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代地方科技》2004,(10):18-21
直销市场涉及到直销管理者(国家管理部门)、直销主体(直销企业及直销从业人员)及直销受众(中国民众),三者之间是个相互作用的连锁关系:国家管理跟不上来,直销主体就会违反游戏规则;商家违反游戏规则,就会诱使直销受众失去理性;直销受众失去理性,  相似文献   

2.
直销热线     
《当代地方科技》2005,(2):76-77
问:直销法规为何迟迟没有出台?它们究竟什么时候能出台?问:只要有经济实力、品牌实力的公司都能挺进直销业,从事多层次直销吗?比如也在生产药品和保健品的海尔集团。问:双轨制是否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直销制度?为何传言中的直销法规中没有涉及直销制度方面的文字内容?问:推介我从事直销的朋友说,每个人在直销行业里都可以成功,然而我几个月来一直找不到成功的方向和感觉,我觉得他的话有误导之嫌,请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事直销?是不是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问:在当前许多直销公司里,不乏“专家”、“教授”,有的人还自称是“直销科学家”,让人难辨真伪,请问这些人的名衔是自诩自封的还是国家认可的?如何整肃直销界的学术“伪”风?  相似文献   

3.
直销一路颠簸在中国走过十余年,直销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伴着泪水为市场经济也为直销业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着经验和教训。“异地直销”便是其教训之一。异地直销是在中国直销业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异地邀约据点式动作模式。作为中国直销的变异体,异地直销十多年来在中国生生不息,一直游走于政策边缘,一直困扰着中国直销业的良性发展,成为直销监管的难题之一。异地直销人员在中国有多少人?300万?500万?恐怕谁也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但其带来的社会问题等负面效应是我国政府无法回避的,也是整个直销业应该直面的,这些问题更是异地操作的团队精英们应该思考的当务之急。异地直销事关整个中国直销业的良性发展。作为引导华人直销第一传媒的《中国直销》杂志,今年把异地直销的项目纳入了本年度的研究重点,今天我们邀各位直销研究者和具有多年直销经历的实践者、管理者来谈论这个话题,是期望抛砖引玉,把“异地直销”辨析得更明白透彻,既为中国直销正本清源,也为中国直销的监管部门提供监管思路,从而让中国直销业回归主流,驶上正轨。  相似文献   

4.
直销双法出台后,为适应中国只开放单层次直销的限制,直销业界开始出现诸如“加盟连锁、特许经营、电子商务、消费返利、网赚”等等经营模式。明确认识清楚特许经营、多层次直销、中国式直销历史和含义,了解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在现行中国直销环境下,更好地推动中国直销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肃清假借特许经营、加盟连锁名义行非法传销或不合中国法规的多层次直销行为。[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直销热线     
《当代地方科技》2006,(1):89-89
问:最近我看到了哈尔滨伊达实业挂起了直销试点的牌子,并说是中国直销研究院东北分院的试点,这是否属实?现在国家有没有直销试点?  相似文献   

6.
《当代地方科技》2005,(7):39-39
直销巨头谋局中国,直销新锐异军突起,为直销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代地方科技》2006,(11):23-23
2006年9月12日,欧瑞莲化妆品(中国)有限公司正式获国家商务部批准,成为中国第一家取得直销经营许可证的欧洲直销企业,将获准在江苏省部分城市开展直销业务。来自瑞典的欧瑞莲(Oriflame)喜获直销牌照,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直销版图中首次注入了欧洲企业的力量。欧瑞莲集团CEO马博朗先生表示:“中国政府授予欧瑞莲直销经营许可证,对此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也深感荣幸。欧瑞莲是第一家获得直销牌照的欧洲企业,我们相信,这是对欧瑞莲在欧洲化妆品直销行业的领导地位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更坚定了欧瑞莲长期承诺及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当代地方科技》2006,(11):58-60
近似中国的韩国直销史 韩国直销业和中国直销业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韩国,刚刚出现的直销企业也曾受到政府的严厉抵制,韩国政府甚至一发现有人从事直销活动就予以逮捕。经历了一段时间以后,尤其是看到美国对直销行业全面放开,韩国政府才逐渐缓和了态度。这其中一波三折的经历像极了中国直销:  相似文献   

