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它是核素、核技术和医学相结合,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科研等许多领域中的一个学科.核医学的诞生,大大丰富了医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促使医学科学水平的提高.现今核技术、医学、生物化学、物理学等有了飞速的发展,因此也使核医学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它已能使人们从过去静态的、片面的认识人体许多代谢途径的局限走向动态的、较全面的认识,为正确地、深入地了解人体原有的生理生化功能、疾病的病因、过程和转归,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核数据是核事业发展的基础数据,在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核数据是联系核物理基础研究和核工程以及核技术应用的重要桥梁,是核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我国核数据工作经过近50年的发展,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用户对核数据的需求.目前,随着我国国防建设、核能及核技术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对核数据提出了更高、更急迫的需求.但是我国核数据现有的研究能力在相关理论、实验和队伍方面逐渐呈现出无法适应目前核数据需求的趋势.本文简要介绍了核数据的种类和用途;评述了国际核数据发展动态、我国核数据工作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以及核物理基础研究对核数据的重要性;此外还介绍了新形势下我国核数据工作面临的新需求、新问题以及新机遇;最后我们探讨了未来几年我国核数据工作应该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春龙 《科学通报》1994,39(10):943-943
早在60年代De Wied就报道了加压素对记忆巩固的易化作用,近年来我们又报道了加压素对学习过程的增强作用,但它的作用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我们实验室的工作表明,AVP对学习过程的增强作用主要是通过它对海马、隔核和杏仁等边缘系统核团功能的调节来实现的.我们还报道了AVP对海马脑电节律和单位放电的影响.另有工作报道,AVP可直接兴奋隔核的神经元,对隔区脑片的LTP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海马内可能起着递质的作用.为了探讨AVP增强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本工作在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研究了AVP对LTP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欧阳淹 《科学通报》1982,27(4):251-251
抗辐射药物的研究对核医学的研究及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已知的抗辐射药物中,植物药比化学药少得多。有些抗辐射药物,在动物实验中虽有较好的辐射防护作用,但是由于毒、副作用大,因而无临床应用价值,玫瑰红(Rose sundrops)是一种多年生的野草,至今尚未见  相似文献   

5.
王绍 《科学通报》1982,27(1):57-57
边缘系统中的视前区,无论从其解剖位置,还是生理功能均处于边缘系统节点站的重要位置.国内外许多研究工作证实它是一个与镇痛有关的结构.电刺激该区可产生镇痛作用,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都与此区有关.丘脑束旁核和痛的感受有关,其活动受到许多传人冲动的影响.现已知丘脑中央中核)、脑干中缝核群等对其放电活动有抑制和调节作用.丘脑束旁核属于丘脑非特异传导  相似文献   

6.
周又元 《科学通报》1984,29(6):337-337
在活动星系核的研究中,星系核光学光度的确定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在星系核各可观测量的相关性分析中是首要考虑的量,而且在分析星系核的内部过程与发射机制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通过实测决定这个重要参量有很大困难。因此,从理论上通过其它的可观测量来估算星系核的光学光度就更显重要。1971年Sandage提出,N星系是由核和一外围星系所  相似文献   

7.
甘草的妙用     
在祖国的医学宝库中,甘草是一味既普通又重要的药材。说它普通,是因为它药源丰富、价格低廉;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在众多的中药方剂中,起着诸多方面的微妙作用。  相似文献   

8.
象其他高等植物一样,水稻细胞的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含有它的各种遗传信息.可过去大多水稻遗传方面的工作研究的是核基因组,而较少研究叶绿体基因组.叶绿体是重要的能量转换细胞器,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不但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全部成分,而且具有能表达它们的遗传信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9.
莫浣英 《科学通报》1987,32(15):1191-1191
胆碱能神经系统参与镇痛功能。有人认为拟胆碱药物的镇痛作用是中枢性的,将乙酰胆碱与毒扁豆碱同时注入脑室能够获得镇痛效应,提示脑室周围结构可能是胆碱能药物镇痛作用的中枢部位。隔核位于室周,有不少实验证实它对痛觉有调制作用,是脑内电刺激镇痛和吗啡镇痛的作用部位之一。形态学研究显示隔核内有丰富的胆碱能细胞体和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10.
今日启明星     
《世界科学》2004,(4):28-28
朱家安,1970年10月出生,现在上海市笫 六人民医院医学超声科工作,任上海市声学学会医学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2001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得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学位,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超声医学专家胡兵教授。主要从事大腹部临床超声的诊  相似文献   

