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梦杰  汤琳  吴阿娜  张锦平 《科技信息》2009,(26):I0312-I0313
本文从种类数、种类组成、个体数、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对上海地区最大人工湖——南汇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滴水湖浮游植物主以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主,种类数和个体密度尚未发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生物密度以及水质生物学评价结果显示滴水湖总体处于中营养状态。建议有关部门针对此类新兴湖泊,进一步加强相关生态监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滴水湖水系轮虫群落状况及其与水质因子的关系,于2010年1-12月,每月1次对上海滴水湖水系轮虫群落和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引水河道和湖区分别设置6个和5个采样点。通过调查,共鉴定轮虫35种,隶属于7科19属。其中,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暗小异尾轮虫(Trichocerca pusilla)和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为优势种。引水河道中轮虫年平均密度为821.31/L,生物量为600.97×10-3mg/L;湖区中轮虫年平均密度为434.98/L,生物量为317.74×10-3mg/L。引水河道和湖区中Margalef多样性指数年均值分别为1.87±0.19和1.14±0.2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年均值分别为1.58±0.25和1.21±0.76。引水河道中轮虫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均较湖区中高。季节变化上,引水河道中轮虫密度、生物量分别与BOD5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湖区轮虫密度、生物量分别与水温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分布上,轮虫生物量与总溶解盐和pH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与NO2-N呈显著正相关,与BOD5则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污染指示种、物种多样性指数,并结合水体理化性质对滴水湖水系水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2010年滴水湖湖区为轻富营养,引水河道总体处于轻富营养-中富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拒马河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4月至11月对拒马河北京段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203种浮游植物,隶属8门29科64属,其中以硅藻门种数最多,占种类总数的64.04%.4月至11月硅藻在各采样点出现频度均为100%,其数量占藻类总数的73.92 %,说明硅藻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属于硅藻型.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77.88×104个/L,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各采样点也有差别.依据污染指示种判断拒马河的水质为β-中度污染至寡污染水体,依据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判断总体为寡污染水体.从以上评价指标综合分析,拒马河水质污染较轻,为寡污染水域,但可能有向中污染类型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广西钦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钦州湾海域设置15个调查站位,分别于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1年2月(冬季)采集表层海水,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类、丰度的变化以及群落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浮游植物79属193种(包括变型和变种),隶属于6个门,硅藻种类最多,共48属149种,占总种类的77.2%,其种数和丰度都占绝对优势,平均丰度为10.47×10^4cells/L;其次为甲藻,16属28种,占总种类的14.5%,平均丰度为0.46×10^4cells/L。浮游植物丰度0.49×10^4~67.74×10^4cells/L,平均值为11.94×10^4cells/L,丰度变化为典型双峰型,春秋季高,夏冬季低。调查期间共出现10种优势种,不同季节优势种既有交叉又有演替。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冬季最高,春季最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黄石磁湖富营养化水平现状,2013年4月对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111种,隶属7门54属,其中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47.76%;蓝藻门种类数次之,占总种类数的20.72%;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约为31.530×106个/L,其中以硅藻门和隐藻门数量最多,各占水体中浮游植物整体平均密度的32.50%和31.10%。基于浮游植物密度、优势种、污染指示种、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2-2002)综合评价,磁湖水体污染较严重,属于中至富营养状态,达到国家水环境质量Ⅲ~Ⅳ类水质标准。通过分析磁湖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探讨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旨在为磁湖的水生态环境管理与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于2011年7月—2012年4月对和睦湿地浮游植物进行季度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其结果为: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101种,隶属于8门20目36科61属,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绿藻门种类数最多(34.65%),硅藻门其次(22.77%),裸藻门(21.78%)也占较大比例.