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复杂的室外图像进行去雾,依然会有雾气残留,甚至出现颜色失真和纹理丢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稠密残差块与通道像素注意力的图像去雾网络,利用稠密残差块对有雾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融合,用带通道像素注意力机制的修复模块对特征图进行颜色和纹理上的修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视觉质量上都有明显提升,有效避免了去雾过程中的颜色失真、纹理丢失和雾气残留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深度神经网络去雾算法对增补数据集的处理能力,并使网络差异化处理重要程度不同的图像特征以提高网络去雾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多重迁移注意力的增量式去雾算法。通过自编码器形式的教师注意力生成网络提取标签和雾霾的多重注意力,作为特征迁移媒介网络的标签约束网络训练,形成与教师注意力尽可能相近的迁移媒介注意力,并将其融入学生去雾网络的特征中,提高学生去雾网络的去雾能力;通过增量式训练方法提高学生去雾网络对增补数据集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ITS、OTS以及真实雾图上皆具有较好的处理能力,在保证去雾图像像素结构完整、颜色不失真的同时具有较好的去雾效果,算法处理后的图像在主观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指标上皆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去雾模型使用合成有雾图像数据集训练后容易出现过拟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自增强去雾算法。在结合两个生成对抗网络的同时估计图像的深度信息。第一个GAN利用清晰图像学习图像加雾过程,将其生成的有雾图像作为第二个GAN的输入,指导第二个GAN如何正确去雾。为了减少图像处理前后的差异,利用一致性损失函数来优化两个网络。在图像加雾部分添加场景深度估计模块,并对散射因子进行随机采样,实现图像自增强功能,更加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中不同浓度的雾气。该算法无需使用合成有雾图像数据集的成对信息,进一步避免过拟合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取得较好的去雾效果,在主观视觉质量和客观评价指标上均有良好表现,优于同类算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模态舰船图像融合识别质量不高等问题,构建了一种端到端的低秩双线性池化注意力网络。首先对各模态原始特征向量基于跨模类别中心进行注意力加权重构,使不同模态特征更好地关注公共类别信息;然后采用双线性池化捕获不同模态图像的交互信息,并引入权重低秩分解降低网络参数规模;最后依靠特征级联实现模态信息的交互与互补,并设计联合损失提升网络跨模态融合识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融合方法,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升多模态遥感舰船图像的融合识别效果,在公开的遥感舰船数据集上取得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面向利用多枚巡飞弹对地面高防御移动目标进行打击的任务场景,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巡飞弹对地移动目标识别与毁伤评估方法。基于IoU判定实现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的多源信息融合;提出一种基于YOLO-VGGNet的两阶段紧耦合的巡飞弹对地移动目标毁伤评估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语义信息提取的优势,引入红外毁伤信息,实现对地面移动目标的在线实时毁伤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目标识别算法有效提升了巡飞弹对地面移动目标识别的有效性;基于YOLO-VGGNet的在线实时毁伤等级评估方法较传统基于图像变化检测与基于两阶段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评估准确率分别提升19%和10.25%。  相似文献   

6.
针对激光雷达低空风切变信号图像的类型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的多层特征提取及自适应融合算法。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网络逐层训练过程中信息丢失的问题。首先,采用DCNN提取低空风切变信号图像的各层网络特征,并将各特征进行L2范数标准化实现同趋化。其次,将其以多通道图像形式输入单层CNN进行自适应融合,将融合特征送入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采用所提算法进行低空风切变图像类型识别的平均识别率为98.1%,与其他4种算法相比均有提升。所提算法能更有效地实现低空风切变信号图像类型识别。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图像去雾效果,提出了基于天空区域分割的透射率合成图像去雾算法,通过雾霾图像构造的概率分布函数,结合迭代阈值分割及天空区域的暗、亮通道以及最大连通性确定出粗分割阈值。利用引导滤波加强天空与非天空区域像素灰度的差异性,实现了精准分割。利用对数自适应变换估计了天空区域透射率,利用改进的暗通道先验算法估计了非天空区域透射率,通过合成对应像素的透射率实现了图像的去雾。