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马克思思想形成的内在机制是在其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建立的,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真正的理论生长点。马克思是以实践为基础、起点,来逐步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这一点可以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感受得到。恩格斯把《提纲》称为“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也就是肯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生长点。如果我们把《提纲》看作“新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纲要的话,那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就可以看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批判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同时,为马克思主义的新哲学体系制定了一个创新性纲要,明确地提出了新哲学的最根本观点,即实践的观点。这个观点是从头到尾贯穿在整个《提纲》中的一根红线。在这一观点统领下,马克思提出了"实践的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勾划了新哲学的大致轮廓。它标志着马克思已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走向更高一级的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提出了“新唯物主义”概念,这里的新唯物主义用什么称谓来称呼,长期以来,国内外哲学界分歧很大,争议颇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曾经赋予新唯物主义不同的名称,例如,“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等等。而其中真正能够体现马克思哲学本质特征的是以物质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4.
1845年马克思写成《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开始形成他的新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马克思新世界观之新,首先是哲学新视域,马克思在《提纲》中实现了他的哲学视域从解释视域向实践视域的根本转变;其次是哲学新体系。即初步形成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再次是哲学新特点,即新唯物主义体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三条中,马克思基于新的实践唯物主义立场,剖析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历史观的两大理论缺陷,揭示了实践是环境、教育及人自身形成与改变的共同根基。恩格斯所做的四处修改,没有改变马克思的原则立场和根本观点,但的确存在内容表述的不同和一定程度的思想差异,效果有利有弊。回归马克思稿本,有利于展现第三条的思想原韵。  相似文献   

6.
1845——1846年,是马克思认识论思想的重要转折点,马克思写于布鲁塞尔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提纲》、《形态》)就是这个转折点的代表作.由于当时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已取得胜利,而德国还处于封建的普鲁士王朝的统治下,迫切需要进行改变现状的革命运动,使得积极参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适应现实的需要而提出科学的认识论.同时,由于马克思和恩格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化的问题是常提常新的话题,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其有很多的研究。曾被恩格斯称之为“作为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题纲》),马克思在其中多次提到实践,并且作为贯穿文章的红线。本文主要探讨实践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自己强调自己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哲学。然而,究竟应当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在今天,决不是一个已经明白的问题。众所周知,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研究方面,国内外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体系,比较经典的有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普列汉诺夫),人道主义(卢卡奇),实践哲学(葛兰西),以及国内这些年提出的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交往论、生存论、解放论、类哲学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质,并不是像传统哲学教科书说的那样,将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而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确立了一条从物质实践出发去考察、理解自然、社会、人和人的认识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路线。教科书的观点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观点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这一变革的实现 ,有赖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不是在于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 ,也不是在于超越唯物、唯心的对立 ,建立超越的“实践哲学” ,也不是在于创立“实践本体论”以代替物质本体论。马克思在哲学上的真正贡献在于把作为意识现实对象的感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 ,理解为实践 ,从而确立了新的哲学出发点 ,创立了从实践出发来解释问题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或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1.
该文针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三条,从实践角度出发对旧唯物主义进行批判,在详细分析人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理论基础上,指出该关系理论对现代高校实验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并提出几点实践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人是自然存在物的角度论述了人不但具有能动性,同时还具有受动性。在此基础上他在其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通过对一切旧唯物主义尤其是费尔巴哈和唯心主义的批判,间接地阐明了受动性是能动性的基础,能动性是对受动性的反求,人是通过实践实现二者的统一的。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未能认识到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未能真正理解“实践”。  相似文献   

13.
《哲学研究》1988年第11期发表了李景源同志的《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一文(以下简称李文),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论做了具体而深入的阐述,读后颇受启发。但笔者在某些问题上同李文有不同见解。例如李文提出,“实践原则和主体性原则是统一的,在其展开的形式上,实践原则集中地体现了主体性原则。”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是实现了从客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指出了旧哲学陷入了理论的对立 ,并提出要解决这一对立 ,只有通过实践方式 ,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于是他以实践为基础 ,开始了建立既不同于唯心主义又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二者相结合的新哲学观的尝试 ;这一尝试就是将实践赋于人的本质 ,并将实践的人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相结合 ,由此萌发了最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新哲学观。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与《资本论》的关系问题,是《资本论》创作和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活经历与学术理路的细致考察,不难发现,恩格斯自始至终都参与了《资本论》的创作与传播过程.在《资本论》问世前,恩格斯一直在敦促和资助马克思完成创作,并启发和影响着马克思的写作;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方面费尽心力地编校和出版《资本论》的后续几卷,另一方面则通过论著保卫和发扬着《资本论》.因此,可以说,在《资本论》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资本论》带有马克思的“印记”,也印有恩格斯的“标签”.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匆匆写成并未付印的笔记式文本,却简要而充分地表达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要点,为创立新世界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观贯穿整个文本,成为区别新旧哲学的本质性标志。实践观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初点,表明马克思对于新世界观的阐释工作基本完成。实践具有四重维度,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的主体阐释、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改变相统一的客体展现、革命性意蕴的价值抒发、能动改变世界的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中,“交往”是一个重要概念。它关系到正确研讨《形态》、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乃至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本文仅就此作一初步探索,以期引起深入研究。一《形态》是在立足“现实的人”的基础上,和论述人类的历史过程中,提到了“交往”概念的。他们首先是把它和生产作为一对范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要生活就要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原著的用语中,从未出现过“唯物主义哲学”(德文diematerialistischePhilosophie)一词。本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世界观”等重要术语的理解和用法做详尽的考察,考证他们为什么没有用过这一术语以及是谁最早用这个术语,同时引发出应怎样正确理解有关“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以澄清哲学界长期以来一个严重误解。  相似文献   

1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现实的生活”为立足点,建立唯物史观,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活”概念有多种内涵,其中生产实践是人生活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鲍威尔、施蒂纳、费尔巴哈之所以没有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是因为不懂得实践就是生活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写的一篇笔记。实践观点是贯穿《提纲》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核心。文章首先阐述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真谛。分析了实践引入到认识论和历史观的理论创新。并探讨了实践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