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内容资源和采用“Δt时间扩展”技术,实现高精度测量任意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原理和系统构成,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电视接收机用的滤波器电性能的几种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3.
精密时间间隔测量及其在大科学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精密时间间隔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快电子学实验室在该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近年来在核及粒子物理实验领域方面国家大科学工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压电晶体在旋转切割时存在的误差会导致压电参数的变化,进而引起压电基片的声表面波(SAW)速度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声表面波滤波器(SAWF)中心频率发生移动.  相似文献   

5.
一种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利用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芯片TDC-GP2的测量范围2进行测量,通过延时的方法避免了测量范围量程不足的问题;同时结合模拟法的优点进行不足一个时钟周期的测量。为了在测量过程中解决时间间隔测量的非线性问题,利用模数转换的方法进行了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6.
讨论多时间间隔分析方法(又称TIA 方法)和延迟符合法同时测量10 Bq的220 Rn标准源,两者为相同实验平台,采用卢卡斯氡探测器( FD_125)对220 Rn标准源进行流气式测量,改变软件实现两种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多时间间隔分析法在测量低浓度220 Rn时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7.
在光纤时间传递研究中,为了实现光纤传输时间延迟的精密补偿,必须对光纤时间传输延迟进行精密测量.我们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TSC312精密时间间隔计数器",该设备可以对时间间隔、脉冲宽度、脉冲周期进行测量,测量范围:1ns~1s,测量分辨率:1ps,测量精度:优于10ps.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态光散射法的亚微米级微粒粒度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动态光散射法测量微小微粒粒径的原理,介绍了动态光散射实验系统的几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有激光器、光电倍增管、数字相关器.通过对多种纳米、亚微米级单分散颗粒溶液进行测量,分析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几个重要因素,主要是微粒的分散性、对溶剂的可溶解性、光电倍增管的接收面积,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如溶剂的选取、防尘及温度控制、光阑孔径大小的范围,对正确的得出动态光散射测量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低空慢速小目标(以下简称"低慢小")探测系统需要应用激光技术对目标进行测距,需要测量激光主波与回波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并要具有高精度。提出一种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方法,该方法基于内插采样技术,以正弦波作为参考信号,将时间间隔测量转化为对参考正弦波的相位测量,有效地提高了时间间隔测量的精度。同时,该方法将数字计数法与内插采样技术相结合,既保持了数字计数法测量范围大的优势,又体现了内插采样法测量精度高的优点。实验结果表明,时间间隔测量精度能够达到70 ps;在0~20μs的测量范围内,测量相对误差达到10~(-5)量级,具有良好的线性度;且满足低慢小探测系统中激光测距对时间间隔测量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体视粒子图像测速(stereoscopic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SPIV)技术是根据2台相机各自连续拍摄的至少2帧粒子图像测量平面三维流场,其测量结果的精度与粒子图像时间间隔的设置有关。利用层流和明渠紊流实验数据,分析粒子图像时间间隔对SPIV测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时间间隔满足1/4准则时,层流整体测量精度随时间间隔的增加而提高,但在速度梯度较大区域,当判读窗口内粒子间位移差不满足2/3准则时,测量精度会随时间间隔的增加而降低;明渠紊流外区测量精度未发现随时间间隔发生显著变化,但近壁区过大的速度梯度使2/3准则不再被满足,测量精度随时间间隔增加而显著降低;当不满足1/4准则时,各流动的测量误差均增大。利用SPIV开展平面三维流场测量时应遵循以下实用原则:粒子图像时间间隔应满足1/4准则,在此基础上,速度梯度较小的流动尽量使用较大的时间间隔,而速度梯度较大的流动宜取满足2/3准则条件的最大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日志挖掘中基于时间间隔的会话切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网络日志挖掘中的会话切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间隔的方法。该方法在相邻页面访问时间间隔超出某阈值时切分会话,针对特定IP的阈值根据其频率矢量来定义。实验表明:代理服务器IP和单用户IP的频率矢量具有不同特性,代理服务器IP的频率矢量具有Power-law的特点,而单用户IP的频率矢量具有Gauss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Gauss假设的方法来设定不同单用户IP的阈值。与传统的对所有IP地址使用单一的先验阈值进行切分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2.