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调查周年内变化范围为17.47×106~41.55×106个/L ,全年细胞丰度平均值为27.99×106个/L .全年 M argalef 指数、Pielou指数、Shannon‐Weaver 指数和 Simpson指数分别为0.60~1.68、0.59~0.81、1.21~2.51和0.62~0.86.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TN、COD、pH和温度是驱动和睦湿地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2008年1月间,调查了上海市城区四条不同生态类型河道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结合同步测定的水质理化指标,对河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水体污染程度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四条河道中共鉴得藻类7门150种,其中绿藻门61种、蓝藻门27种、硅藻门24种、裸藻门23种、黄藻门11种、隐藻门3种和甲藻门1种.从整个冬季来看,四条河道的藻类种类数差异不大,种类组成分布状况呈现为朝阳河(78种)>午潮港(76种)>横港河(74种)>曹杨环浜(72种),其中优势种均属于蓝、绿和硅藻门;从细胞密度和生物量上来看,四条河道所含浮游藻类密度为朝阳河>曹杨环浜>午潮港>横港河,且藻类密度较大的均为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其生物量为曹杨环浜>朝阳河>午潮港>横港河,两者虽略有不同,但是上述两项指标的大体趋势相同,均显示为富营养型.四条河道中的氮、磷含量均超过富营养化发生的浓度,两者的含量与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藻类密度与水体中的磷呈显著负相关,与氮呈显著正相关.应用多样性指数对四条河道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其中朝阳河的水质最差,其次为横港河和午潮港,曹杨环浜的水质较好;研究发现运用生物多样性参数对小型河道的水质进行评价其结果偏于理想,与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和生物量的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对城市河道中的水环境进行评估时,运用生物多样性参数时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7年4-7月春夏之交水华高发期间,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和交替变化的跟踪观测结果,对水华的发生和种群变动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浮游植物主要由绿、硅、蓝藻组成.绿藻在细胞密度和物种种类上都占优势.浮游植物优势种在研究期间存在明显的交替现象,水温升高和营养条件的改变是引起物种交替可能的重要原因.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呈明显的先增长后减少趋势,各断面的平均细胞密度从4月初的4.51×105/L升高到5月中旬的106.53x105/L,至7月底回落到14.43×105/L.其中,由于蓝藻水华的暴发,细胞密度的最高峰出现在5月中旬的黄石断面,其值为2.97x107/L.在水华暴发前后,蓝藻中的水华鱼腥藻和水华束丝藻明显取代了绿藻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晏妮  王洋  潘鸿  陈椽 《贵州科学》2006,24(1):67-72
于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3个时期对乌江沙砣水电站库区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在36个样品中共分析鉴定出浮游植物117种,隶属8门10纲17目27科53属.其中硅藻门的种类居首位,蓝藻则在数量上占优势.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对库区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显示该库区水体属于中污染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浙江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为评价该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3年11月和2014年5月对该保护区28个站位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以及细胞丰度、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综合富营养化指数等。【结果】南麂列岛多数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春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4种(属),秋季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门22种(属);物种组成以广温性近岸种为主,主要优势种为甲藻和硅藻。春季调查中夜光藻(Noctilucas cintillans)、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sp.)和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sp.)成为优势类群;秋季调查中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成为优势类群。【结论】南麂列岛浮游植物群落在近二十年来物种数及丰度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物种数大幅减少,春秋季平均丰度上升。  相似文献   

11.