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去雾算法,所提算法在各客观指标上均有所提高,对天空与非天空区域分割准确,去雾图像整体视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无人驾驶汽车感知系统硬件资源利用率,构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无人驾驶多任务感知算法。采用改进的CSPDarknet53作为模型的主干网络,通过构建特征融合网络与特征融合模块对多尺度特征进行提取与融合,并以7种常见道路物体的检测与可行驶区域的像素级分割两任务为例,设计多任务模型DaSNet(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Net)进行训练与测试。使用BDD100K数据集对YOLOv5s、Faster R-CNN以及U-Net模型进行训练,并对mAP、Dice系数以及检测速度等性能指标做出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aSNet多任务模型在道路物体检测任务上,mAP值分别比YOLOv5s和Faster RCNN高出0.5%和4.2%,在RTX2080Ti GPU上达到121FPS的检测速度;在占优先权与不占优先权的可行驶区域上分割的Dice值相较于U-Net网络分别高出了4.4%与6.8%,有较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图像船舶目标尺度不一且易受海面、地面杂波和相干斑噪声的影响,难以提取目标多维特征且特征融合过程中易产生语义歧义,造成船舶目标检测率低,虚警率高的问题,提出一个基于全局位置信息和残差特征融合的SAR船舶目标检测算法。基于Faster区域卷积神经网络(reg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R-CNN)目标检测算法,在特征提取网络和特征融合网络中进行改进:在特征提取网络中使用高宽注意力机制提取目标在图像中的全局位置信息,增强目标的多维特征提取能力;在特征融合网络中使用带有残差连接的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削弱特征融合过程中的语义歧义,降低复杂背景下的船舶目标虚警率,同时进行不同层级的多尺度特征双向融合,增强高低层特征的联系,提升多尺度船舶目标的检测能力。在SAR船舶数据集上达到98.2%的均值平均精度,超过部分算法2.4%以上。实验表明,所提算法有效提取了目标的多维特征,显著缓解了语义歧义问题,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和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暗通道先验的适用局限性,同时增强一阶马尔可夫随机场对图像全局信息的约束能力,在颜色衰减先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局部一致马尔可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s, MRF)单幅图像去雾算法。首先,结合颜色衰减和暗通道两先验假设的特征,获取普适性更强的介质传输图粗估计,然后利用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局部一致块代替MRF的二阶及其高阶能量项来构造代价函数,达到优化介质传输图和获取最终去雾图像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获取细节保持更好且鲁棒性更强的去雾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光学遥感图像中近岸舰船目标检测干扰大、虚警率高的问题, 在基于包围框边缘感知向量(box boundary-aware vectors, BBAVectors)检测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法。首先在特征融合网络后加入一个有监督的注意力模块来增强目标区域信息, 削弱无关背景信息干扰; 然后利用边界感知向量间的几何关系设计了一个自监督损失函数, 用以加强向量间的耦合关系, 防止向量独立性导致包围框出现不规则形状。实验结果显示, 在HRSC2016数据集L2级检测任务中, 改进模型检测结果的平均精度相较于原网络提高了6.91%, 有效抑制了背景噪声的干扰, 降低了近岸舰船目标检测的虚警率, 证明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些超分辨网络忽略了对网络各层次特征的复用以及融合的问题,构建了具有较强特征复用和融合能力的二阶逐层特征融合超分辨网络,以获得具有高分辨率、高保真度的重建图像。网络的核心是逐层特征融合模块,该模块通过特征融合操作增强特征的重用。此外,还提出了二阶特征融合机制,该机制在网络的局部和全局层次上采用逐层特征融合方法进行特征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网络的重建图像在线条和轮廓上更清晰,并且在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上也取得了更好的结果。例如当缩放尺度因子为2时,各测试集上的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度依次为38.20 dB/0.961 2、33.81 dB/0.919 5、32.28 dB/0.901 0、32.65 dB/0.932 4、39.11 dB/0.977 9,相比其他模型有一定提升,从客观标准和主观角度证明了二阶逐层特征融合超分辨网络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由智能移动设备组成的无线自组网的能量受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应用感知的跨层节能路由机制(ACER).通过使用应用程序监测模块和剩余能量监测模块感知节点的能量消耗特征.数据链路层采用链路稳定性监测模块监测网络路径上链路的稳定性.提出的ACER路由机制采用跨层设计的思想,综合利用网络层拓扑信息、应用层应用感知信息和链路稳定性信息进行路由决策.通过使用NS实验平台对提出的方案进行仿真并与相关的经典路由算法进行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路由方案能有效提高网络的能量使用效率和性能.  相似文献   

14.
