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铁接驳地铁站的乘客乘车用时对高铁接驳站的组织运营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乘客乘车从购票到上车各关键环节用时分配,对于优化高铁接驳站的交通组织方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西安地铁二号线高铁接驳站北客站为例,针对潮汐式客流特点,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以及跟随法获取乘客从购票到上车各关键环节的用时和乘车总用时的数据,通过研究获取客流临界值,确定采取客流组织措施时机,提出用时优化方案,缩短乘客乘车用时,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其车站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对整个轨道交通线路网的顺畅运营起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地铁现存的问题,以轨道交通站点中的换乘站为研究对象,从乘客进站流畅性、优化方案的时效性、站内设施利用率3个方面对车站进行研究。利用Anylogic仿真软件建立济南地铁八涧堡换乘站的仿真模型,通过导入真实人流数据进行仿真模拟,针对各个瓶颈问题从站内设施布局和客流组织两方面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案,并利用仿真实验对换乘方案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通过研究站内人员、乘客、配套设施的集散状况,本文优化方案提高了车站面积和站内设施的利用率,消除了站内客流瓶颈,可有效缓解站内拥堵现象的产生并提高流线的流畅性,能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优化提供决策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西安地铁北大街站导向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乘客需求信息的研究,分析北大街站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现状问题。同时以乘客进站、出站、换乘需求为出发点,对导向系统设计提出优化建议并对导向系统进行改造。旨在进一步改良和完善现有的换乘车站导向系统,解决西安地铁换乘站导向系统识别性及形象性的问题。为后续线路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导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提升乘客出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郑开城际宋城路站为研究对象,指出其运营前期在旅客进站、出站流线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在现有站房规模及设施配备的基础上提出旅客进站、出站及导向标识三方面的优化策略。最后指出,对站房进行改扩建或加快郑开城际二期工程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其站房规模小、客流大的矛盾局面,对今后城际铁路整条线路的总体规划、中间站站房设计及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乘客的问询调查,从乘客感知角度出发,对各单个设施因素和进站总体服务水平进行评价,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进站总体服务水平与各单个设施因素服务水平之间的数学关系,明确主要影响设施及其影响程度;而对莘庄轨道车站进站客流的问卷数据分析表明:换乘衔接设施、站外步行环境、轨道站台、验票匝机和总步行距离为对该车站进站服务水平显著影响的5个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0.205,0.196,0.196,0.140,0.126,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且模型可操作性强,为轨道车站服务水平的评价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拟乘客等候公交车时的真实场景,运用眼球运动追踪设备对城市公交车车体外观的设计布局进行眼动实验与研究.收集被试者观察公交车进站时的视觉参数数据,对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比较被试者在辨认出目标公交车前后眼动跳视数据上的差异,分析数据差异存在的原因,从而得出候车者视觉搜索特征与公交车车体外观关系的相关结论.并对现有公交车车体外观进行优化改良设计,减少不必要的视觉干扰,提升候车乘客在候车过程中的视觉搜索体验,从而引导乘客无障碍地搭乘上目标公交车辆.  相似文献   

7.
创意无限     
福泉 《小学科技》2008,(12):23-23
电子火车票乘客进出站时,放在包中的电子火车票会自动将乘客乘坐列车的车次、时间等相关信息发送给检票口的检测器,信息得到确认后,乘客就可以进站候车了。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不均匀发车间隔的公交时刻表,主要用于优化高铁站的接运公交时刻表.首先,考虑高铁到达客流的分布情况,采用正偏态分布的威布尔分布拟合乘客的换乘走行时间和后续等待时间构成的乘客换乘总时间.其次,分别以乘客换乘总时间最少、使用公交车辆总数最少为目标,考虑最大可用公交车辆数、公交最大发车间隔、公交最小发车间隔等刚性约束条件,建立了时刻表与公交车辆调度系统优化模型,并利用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Elitist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NSGA-Ⅱ)求解公交系统优化模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将不均匀发车间隔与均匀发车间隔时刻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使用接运公交数量相同的情况下,与均匀发车间隔时刻表相比,不均匀发车间隔时刻表最多可使乘客换乘总时间降低9.7%,并且可以根据模型求解结果提出多种合理的时刻表与车辆调度方案供决策者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列车每站减速、停车、加速所花费的时间几乎占据了期间列车行驶总时间的一半,这些时间可以进行优化利用。地铁每站上下列车的乘客数量远远少于车厢内等候的乘客数量,列车整体乘客的无效等待时间比较长。实现地铁列车过站不停车、同时站站可以换乘,能够显著提高地铁整体运营效率,节约地铁乘客的整体时间。经过对三种地铁列车不停车模式的比较分析,同时对侧面可分离列车车厢模式的列车进行概念设计研究,认为此模式可以实现对现有地铁系统改造较小,同时地铁列车站站不停、乘客站站可以上下车换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武汉轻轨宗关站高峰客流量的统计及对该站远期高峰客流量的预计,进行设计取值.根据该站的属性以及客流具体特点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并进行自动检票机配置数量的初步计算.最后,综合考虑该站在设计时车站的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人行楼梯、售检票口(机)等部位的通过能力以及设计乘客具体流程得到自动售票机配置最优数量.  相似文献   