9.
自1990年11月雅芳公司从广州登陆以来,直销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薪酬制度,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直销业务员的积极性,二是直销培训制度,它不断地育成直销业务员,以不断发展组员为前提确保各机构完成业绩任务。但一段时间以来,社会对直销业务员的评价直线下降,更有甚者,个别直销员为自身利益有意误导客户,一时间激起极大的民愤,大有发动一场讨伐战争之态势。前一阶段笔者参加了几次直销培训,感触颇多,其中最深的一点便是对国内直销培训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2008年,中国直销界风起云涌,世界级的直销巨头在中国这片辽阔大地上寻找到了强者的荣耀。 2008年,全球的直销中心发生了什么?世界各地的直销巨头们如何在风暴中独善其身或者随风飘零? 本刊循着全球最强直销市场的足迹,去寻找那些最为强盛的直销企业,看看他们如何在全球挥舞自己的直销利器,抢占全球的市场。 根据世界直销协会的统计,我们将美国、日本、拉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韩国、西欧(英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列入了重点考察对象,而中国市场的直销巨头们已早被读者所熟知,并未列入。  相似文献   

11.
直销倒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无从考证。不过,最初的直销倒爷绝大多数却是因为直销事业无法继续,但为了销售存货而被迫走上低价倒货这条路的。随着直销产业的扩大,直销倒爷这个特殊的群体(倒爷群体关系详见右页链接)也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并引起了包括众多直销企业在内的行业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人们说:直销界多半是按多层次运作,并把倍增销售法看成是“直销”的精髓。如果外国直销中主要靠网络奖金这一条不适应中国国情,我建议国内众多的中小直销企业要趁早准备“跳出世界直销惯例”模式,并预见可能将有三种出路发生: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世上有72行生意,那么直销可以说是第73行,直销需要其他72行为它服务,而不可能独立于72行之外。  相似文献   

14.
关于直销概念以及特征的解读有很多版本,给人莫衷一是的感觉。本文作者浸淫直销行业多年,对直销做过深入浅出的研究和思考,从个人认识角度提出了直销的三大本质特征,以飨读者,或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当代地方科技》2006,(1):22-23
为了给读者一个指导,本刊目前特组织了对市场上比较活跃的82家直销或准直销公司进行了关于是否申请首批直销牌照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企业中有46家明确表示会积极申请第一批直销牌照;有16家尚待确定是否要申请直销牌照;而有20家企业直接宣称不会申请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16.
《当代地方科技》2004,(10):94-95
本商德守则乃根据世界直销协会联盟为其遍及全球的各国直销协会会员所制订的商德守则而制订。本商德守则是有关直销公司及直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直销公司与直销商之间,直铺商与直销商之间,及直销公司彼此间的相互关系而制订。本商德守则的制订宗旨为:  相似文献   

17.
《当代地方科技》2006,(8):10-20
4企业获得二批牌照 2006年8月1日下午4点左右,在千呼万唤中,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站上终于公布出了4家准直销企业正式获得直销牌照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入秋的9月,对中国直销界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9月2日,苦盼了近8年的直销法规——《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由国务院授权新华社正式向外公布。中国的直销从业人员和直销企业,在经过苦苦守候、望眼欲穿的等待之后,终于看到了中国直销业的再次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19.
虽然中国直销已经有了两个条例的规范,没拿到直销牌照和拿直销牌根本无望的企业,都面临着如何在竞争火缝中求生存的问题,而且还会滋生更多的新问题,仅靠这两个条例未必能达到完美的监管效果的,本文作者系站在市场一线的直销观察者,他提出了以“理”代“管”的直销监管观点,代表了最接近最广大底层直销人的意见,不妨闻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既禁止了“团队计酬”的奖金制度,又将直销人员的奖金上限订为30%,让直销公司和直销人员在销售的奖励制度上没有太多的弹性运作空间,原来上下级直销商之间“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也随之消失;上级直销商辅导下级的经济动机不存在了,理论上“直销团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但是很多成功的直销团队,其成员之问已经有多年共吲奋斗的经历,团队成员之间所建立的关系,已经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这些直销团队是否会自然解散呢?它们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值此直销公司努力争取直销牌照的关键时刻,直销团队的未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本文试着从直销团队的功能和价值来探讨直销团队的存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