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 探究硒化甘草多糖(SeGUP)和甘草多糖(GUP)对产志贺毒性大肠杆菌(STEC)的体外抑菌机制和抗氧化效果。方法 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SeGUP、GUP对STEC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测定各浓度的SeGUP、GUP对STEC生长曲线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时间段培养液中AKP、β-半乳糖苷酶(β-gal)、蛋白质含量以及结晶紫染色探究SeGUP、GUP对STEC细胞壁、细胞膜、生物膜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清洁级昆明小鼠血清中SOD、CAT、MDA含量变化。结果 SeGUP IC50为55.58 mg·mL-1,GUP IC50为69.85 mg·mL-1,150 mg·mL-1 SeGUP能完全抑制STEC生长,GUP在200 mg·mL-1才能完全抑制STEC的增殖。SeGUP组同一时间的AKP活性、β-gal活性、蛋白质含量与GUP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SeGUP组与GUP组比较能极显著降低STE...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外试验,探讨了DHTW抗氧化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为地黄降糖功能因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DHTW清除DPPH、ABTS等自由基的能力,利用酶标仪测定DHTW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1)DHTW均具有抗氧化活性,质量浓度在0~6 mg/mL内,随着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也不断增加,当溶液达到一定浓度后,抗氧化性趋于稳定.(2)DHTW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醇洗脱物DHY(0.087 mg/mL)、粗提物DHC(2.987 mg/mL)、水洗脱物DHS(3.024 mg/mL),故自由基清除能力表现为:DHY>DHC>DHS.(3)DHTW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DHY(0.137 mg/mL)、DHC(1.463 mg/mL)、DHS(2.168 mg/mL),ABTS自由基清除率表现为:DHY>DHC>DHS.(4)DHTW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DHY有较明显的抑制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明显优...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甘草中化合物的类型及确定药效成分,对甘草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超声波方法提取甘草,对甘草水提液进行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进行结构分析鉴定,并对分离产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测定,计算IC50值。经结构鉴定,从甘草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得到1 个异黄酮类化合物黄豆黄苷。该化合物为首次从甘草属植物中得到。体外检测表明,该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为0.5646 mg·mL-1,抑制活性高于对照组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多穗柯不同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采用不同溶剂回流提取和不同极性剂溶剂萃取2种方法得到多穗柯提取液,分别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提取液进行活性筛选,分析提取物浓度与抑制活性的关系,筛选出抑制效果最佳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IC50=34.30 mg/L)和正丁醇萃取物(IC50=30.47 mg/L)的抑制效果更接近于阿卡波糖(IC50=25.26 mg/L).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多穗柯不同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采用不同溶剂回流提取和不同极性剂溶剂萃取2种方法得到多穗柯提取液,分别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提取液进行活性筛选,分析提取物浓度与抑制活性的关系,筛选出抑制效果最佳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甲醇提取物(IC50=34.30 mg/L)和正丁醇萃取物(IC50=30.47 mg/L)的抑制效果更接近于阿卡波糖(IC50=25.26 mg/L).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五味子挥发油,考察不同浓度五味子挥发油DPPH·的清除能力及对皮肤衰老过程中透明质酸酶、胶原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为开发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抗衰老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以抗坏血酸(Vc)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为阳性对照,经酶标仪测试吸光度,根据公式计算DPPH·清除率和酶抑制率,软件拟合得到IC50值。结果表明,五味子挥发油具有一定的DPPH·清除效果,同时展示出显著的抑制透明质酸酶和弹性蛋白酶能力,IC50值分别为184.586±5.218μg/mL和103.710±4.642μg/mL,甚至高于EGCG,以及良好的抑制胶原蛋白酶效果(366.425±5.904μg/mL)。以上结果表明五味子挥发油在保健品和化妆品行业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酶促动力学、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灯盏花乙素与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探讨灯盏花乙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及抑制类型、结合类型﹑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结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以及非辐射能量转移。结果表明灯盏花艺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0.498mmol/L,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与竞争性抑制的混合型。灯盏花乙素结合α-葡萄糖苷酶内源荧光的猝灭是由于形成了新的配合物,符合静态猝灭机理。15℃,25℃,37℃下灯盏花乙素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常数在0.99×1051.53×105L/mol之间,且只有1个结合位点。热力学数据表明灯盏花乙素结合α-葡萄糖苷酶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力和氢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灯盏花乙素与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距离为3.97nm。  相似文献   

8.
