,通过银染法显色,电脑软件识别出约40个蛋白质点.其中分子量超过130 kD的蛋白质点很少,分子量90 kD~10 kD的区域均有蛋白质点分布,分子量34 kD区域的蛋白质点较为密集,且它们的含量明显较高.从蛋白质点的等电点分布范围分析,偏于碱性端的蛋白质明显多于酸性端的蛋白质,且分布在中性偏碱(pH 7~8)的区域.质谱数据的数据库搜寻结果表明:莽山烙铁头蛇毒中含有类凝血酶组分、纤溶酶组分、血小板聚集蛋白、抗血小板聚集蛋白和平滑肌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等组分.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厌氧一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OMBR).系统考察了当进水pH值在5.0~9.0范围变化时.各反应槽的活性污泥对活性艳蓝KN—R染料及COD的降解性能变化情况.从而探索出在厌氧与好氧微生物协同作用下.微生物对染料及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性能不受明显影响的进水pH值波动范围.为降低实际印染废水处理中化学试剂的使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只有当进水pH值为9.0时.厌氧槽对脱色率的贡献大于好氧槽.而当进水pH值在5.0~8.0范围内变化时.好氧槽对系统脱色率的贡献大于厌氧槽.进水pH值对厌氧活性污泥的COD的去除效果几乎没有影响.而中性及偏酸性的进水条件更有利于好氧活性污泥对COD的降解.在偏碱性的进水条件下.膜对可溶性COD的截流作用更明显.当进水pH值在5.0~9.0范围内变化时,由于厌氧槽的pH值都能够稳定在6.0附近.使好氧槽和系统出水的pH值能够分别保持在7.0和7.5附近.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对染料及COD的降解性能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8.
模拟不同酸碱性环境配制溶液对煤矸石进行浸泡试验,测定浸泡液的pH值,对浸泡后试样进行XRD图谱分析,通过直剪试验检测浸泡后试样的强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浸泡液的pH值主要受煤矸石试样的产地、浸泡时间、固液比、配制溶液酸碱度的影响,并随着时间而变化,浸泡1d时其值变化最大.中性溶液浸泡后东胜煤矸石(Dongsheng Coal Gangue,D-CG)、薛家湾煤矸石(Xuejiawan Coal Gangue,X-CG)和集料(Aggregate,AGG)试样浸泡液的pH值随固液比的减小而增加,而乌海煤矸石(Wuhai Coal Gangue,W-CG)浸泡液的pH值随固液比的降低而增加;酸性溶液浸泡后W-CG和X-CG浸泡液的pH值随固液比的降低而增加,而D-CG和AGG浸泡液的pH值随固液比降低而减少;碱性溶液浸泡后各试样浸泡液的pH值都随固液比的降低而增加,而W-CG浸泡液的pH值随固液比的降低而增幅较强.中性、酸性和碱性溶液浸泡后D-CG和AGG试样α-石英、高岭石和钙长石晶体溶出;X-CG试样溶出α-石英晶体,高岭石和钙长石晶体结构解体而消失;W-CG试样高岭石晶体结构受到破坏而解体,α-石英和钙长石晶体溶出.经过浸泡D-CG溶出α-石英晶体,试样与黏性土形成混合料制件和强度试验过程中由于石英的活性促使试件抗剪强度增大;而X-CG和W-CG中的α-石英、高岭石和钙长石晶体结构解体,使试件的抗剪强度降低,因此D-CG抗酸碱腐蚀性能比X-CG和W-CG高.  相似文献   

19.
温度和pH值对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培养温度和pH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基因表达以及致病性的影响,利用反转录PCR(RT—PCR)对4种基因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表达受温度和pH值影响,其中溶血素(AHH)、气溶素(AerA)、外膜蛋白(OMP)和粘附素(Aha)毒力基因在15℃、25℃和37℃下均能高效表达,在4℃AHH和AerA两基因也能持续表达,但OMP和Aha两基因的表达停止。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pH5.0和pH7.0)4种毒力基因都得以表达,在碱性条件下(pH9.0)4种基因中只有AHH得以表达,而Aha等其它3个基因的表达减弱或停止。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得到鲫鱼攻毒试验结果的支持。此外,研究还表明细菌的毒力与鱼的体温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20.
炭黑的pH值与氧含量、表面酸性含氧基团含量的规律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炭黑的表面性质对其应用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炭黑的元素组成、pH值、表面酸性含氧基团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炭黑的pH值取决于其氧含量,两者存在指数关系.详细讨论了测定条件对炭黑表面酸性含氧基团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和反应时间为90min、碱溶液浓度为0.05mol/L时,实验的重复性较好,同时测定了炭黑表面羧基、酚羟基、内酯基等酸性含氧基团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炭黑的pH值与其表面酸性基团含量存在指数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