将累积损伤过程运用于固定订购时间间隔模型中,把订单的出现看成库存系统受到的冲击,把订单产生的随机需求量看成给库存系统的冲击带来的损伤,以求得最低期望单位时间成本为目标,建立C(T,K)成本模型,最后用一个算例展示了当成本最低时的最优订购时间间隔和初始库存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精度多功能时间校验仪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多功能时间校验仪是利用高精度GPS授时模块产生标准信号来驯服本地的压控恒温晶振,保证给系统提供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时钟信号。在测量的方法上采用等精度测量法消除±1的测量误差,利用时间间隔测量法提高测量精度。同时选用荧光点阵显示屏,进行图文显示,具备了良好的人机接口。仪器还提供测量频率、周期、相位、日计时误差等功能,扩展了仪器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一种静态获得检查点时间间隔的方法,针对目前已有的静态最优模型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实验证明,采用改进的AFOM模型设置的检查点开销要小于AFOM模型与传统模型,在提高系统性能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公交实时到站数据是乘客出行行为分析的基础,但是现有公交运行数据存在到站时间缺失问题。以公交实时到站数据为基础,结合公交车辆的运行特性以及拥堵传播特性,建立考虑多因素加权的多项式插值方法,对公交车辆的到站缺失数据进行填补。填补后的到站时间能够更详细地描述车辆运行过程,得到更精确的车辆到站间隔。应用该方法对北京市地面公交运行数据进行补全,得到了修正的时刻表,并对公交运行间隔与串车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核相关跟踪通过相关滤波定位目标在图像中的位置,这种生成式滤波器方法容易受到与目标相似背景的干扰,导致跟踪失败。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最大分类间隔增强相关滤波器的判别性,将相似背景作为负样本对模型进行更新来提高跟踪的鲁棒性。该算法首先建立了基于最大间隔相关滤波器的目标跟踪模型,通过分类判别出与目标相似的背景;然后在跟踪过程中,将获得的相似背景作为负样本并对跟踪模型进行在线更新,适应目标在运动中的各种变化,最终实现对目标的鲁棒跟踪。在OTB2013和VOT2014数据库中选取了17个典型的图像序列进行实验,同时与6种相关跟踪算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精确度和成功率这2个性能指标上, 相比于次优算法,在性能上分别提升8%和2%。 不仅取得了最好的跟踪效果。而且跟踪实时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FPGA快速进位链的时间数字转换电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快速进位链的时间-数字转换电路.该电路采用延迟内插技术,引入双链结构消除建立/保持时间对寄存器阵列输出结果的影响,并采用半周期平均延迟测试法,在Xilinx Virtex-4芯片上实测获得了59.19ps的分辨率.该电路采用使能控制模块将寄存器阵列输出结果的锁定时间控制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使用FPGA Editor软件对该电路中单级延迟宏单元进行配置,并利用用户约束文件替代传统的手工布局布线,使得电路具有可移植性.此外,利用该电路对实测芯片中的CLB组合开关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满足数据手册中提供的参数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公交实时到站数据是乘客出行行为分析的基础,但是现有公交运行数据存在到站时间缺失问题。以公交实时到站数据为基础,结合公交车辆的运行特性以及拥堵传播特性,建立考虑多因素加权的多项式插值方法,对公交车辆的到站缺失数据进行填补。填补后的到站时间能够更详细地描述车辆运行过程,得到更精确的车辆到站间隔。应用该方法对北京市地面公交运行数据进行补全,得到了修正的时刻表,并对公交运行间隔与串车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依据复杂性科学的思路,研究了金融市场大波动极端事件的重现时间间隔,考察了中国股市高频数据的重现时间间隔分布和时间关联特性,介绍了几种分布检验和关联测度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精确分析.其次,系统介绍了重现时间间隔分析方法在金融复杂系统研究中的应用,对波动率、已实现波动率、收益率和交易量的重现时间间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市场风险估计.最后,介绍了基于委托驱动的微观模型,通过模拟交易人的委托下单过程模拟市场的价格波动演化,研究大波动极端事件重现时间间隔的动力学机理,为中国股市大波动极端事件的风险估计和规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无人汽车车队在附着系数较低的路面上行驶的纵向控制问题,提出考虑道路附着系数和本车无法持续获取前车加速度信息的最小安全车距的计算方法,以此来对传统的期望车间距的恒定时间间隔(Constant Time Gap,CTG)算法进行改进.然后,采用分层的结构设计队列控制系统,并通过对车队的队列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上层控制中的控制器增益的取值条件.最后,对一个由4辆车组成的车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恒定时间间隔算法可以在路面附着系数较低的情况下保证车队的队列稳定性,同时能够避免相邻两车间发生碰撞.在本车无法获取前车加速度信息且前车紧急制动的情况下,采用改进的恒定时间间隔算法的车队在行驶过程中的最大车间距偏差率为19%,低于应用传统方法时的最大车间距偏差率22.27%,且车间距误差随着时间的增长最终收敛至零.采用改进的恒定时间间隔算法的车队在行驶过程中车辆的加速度的最大值为0.75 m/s2,低于利用传统方法时的加速度的最大值0.91 m/s2,说明改进的恒定时间间隔算法可以保证车队的稳定行驶,并且具有较好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