芪参补气药茶清除线粒体活性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芪和党参为原料,根据中医学原理组方制成芪参补气药茶(ACT),探索ACT清除线粒体活性氧作用及促进健康的机制。分别用AlCl3比色法和硫酸苯酚法测定ACT的功能因子总黄酮、总糖及总多糖含量。以还原型辅酶Ⅰ/吩嗪硫酸甲酯(NADH/PMS)为超氧阴离子(O2·)生成系统,过氧化氢(H2O2)/Fe2+体系为羟自由基(·OH)生成系统,分别用氮蓝四唑(NBT)还原法和Fenton反应显色法测定ACT清除O2·及·OH的能力;用Na2S2O3滴定法测定ACT清除H2O2的能力。ACT总糖质量分数为(26±1.3) mg·mL-1,总多糖质量分数为(12.5±0.8) mg·mL-1,总黄酮质量分数为(121±8.5) μg·mL-1。ACT可一定程度上清除O2·、·OH和H2O2。ACT具有温和的抗氧化作用,从而维持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这是ACT促进健康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制备邻羟基苯甲酰化壳聚糖(OPC)、间羟基苯甲酰化壳聚糖(MPC)、对羟基苯甲酰化壳聚糖(PPC)、3,5-二羟基苯甲酰化壳聚糖(DPC)、3,4,5-三羟基苯甲酰化壳聚糖(TPC)、O-(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QACS)和O-(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N-对羟基苯甲酰化壳聚糖(QAPPC)7种壳聚糖衍生物,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产物的结构,并测试产物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物被膜活性。结果表明:产物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物被膜活性排序为PPC>OPC>MPC;质量浓度为0.5 mg·mL-1的PPC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抑菌率分别为78.2%,100.0%,质量浓度为2.5 mg·mL-1的PPC对E.coli,S.aureus形成的生物被膜的清除率分别为75.3%,87.7%;将对羟基苯甲酸接枝到QACS的氨基上,制备的QAPPC的抗菌活性和抗生物被膜活性均优于QACS和PPC,酚基和季铵盐具有协同抗菌效果;质量浓度为0.5 mg·mL-1的QAPPC对E....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β-环糊精和多菌灵在水相中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光谱,得到了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溶液中客体分子的荧光光谱。研究发现,在水相中,β-环糊精和多菌灵形成了1:1的超分子体系,包合常数为3.2×102,与单体分子相比,空腔内多菌灵的荧光强度大大提高。β-环糊精的浓度为8×10-4~5.6*10-3 mol·L-1时,空腔内多菌灵的荧光强度随着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多菌灵的荧光强度在酸性水溶液中具有很强的增强效应,而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其荧光增强效应较为平缓。在pH=7.6的溶液中,多菌灵在β-环糊精空腔内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多菌灵在质量浓度为0.46~6.16 n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F=5.37C( ng·mL-1)+148.54,相关系数为0.999 3。利用荧光增强效应,得到该超分子体系对多菌灵的检测限为60 pg·mL-1,是已经报道检测限(4.78 ng·mL-1)的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法,研究了两种齐墩果酸衍生物与查耳酮的缀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首先,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缀合物和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反应,并测定了结合常数及相关的热力学参数;然后使用sybyl 8.0软件研究了缀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缀合物和α-葡萄糖苷酶的相互作用导致α-葡萄糖苷酶发生内源荧光淬灭,属于静态淬灭机制.缀合物1与α-葡萄糖苷酶在20℃和37℃下结合常数分别为42.91和75.42,结合位点均为0.53;缀合物2与α-葡萄糖苷酶在20℃和37℃下结合常数分别为59.88和92.87,结合位点分别为0.5和0.63.缀合物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中氢键和范德华力起重要作用,缀合物能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位点结合,作用力主要依靠缀合物酯羰基上的氧原子与酶结构中氨基酸上的氢所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克隆表达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DSM10702菌株的蔗糖磷酸化酶基因,并探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和转糖苷功能。从丁酸梭菌C.butyricum DSM10702菌株中克隆蔗糖磷酸化酶基因cbsp,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QE30-cbsp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XL1-blue中诱导表达;将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进行酶学性质和转糖苷功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蔗糖为底物,重组酶Cbsp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为7.0、Vmax和Km分别为(957±23.29)μmol·mg-1·min-1和(62.4±4.749) mmol·L-1。当以葡萄糖-1-磷酸(G-1-P)为糖基供体时,重组酶Cbsp对于多数单糖、糖醇类、(-)-儿茶素、己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和L-抗坏血酸表现出转糖苷活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丰富蔗糖磷酸化酶相关数据库,为其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浓度配比的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溶液处理月季(Rosa hybrid Min)“安吉拉”和月季“韧月”插穗,并对扦插后插穗的生根能力,及扦插过程中的插穗酶活特性进行分析,探究了月季生根效果最佳的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结果表明:当处理质量浓度为IAA200 mg·mL-1,NAA 100 mg·mL-1时,对“安吉拉”地下根部生长和地上部腋芽萌发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单独IAA 200 mg·mL-1时,对其地下根部生长的促进效果次之,但对其地上部腋芽萌发也有良好的促进效果;当IAA,NAA质量浓度都为200 mg·mL-1时,能促进其愈伤组织的诱导,但生根速度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4.