上海滴水湖浮游动物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6年2月~2007年2月对滴水湖进行调查采样,研究了该湖泊中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通过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39种:轮虫27种,桡足类10种,枝角类2种.优势种有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rotundiformis complex)、中型六腕轮虫(Hexarthra intermedi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疣毛轮虫(Synchaetasp.),不同季节浮游动物优势种类不同.浮游动物生物量7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环境因子对滴水湖浮游植物的影响,2012—2013年期间分4个季度选取14个点位对滴水湖及其外围水体生境演变进行调查,分析环境因子以及浮游植物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浮游植物指标和各项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其生长的主要影响因子.湖区水质明显优于河道水质,且相对稳定;各点浮游植物密度的四季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的变化大体上趋势趋同,但夏季浮游植物密度稍高,而各点冬季叶绿素a含量达到最高,滤食性鱼类的放养使得滴水湖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得到控制,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大型浮游植物比例下降,小型浮游植物比例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滴水湖总磷浓度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为滴水湖富营养化的防治以及水环境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4年9月、2006年10月和2007年1月分别调查和报道了连环湖(卡拉白鱼放养场)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以及水质理化特征:透明度为26cm,PH为8.99,含盐量为1.50mg/L,硬度为2.25mmol/L,碱度为11.64mmol/L,COD为19.16mg/L,水体主要离子含量和离子总量均值依照浓度高低排序为HCO;〉Na^+和K^+〉SO4^2-〉Cl^-〉Mg^2+〉Ca^2+,水型为带,湖泡属于富营养类型(N为0.7mg/L,P为0.33rag/L).浮游植物5个门21个种属,其中绿藻门9个种属,数量810.25×10^4ind/L,占42.86%;硅藻门6个种属,数量323.58×10^4ind/L,占28.57%;其他藻类为蓝藻门、裸藻门和隐藻门,共有6个种属,数量64.82×10^4ind/L,占28.57%.浮游动物28个种属,其中轮虫14个种属,数量137ind/L,占50%;枝角类8个种属,数量54ind/L,占28.57%;桡足类6个种属,数量95ind/L,占21.43%.此外,对水质理化指标、营养元素和水域饵料生物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红枫湖春季原生动物群落与水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红枫湖PFU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参数、功能参数进行初步的调查 ,并据此对红枫湖春季水体水质进行初步生态评价。共检出原生动物 12 2种 (包括 11个未定种 ) :其中植鞭毛虫 2 7种、动鞭毛虫 9种、肉足虫 35种、纤毛虫 5 4种。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参数和功能参数所反映出来的红枫湖水体水质情况是一致的 :红枫湖在被调查期间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 -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5.
晋江龙湖浮游植物与水质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5年7月~1996年2月,对龙湖浮游植物定点、定时(每季)进行了采集和研究.共采得定性标本20号,定量标本20号.对其进行了种类组成、种群的季节性变化、群落优势种、污染指示种、种群数量等的初步研究.经鉴定采集所得的浮游藻类计55属109种.年平均值达17.9×104个/L.通过定性、定量等分析研究对龙湖的营养水平及水质污染进行了评价.结论是龙湖已受到中等程度污染,属中营养湖泊.  相似文献   

16.
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水环境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共6次对苏州河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设4个采样点.每两个月在4个样点采集浮游植物,同时测定了水体部分理化指标.采用生物指示法、香农(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苏州河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州河通过整治和自然恢复,水质从生物多样性极低的、劣于Ⅴ类的黑臭水体Ⅳ类水转化.依据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的演替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的结果判定:苏州河处于有机物污染的中度-乙型(β-中污)阶段.其指示浮游植物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及其变种和二角盘星藻(Pediastrum duplex)及其变种.  相似文献   

17.
滴水湖夏季环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改进的ECOM三维数值模式,计算夏季滴水湖由河流驱动的吞吐流、海表面加热产生的密度环流和风生环流,以及三者综合作用下的总环流.由河流驱动的吞吐流主要出现在河流进水和出水的连线上,并在湖中出现涡流.由湖表面加热产生的表层密度环流在两深潭处出现气旋式的环流,东侧的范围比西侧的大,中层和底层的流速减小.表层风生流在湖的中央为大致流向西北的弯曲流动,在大弯曲的地方一侧出现涡流.为满足质量守恒,底层出现与表层流向相反的补偿流.总环流在表层基本上为朝西北的流动,在底层同样出现向东南的回流,主要是由风应力驱动的.在总环流中河流驱动的吞吐流受逆风的作用,出现在中下层.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2月,对珠江广州河段浮游植物和相关理化因子进行了周年调查. 结果表明:广州河段TN和TP含量丰富,中大码头TN和TP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92 mg·L-1和0.41 mg·L-1,黄埔港为9.59 mg·L-1和0.29 mg·L-1;Chl.a质量浓度较高,两站点的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1.83 μg·L-1和72.33 μg·L-1,最大值达400 μg·L-1和190 μg·L-1. 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127种,主要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两优势种有明显的季节演替现象,4月份以前主要以假鱼腥藻占优势,之后以颗粒直链藻占绝对优势. 丰水期,浮游植物密度较低,枯水期,浮游植物密度较高. 总体上,中大码头浮游植物数量高于黄埔港;最高峰都出现在秋季,中大码头达2.88×107/L,黄埔港达1.37×107/L. 研究发现径流量和TP质量浓度对浮游植物密度有重要影响,此外,浮游植物种群变动还受温度、盐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