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其芳同志提出“共名”说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虽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但也颇得部份同志的赞同,更有部份同志在何其芳同志论述的基础上加以引申发挥。这些年来赞同“共名”说或在何其芳同志的基础上加以引申发挥的美学论文有:蔡仪同志的《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人物问题》(见《文学评论》1962年第6期)、李希贤同志的《论阿 Q 典型和阿 Q 主义》(见《武汉大学学报》1963年第4期)、应汉光同志  相似文献   

2.
吴晓明同志的《胡风笔名杂录》(《上海师大学报》1985年第1期)系统整理了胡风的笔名资料,这里再作几点补充:一、《杂录》遗漏了“孟林”、“秋明”两个笔名。笔者所见,胡风曾在《文学》月刊第5卷第5号上,用“孟林”一名发表了《錶》(书评)、《田园交响乐》、《诅咒翻译声中的译文》三篇作品。近读黄源的《左联与〈文学〉》(载《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1期)一文,写有“谷非化名为胡风、孟林、马荒继续为《文学》撰稿”一语。可见,“孟林”是胡风曾在一段时间内署用的笔名。《文学季刊》第2卷第3期(1935年)刊登的《“七年忌”读后》,胡风署名“秋明”,此文后收入《文艺笔谈》。  相似文献   

3.
本刊第七期所载王芸生同志《黄遵宪吟诗为日本担忧》一文中曾说:“桦太,日名;中名库页岛:苏名萨哈林岛。”成都科技大学王祖荫同志来信认为:萨哈林是我国满族名称;满人称黑龙江为“萨哈林乌拉”,法国人绘的地图上将此名注在江口上,俄国人不知其详,误以为“萨哈林”是岛名。由此可见库页岛即萨哈林是我中华故土。王芸生同志就此复信如下:“王祖荫同志的意见是对的。我问过满族朋友,‘萨哈林’一词是‘黑’的意思,‘乌拉’是‘水’的意思。满族称黑龙江为‘萨哈林乌拉’由来甚久。据我国史籍记载,库页岛在黑龙江口外。一作库叶、库野。唐属黑水都督府所辖,  相似文献   

4.
编辑先生: 我是《大自然》的热心读者,每期到手,我都篇篇细读。我是一名中学生物课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常引用贵刊所载知识,也曾把贵刊推荐给学生阅读,以期学生将来热爱大自然。积极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但近日研读贵刊2000年第3期31页《海鸟趣谈》一文,与贵刊1999年第1期30页胡龙成同志写的《说燕》一文中关于“燕窝”的话题相对照,发现观点出入较大,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西安杜宁同志来信指出本刊18期《意大利数字集纳》一文中有两处名次有误:1979年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应占第6位,而不是第7位;发电量应为世界第9位,而不是第8位。经询此文作者,作者认为杜宁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 (二)河南沈丘县蔡兵同志来信指出本刊19期《法国国庆日是何年确定的》一文中的一个年份不对,即第2段13行“1894年”应为“1794年”。 (三)四川江北陈会仪、广西崇左王沛深等同志来信指出,本刊第20期刊登的《鲜花之国——荷兰》  相似文献   

6.
《天津师大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刊载了薛纪湉同志的《在“较深的意义”上界说真理》一文,提出“把真理界说为正确反映事物规律的理性认识”的观点,认为不应把正确的感性认识纳入真理范畴。同刊一九  相似文献   

7.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是理论界多年来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术研究》1990年第5期发表的肖新生同志《马克思主义出发点探析》一文把马克思主义出发点归结为生产方式和生产力。该刊1991年第3期发表了易佑平同志与肖新生商榷的文章《也谈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提出了不同的观点。1992年第1期该刊又发表了肖新生同志答易佑平的  相似文献   

8.
读徐光明同志《雪峰名、笔名、化名辑注》(《天津师大学报》1984年第2期),欲补识如下,谨候方家明教。1,关于“画室”这个笔名的由来。冯雪峰用这个笔名,始见于1925年春在北京时写的散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云南省的高中生,我记得第一次看到《青年科学》是在去年9月份。我第一次看到它。就对“科技在线”“成才之路”“交际艺术”“学海导航”等栏目产生了兴趣,于是,便到邮局买了一本,阅读后,更是爱不释手。我在学校是一名广播员,常常为稿子的内容发愁。自从看了贵刊中的“哲思妙语”、“青春花园”,给了我很多帮助。同时我的节目的“收听率”也逐日上升。我们班同学看了后,还托我到邮局  相似文献   

10.
萧统是陶渊明作品的第一个知音,他在《陶渊明文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虽然不断有人分析陶渊明以酒入诗的现象,但至今还无人解剖陶渊明的寄酒之迹,笔者不揣浅陋,试图从文本的意义上还原其寄酒之迹。  相似文献   