11.
以当前高铁快递运输的客货共运模式为背景,研究高铁列车货运兼办方案优化问题.通过分析客货共运模式下货运办理站选择对货物运输、客运列车时刻表与停站方案的影响,以货运办理站选择、货物运输、列车时刻表与列车停站方案为主要决策变量,以极小化旅客旅行时间和未满足货物惩罚成本为目标,构建客货共运模式下基于货运办理站方案选择的货物运输与列车时刻表、列车停站方案一体化优化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当给定货运办理站选择方案时,本文所构建模型即可转化为传统的客货共运模式下货物运输方案优化模型.以武广高铁为例,设计数值实验,采用C++语言编写程序调用Cplex优化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算例结果表明:通过对货运办理站、货物运输方案、列车时刻表和停站方案进行一体化优化,可在尽可能减小货物运输对客运影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铁线路列车时空上剩余能力,在旅客旅行时间仅增加0.68%、列车停站数量仅增加1.24%的情况下,运输近68%的货物需求,增加铁路部门收益.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常规公交的出行服务质量,建立了考虑车内拥挤状态的公交弹性发车间隔优化模型.通过量化车内拥挤状态,给出各拥挤状态下的乘车成本;建立了线路各区间的拥挤状态转移函数.考虑乘客的车内拥挤状态感知,建立站点乘客随时间的上下车数量的度量模型;构建乘客出行成本度量模型,以乘客出行成本与车辆运营亏损之和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公交弹性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优化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出行成本.模型对等待成本有着“补短板”效果,对乘车成本有着“削峰”效果,即通过增加乘客到站量小站点的等待成本,降低乘客到站量大站点的等待成本,削弱乘车成本峰值的手段,达到总成本最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对世界各国的公共交通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其便利性、舒适性和快捷性的特点,在高铁站的设计中就必须考虑立体化的问题.该文以高铁站的设计发展方向为出发点,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已建成运营的一些高铁站的设计,提出了高铁站立体化发展的设计概念,并且针对候车空间、站内垂直交通的设计、旅客进出站模式、候车分层及运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及研究,对今后我国的高铁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雷电对于高铁站的正常运转会带来较多的危害与不便,为了保障高铁运行的安全性,有必要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案来防范雷电的危害。本文基于对雷电的类型与危害的探讨,首先从信号设备防雷、防雷系统维护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了雷电防范的内容,进而从接闪器设计、地下引线设计、等电位联结设计、屋面设备的防雷设计、雷电波的防护措施五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高铁站的防雷设计方案,后给出了总结。通过本文分析,以求为高铁站更好的进行防雷设计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公交线路发车时刻优化问题,本文以相交且发生换乘的两条公交线路作为研究对象,在考虑乘客滞站的前提下,以候车总时间、换乘等待时间和非换乘乘客候车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构建公交时刻表优化模型。并选择了呼和浩特市4路公交“金隅环球中心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段、78路“呼市公交公司至赛罕区教育局”段两条线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构建的优化模型通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结果显示:应用本文提出的公交时刻表优化方案,乘客换乘等待时间和乘客总候车时间分别节省了18.1%和10.7%。可见,本文提出的优化模型可以有效提高相交线路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高铁站地区的发展对城市空间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西方,高铁站往往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国,高铁站则是城市空间质量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通过节点与场所模型,以中国天津和荷兰兰斯塔德为例,探索不同驱动力下高铁站地区的发展方向与城市角色.研究发现: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经济属性和利益主体的决策模式成为影响高铁站发展的三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为降低地铁环控系统能耗,根据目前传统屏蔽门系统和安全门系统的优劣性,提出了可控风口的新环控系统.以某新建地铁为例对新系统的舒适性、通风及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证.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列车进站和出站过程进行了非稳态模拟,分析了列车进站、出站过程产生的活塞风对站台站厅舒适性、通风效果的影响,并根据系统负荷及运行条件进行了节能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新环控系统可兼顾屏蔽门和安全门系统的优点,当按照优化后的开口和控制方案运行地铁新环控系统时,站台内乘客活动区域气流速度小于5m/s,满足舒适性要求,同时可在屏蔽门系统的基础上降低能耗17.3%,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高铁客运枢纽换乘客流分担率的精准辨识,研究结合多模式公共交通大数据,提出了一类基于广义出行链的高铁客运枢纽换乘方式选择模型.通过对不同公共交通方式换乘阶段的关联和融合,提取以高铁客运枢纽为端点的个体广义出行链,分析高铁客运枢纽换乘客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综合考虑高铁客运枢纽乘客的个体经济社会属性、主观心理因素及其个体...  相似文献   

19.
梁屿  张静 《科技资讯》2012,(29):107
分析了常规变电站站用电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原系统自动化水平低,系统管理和信息共享困难、投资浪费、维护面宽等,针对这些问题,以110kV台海变电站工程一体化电源系统为例,对智能变电站站用电源一体化设计的优化进行论述,即采用网络通信、一体化监控等方法实现站用电源网络智能化设计,切实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并对电源系统的接线方式、蓄电池等设备进行了优化,从而避免了设备重复配置,优化了布局,保证了运行、维护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考虑地铁运营中断条件下应急公交站点泊车能力受限以及轨道交通折返站和换乘站客流压力较大的特征,在应急公交标准接驳线路的基础上设计了补充接驳线路,来降低乘客的出行延误和提高应急车辆的疏运效率.将线路规划与车辆调度集成一个模型,以应急公交站点的泊车能力、车辆运力、派车能力以及乘客容忍时间为约束条件,构建了多 目标应急公交调度优化模型.利用改进的NSGA-Ⅱ算法求得Pareto分布优化解集,同时采用隶属函数从Pareto前沿中挑选出最理想的折中解,并进行实例验证以及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急车辆行驶的总时间与平均乘客延误之间存在Pareto优化,即决策者可以根据调度目的权衡应急车辆行驶时间与乘客延误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