导引头对舰船要害部位的精确检测能力是精确制导武器的核心技术之一。针对导引头对舰船要害部位检测精度低、模型参数冗余、相对运动导致舰船图像尺度、角度变化剧烈等问题, 提出了基于深浅层特征融合的舰船要害关键点检测算法。首先,采用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融合不同感受野的有效信息; 其次,利用SoftPool池化改善下采样导致的信息损失, 利于区分相似关键点; 然后,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降低参数冗余, 结合轻量化注意力机制增强有效特征表达; 最后,利用在线难例挖掘改善样本不均衡, 提升收敛效果。改进后的舰船要害关键点检测算法准确率提升4.4%, 算法兼具检测精度与速度优势, 鲁棒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移动机器人在大视角运动下光照变化剧烈或遭遇纹理稀疏场景易出现特征点提取困难,极端角度下特征难以匹配导致对极几何计算误差较大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改进图神经网络的视觉SLAM算法。基于先验位置估计的特征提取网络,通过先验位置估计实现图像特征点快速均匀检测与描述,构建真实准确的特征点信息。基于图注意力机制的特征匹配网络,通过消息传递图神经网络聚合特征点信息,使用自我与联合注意力机制对前后图像帧分权重特征匹配。将特征提取与匹配图神经网络与ORB-SLAM2系统后端非线性优化、闭环修正、局部建图模块融合,提出一个完整的单目视觉GNN-SLAM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KITTI数据集上与ORB-SLAM2算法相比,绝对轨迹误差降低37.59%,相对位姿误差降低19.67%。  相似文献   

16.
动态网络中机器人信息的感知与搜索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个机器人信息动态交互平台,提出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动态建立机器人路径,并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多机器人路径。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通过抽象各种网络实体,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类搜索,自主感知实时的网络传感信息,从而动态规划机器人路径。遗传算法优化用于解决多机器人的路径交叉问题,避免机器人工作空间的资源竞争。仿真和实验表明,机器人自主感知模型具有很强的扩展能力和合理的构架,突破了以往移动机器人仅仅使用自身传感器或网络固定传感器的局限,能够完成超过机器人视野范围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配电网系统存在新能源利用效率低、信息传输缓慢以及网络安全性较差等问题,提出基于区块链的未来配电网优化规划模型。结合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以及信息可追溯等特征,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未来配电网架构;考虑到未来配电网内部可再生能源的高渗透率,利用多场景分析法,完成多场景下的配电网优化规划模型的设计,使分布式电源所带来的波动性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采用改进的蚁群算法,将信息素启发因子和期望启发因子进行动态处理,达到提高算法全局搜索能力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借鉴分布式计算算法的优势,将PoW共识机制与分布式算法思想相结合,使得规划模型求解以及验证过程的效率大大提升。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未来配电网优化规划模型不仅可以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保障配电网系统的安全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图像舰船目标检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密集特征金字塔网络的检测算法。首先,利用残差神经网络提取原始图像特征,构建特征图。其次,跨尺度连接多个特征层获取超密集特征金字塔,建立多尺度的高层语义特征映射,增强特征传播和重用。然后,再利用区域建议网络提取每层金字塔的候选区域输入检测网络。最后,通过融合候选区域及其周边上下文信息,将检测网络注意力集中至海域以抑制虚警,并为分类器计算置信度和边框回归提供补充信息。多组仿真实验证明,所提网络框架设定合理且检测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9.
当认知用户中存在恶意用户,特别是恶意用户间存在协作行为时,将给协作频谱感知带来极大危害。为有效抵御恶意行为,提出将信誉模型与一致性融合相结合的分布式智能入侵防御方案。每一次迭代过程,需要依据奖惩机制对认知用户的信誉值进行奖励或惩罚,进而将信誉值与一致性融合中的融合因子相结合,并共同作用于一致性融合过程。该方案下,智能的恶意用户将最终选择放弃恶意攻击。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有效抵御多个恶意用户(有协作/无协作)的攻击。与现有的3种防御机制相比,该方案具有更好的检测与防御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当前融合后图像存在的光晕伪影现象以及不利于视觉感知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域导向滤波(gradient domain guided filtering, GDGF)和改进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coupled neural network, PCNN)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 利用图像结构、清晰度以及对比度显著性的图像特征构建图像融合模型。其次, 采用梯度域导向滤波取代传统优化方法, 通过像素间相关性优化初始决策图。然后, 将优化决策图作为外部输入刺激改进PCNN模型, 得到融合权重图。最后, 对源图像和融合权重图进行加权操作得到最终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方法更好地保留图像边缘、纹理和细节信息, 避免目标边缘的光晕伪影现象, 且利于视觉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