11.
任教初一(8)班思品的J老师请假一周,教务处决定由我接任。授课内容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J老师交代,第一、二框已授完,我只需按第三框“祝福青春”中的几个设计开展活动就可以了。翻开课本,里面果真“躺着”两项活动:“说一说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和“为伙伴写一句青春的寄语”。若按现成的活动开展,一节课倒也过得去,但总有一种被教材牵鼻子的感觉。为了创出新意,我决意将本课内容整合后自行设计几项活动,让学生们好好享受一番参与活动的乐趣。当然还有一点私念:趁代课之际尝试一把课改,即使失败也无伤面子。  相似文献   

12.
为了帮助我校师生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中国科学院高能所何祚庥同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柳树滋同志于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应邀来我校讲学,分别向理论物理进修班和广大教师作了若干专题报告。柳树滋同志设了两个专题:《现代物理学的革命和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关于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五章的学习辅导);《大庆以“两论”为指导进行科学研究的情况》。何祚庥同志作了三次专题报告:《批判“四人帮”的“科学技  相似文献   

13.
2006年6月6日,《攀枝花科技与信息》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攀枝花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攀枝花科技与信息》的主管部门——攀枝花市科学技术局李兴华党组书记、副局长、王雪松副局长,《攀枝花科技与信息》主编——攀枝花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康国建常务副所长以及来自部分科研院所12名代表和编辑部的全体同志共18人。王雪松同志主持了会议,并简单介绍了第六届编辑委员会产生的经过,宣布了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由刘庆华、雷彻虹、赵克文等12名专家组成,李兴华同志为编辑委员会主任,康国建同志为主编;同时聘请中共攀枝花市委员会副书记邹吉祥同志、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辉同志为《攀枝花科技与信息》顾问。  相似文献   

14.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写的一首春日送别的诗。这首诗,后因谱入乐府,取首句“渭城”二字作《渭城曲》。刘禹锡《与歌者何勘》诗云:“旧人惟有何勘(kan)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就是指此。诗题一作《赠别》《阳关曲》或《阳关三叠》。白居易《对酒》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又《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诗云:“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李商隐在《赠歌妓》诗中,也有“断肠声里唱阳关”的诗句。由此可见,这首诗一经谱成乐章以后,就成为社会上流行的歌辞,也是别席离筵的绝唱。由于乐曲的广泛流传,“阳关三叠”,也就成为人所共知的名作。就诗论诗,它也是不可多得的出色作品。  相似文献   

15.
《文史知识》1989年第10期刊载的蒋述尤同志“《说文解字》收字知多少”一文(以下简称《蒋文》),对《说文解字》所收正文9353、重文1163的字数提出了疑问,认为“‘许记’的字数,即9420字为《说文解字》所收正文的数目,1280为所收重文的数目,这是可取的。”立论新异,但所据欠当,特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张、孙二同志在《谈“肖象=形相+性格”》一文(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94年第6期)中,把“肖象”的含义概括为“由表及里、彻里彻外的人物思想情感与行为的总称,把“形相”(近代词汇的“形象”)的含义概括为“人物的外相勾勒与刻画”,并以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为例,得出一个表示文学形象的公式:  相似文献   

17.
浅谈发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菜古代称为石发(见旧《辞源》“发菜”条)。发菜,石发,都离不开一个发字,其外形好象人的头发。我国对发菜的认识和食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尔雅》第十三卷《释草》中称发菜为“潭石衣”。晋代郭璞在《尔雅注》中说,潭石衣“一名石发,江东食之。”到了唐  相似文献   

18.
酿酒起于何时,史书尚无确切记载,据说是夏禹的臣子仪狄发明了酿酒,酒就流传下来。有了酒就有了装酒具,饮酒具,就有了酒文字,就有了饮酒人,贪杯好饮,就有了酒令、酒歌、酒诗、酒词,也就有了酒文学。历史上著名的饮酒歌、饮酒诗、饮酒词层出不穷。从曹孟德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到李太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下独酌》)从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到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三册散文单元,选了四位名作家的四篇写景散文:碧野同志的《天山景物记》,茅盾同志的《风景谈》、杨朔同志的《海市》,孙荪同志的《云赋》。如何讲授好这一组散文呢?我是这样设想的。 高中一年级的同学,已经读得通一般的现代文学作品和当代文学作品,也能写较为通顺和出色的记叙文了。但是,多数同学都反映“不会写景”,或认为“写景很难”。针对这些反映,我认为:不会写景的原因有三。一是观察不深不细,抓不住景物的特点和  相似文献   

20.
下面是读者程惠轩和作者盛炎先后给编辑部的来信。他们对“宰牲节”和“开斋节”作了辨证。编辑同志: 读了你刊第20期盛炎同志所著的《巴墓斯坦风情散记》一文,其中提到:"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太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