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高校足球运动中赛前阶段科学化训练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实验测试的方法,通过剖析足球比赛时场上的活动情况,就高校足球赛前训练与比赛负荷强度之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造成运动员比赛中体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赛前训练的强度与密度均小于比赛时的负荷强度与密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赛前科学化训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分析中国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队员里约奥运会赛前水上训练内容与负荷特征.研究发现:①中国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队员里约奥运赛前训练(9周)分为强化期和适应期,其中强化期为赛前加量阶段,适应期为赛前减量阶段.②强化期与适应期水上训练以乳酸低于4 mmol/L的有氧训练为主,适应期不安排最大速度训练,而增加有氧训练.③强化期与适应期每日训练时间变化服从正太分布,且强化期休息日少,训练密度大,通过每日训练时间的增减变化来消除疲劳,调整状态.④强化期与适应期水上训练以小强度为主,乳酸阈强度为辅;此外,强化期每周水上小强度与乳酸阈强度训练高度相关,呈现一主一辅的交替变化特征,且在强化期开始与结束阶段以及适应期均以小强度为主,乳酸阈强度为辅开展训练.结论:赛前水上训练内容和负荷安排相对合理,运动员能在比赛中较好地发挥自身水平,但仍存在冲刺较晚、桨频慢和速度不足的问题,建议在训练中增加小强度和大强度的水上训练比例,逐渐逼近"两极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形式训练所随的负荷时间、强度和密度进行了量化标准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利用文献资料、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马拉松运动员的赛前训练进行归纳和总结.认为马拉松运动的赛前训练应针对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提高,而以适中的负荷量以及中、小强度负荷为主的、适量大强度配合下的训练是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赛前训练的跨度、训练内容的选择、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运动负荷的安排,决定了赛前训练的效果.通过对第13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进行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特征与规律,为跳跃项目大学生运动员赛前训练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13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学特征、负荷特征、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1第13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时间一般为8~10周,分为动员阶段、加量阶段、强化阶段、赛前诱导四个阶段.2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周课次安排在4~6次左右,每次课时间安排为90~120min.赛前训练的总负荷量平均安排在5 040min,其中最小值为2 880min,最大值为7 200min,负荷密度控制范围在80%~95%左右.赛前减量训练过程中的专项训练强度安排在85%~95%.赛前减量训练中的专项训练强度是平时训练强度的65%~80%.3跳跃项目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基本内容比例安排主要以专项速度和专项技术为主,平均比例为21.95%和23.63%.4跳跃项目运动员的赛前训练的方法以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为主,技术训练以完整训练法为主.赛前训练的内容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性等六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疲劳与散打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30名山东师范大学民体系散打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比赛前,训练、比赛后即刻,训练周结束后、比赛结束后次日清晨7∶00血尿素、血睾酮、皮质醇、血红蛋白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找出防止散打运动员疲劳的有效指标,用于指导散打运动的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7.
宋永伟 《甘肃科技》2011,27(3):182-183
依据马特维叶夫的"训练周期理论",结合现代运动训练原理,对运动员竞赛期运动负荷量、负荷强度、负荷密度和负荷难度的施加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希望能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赛前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伟 《洛阳师专学报》1996,15(2):97-100
本文通过对赛前心理训练的地位、作用、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讨论,使教练员和运动员了解赛前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如何赛前的各种心理活动完善和发展,形成参加运动训练与比赛时的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浅谈篮球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靖 《科技信息》2008,(2):34-34
1.前言 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直接决定着比赛中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对比赛的胜负起重要的作用,历来被看作篮球运动的基础。现代篮球运动训练特点之一就是采用大负荷大强度的训练手段,在平时训练及比赛中运动员要承受很高的负荷强度或更高的体能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并消除大负荷训练的疲劳,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对女子竞走运动员准备期训练、强化期训练、比赛期训练进行分析,然后对竞走运动员赛前训练的心理变化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赛前训练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竞技状态,赛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又将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比赛前一周降低训练强度有助于运动员调整心态,并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篮球队员“篮球意识”的培养和探讨,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作用训练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论述了篮球意识是篮球运动员最宝贵的精髓,是比赛中指导正确行动的“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专业素质培养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篮球意识进行了分析,对青少年篮球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篮球意识是在教练员有目的、有计划培养的基础上,通过运动员训练,比赛实践,自觉积极进行思考和磨练,才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研究认为,青少年篮球训练阶段是篮球意识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时期。必须加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少年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培养是一项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教练员的训练技巧是其中的关键。因此教练员必须提高认识,结合技战术训练和实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意识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篮球意识对篮球运动员的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对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提高运动员的篮球意识有利于提高技、战术,从而得出篮球运动员应加强篮球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文献法与逻辑分析法及专家访谈法,对篮球运动员的"对抗能力"问题进行了总结,阐明了篮球运动员的"对抗能力"是有多种因素决定的能力,揭示了篮球运动是身体接触的对抗运动,从而对提高中国篮球运动员的对抗能力和篮球运动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篮球运动的日益发展,队员的攻防能力及个人突破技术,已引起各国专家教练员的高度重视。针对当前世界篮球运动在防守紧、凶、狠、快的情况下,给进攻队员造成了极大威胁,对如何提高队员的控制球能力、个人攻击技求及对运球突破技术的训练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Onappraisalmodelsofbasketballplayers'athleticsa-bilitiesLiangJianping(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  相似文献   

18.
罚球是篮球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训练,无疑会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水准,减少失误,提高罚球命中率.本文拟对造成罚球失误的原因作出初步分析,提出一些训练方法和建议,试图解决篮球比赛中的罚球失误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实时检测和记录了篮球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率,用相关软件处理记录数据,以得出其比赛中心率变化特点,研究篮球运动的供能特征.结果表明,在篮球比赛中,约有40%的时间以ATP-CP系统为主要供能系统,辅以乳酸能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无氧代谢供能约占85%.篮球运动员的训练应以大强度、短间歇、高密度无氧训练为主,同时注意结合有氧训练.  相似文献   

20.
青年阶段篮球训练对我国篮球运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可以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篮球运动员.而当前青年阶段篮球训练与篮球运动发展存在很大脱节,使我国篮球运动良性发展态势受到了影响.因此结合我国当前青年阶段篮球训练现状,调整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青年阶段篮球训练组织系统,已成为当前篮球领域以及社会各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就我国当前青年阶段篮球训练组织系统现状进行分析,对我国青年阶段篮球训练组织系统优化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