该文建立了RP-HPLC法快速测定一次性塑料餐具中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尼泊金丁酯和尼泊金异辛酯迁移量的方法.优化了色谱分离和分析条件,采用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分离,用甲醇-水体系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 000 ng·mL-1(R>0.99),检出限为0.37~0.52 ng·mL-1,重现性良好,日内及日间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0%~5.3%、4.3%~7.5%.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塑料杯、塑料碗、塑料盘等一次性塑料餐具中5种尼泊金酯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锅法制备了超支化聚乙烯亚胺-铜纳米簇(hPEI-Cu NCs),并利用其构建“turn on”荧光纳米传感器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进行定量快速检测.hPEI-Cu NCs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85 nm,在510 nm处有强发射,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其形态呈现良好的分散性,粒径为(1.3±0.3)nm.在加入Cu2+后,hPEI-Cu NCs的荧光被Cu2+淬灭; 但当存在DEHP时,Cu2+不能淬灭hPEI-Cu NCs的荧光,且使其荧光强度比不加DEHP时有所上升.随着DEHP质量浓度的增加,hPEI-Cu NCs的荧光逐渐增强,从而达到检测DEHP的目的.荧光强度变化率((I-I0)/I0)与DEHP的质量分数在1.0~7.0 mg·kg-1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当信噪比为3 时计算出DEHP的最低检出限约为0.4 mg·kg-1.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转导方法对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的衣壳滴度、基因组滴度、转导滴度进行定量,并比较衣壳滴度/基因组滴度(P/GC)和基因组滴度/转导滴度(GC/TU).实验结果表明:3批rAAV的平均衣壳滴度为3.65×1013 P·mL-1,平均基因组滴度为8.67×1011 GC·mL-1,平均转导滴度为9.85×109 TU·mL-1,P/GC平均值为41.70,GC/TU平均值为88.20,P/GC和GC/TU平均值接近于AAV2标准品,说明文中方法的制备工艺成熟、稳定,制备的rAAV感染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以黄芪和党参为原料组方制成芪参补气药茶(ACT),探索ACT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分别用AlCl3比色法和硫酸苯酚法测定ACT的功能因子总黄酮、总糖及总多糖含量。用Ca2+诱导肝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分光光度法测MPT程度;以Fe2+/维生素C诱发肝线粒体脂质过氧化,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测定ACT对Fe2+螯合能力及还原力的影响。实验测得ACT总糖含量为(26 ± 1.3)mg·mL-1,总多糖含量为(12.5 ± 0.8)mg·mL-1,总黄酮含量为(121 ± 8.5)μg·mL-1。结果表明:ACT可抑制Ca2+引起的MPT,可一定程度上抑制线粒体MDA生成,具有较弱的Fe2+螯合能力及一定的还原力。能通过温和的抗氧化和清除活性氧作用,一定的还原力及抑制MPT来保护线粒体,从而维持机体氧化与抗氧化平衡,促进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为挖掘木榄内生真菌的降血糖功效,对木榄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XIMD00006进行扩大培养,采用柱层析技术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技术结合文献对比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11个化合物,分别为:(+)-sclerotiorin (1)、 sclerotioramine (2)、 isochromophiloneⅧ(3)、 terretonin (4)、 terretonin A (5)、 chrodrimanin A (6)、 chrodrimanin B (7)、 chrodrimanin E (8)、 3,5-二羟基麦角甾醇-7,22-二烯-6-酮(9)、麦角甾醇(10)和过氧化麦角甾醇(11),其中,2个萜类衍生物4和5均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该研究首次发现化合物1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值为3.30μmol/L,表明木榄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开发成为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地参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地参为原料,乙醇为提取剂,运用超声波辅助法从地参中提取总黄酮,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DPPH·法对地参总黄酮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地参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超声功率为175 W,超声时间为20 min,料液比为1∶30。总黄酮提取率高达96.25 mg·g-1。超声提取法得到的地参提取物对DPPH·有很好的清除作用,IC50值为0.00272 mg·mL-1。结论:优选的总黄酮提取工艺可行,地参总黄酮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为其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CCSD(T)/6-311++G(d,p)/M05-2X/6-311++G(d,p)理论水平上,研究对流层中甲基丙醚(MnPE)与·OH的氧化反应机理。发现MnPE初始反应主要是·OH与α-C上的H反应生成高活性的中间体(C中心自由基),主产物为丙酸甲酯(P1)、甲酸甲酯(P5)和乙醛(P6),副产物有丙醛(P3)、甲醛(P4)和环氧基(P2)等,计算得到在298 K下MnPE与·OH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01×10-12 cm3·molecule-1·s-1,在200~400 K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OH提取Cα’上的H路径的分支比逐渐增大,·OH提取Cα上的H路径的分支比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