11.
王榕树 《科学通报》1963,8(6):23-23
核化学是一门建立在核物理及放射化学边界上的科学。它研究的范围包括:元素的核转变规律,新核的生成、核性貭及物理化学行为的鉴定,核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等。尽管这门科学至为年轻,从1919年实现第一个人工核反应算起仅有44年历史。但它不仅已在国民经济各部门显示了巨大潜力,而且与核能的利用紧密相关,所以它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本文仅就这一领域的几个最主要的生长点作一简介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
科学信息     
·Nature Vol.316 No.6031 (1)“苹果”(计算机)的没落英国振作精神设置研究机构的时机已告成熟,这里是它的“处方”。 (2)弹道导弹防御美国分享欧洲数据事蒙受压力。 (3)森林处处在“告急” (4)核废弃物欧洲环境保护机构终于调整了。 (5)印度核研究“不是制造原子弹”的新反应堆。 (6)苏联的酒精中毒酒后驾驶有了程度上的减少。 (7)“绿色和平”的作用它的方向问题已经进入世界环境保护问题之争的  相似文献   

13.
<正>人体肠道内生活着大量的细菌,它们对代谢、免疫、心血管功能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哈得孙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收集了来自英国和加拿大20名志愿者的粪便样本,成功培育出737株细菌菌株,并对其开展了D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菌群由273种细菌组成,其中105种是新菌种。  相似文献   

14.
核工业是当代高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核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核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逐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核科学技术体系,包括科学研究、工业技术、应用开发和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确立了世界核大国的地位。我国核科学技术应用在国防、能源、工业、农业和医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大家知道,人基因组由30亿个、4种核着酸排列而成。所谓基因组是指生物体的一整套基因,人有人的基因组,狗有狗的基因组;你有你的基因组,我有我的基因组,这些基因组决定了我是人,不是拘;我是我,不是你,现在人们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在人类基因组约10万个基因中,有些基因可能与疾病有关,即遗传病。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不一样,它并不是一出生就发病,很可能是到了青春期以后,甚至到了中年才发病办青光眼),这就涉及和引发出许多新问题。从医学上讲,有可能因此产生一种预测医学。现在的医学是诊断医学,根据患者的症状作出诊断,预…  相似文献   

16.
乳胶室是研究宇宙线的重要探测装置,其观测范围主要是超高能核作用的碎裂区。中国的甘巴拉山乳胶室,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山乳胶室,近20年来,探测到大量的超高能核作用事例,其中的特殊事例预示超高能核作用中可能存在着别一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前脑隔区对丘脑束旁核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绍 《科学通报》1981,26(23):1462-1462
丘脑束旁核是一个接受痛觉冲动的结构,也是针刺传入冲动和痛觉传入冲动相互作用的重要部位。关于针刺通过对束旁核活动的调制而产生镇痛作用的研究工作,已报道的有刺激丘脑中央中核对束旁核神经元痛放电的抑制、刺激中缝核对束旁核的抑制作用。这些工作都是间脑以下水平的结构对束旁核内痛敏细胞活动的影响,这是研究针刺镇痛原理的一  相似文献   

18.
單态氧     
单态氧,人们曾一度认为,它只有在天体物理学中有意义,而如今,人们发现它很可能是在涉及分子氧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中间物。单态氧的研究不仅在科学史上有借鉴作用,而且在合成化学、生物学和医学方面也都有重要价值。《单态氧》一文介绍了单态氧的发现,有关单态氧产生机理的争论,以及目前单态氧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9.
王书荣 《科学通报》1985,30(12):941-941
一些研究表明,乙酰胆硷(ACh)是无尾两栖类视顶盖中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峡核是顶盖胆硷能活性的重要来源;峡核的乙酰胆硷酯酶(AChE)活性通过顶盖受眼摘除的影响。Felix和我们已在前文指出,ACh可能在蟾蜍峡核中起突触递质作用。为进一步揭示两栖类峡核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我们采用微量离子电泳技术研究了ACh、谷氨酸(Glu)和甘氨酸(Gly)对蛙峡核神经元胞外记录电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核化学家——迈克尔J·威尔奇(Michael J.Welch)迈克尔J.威尔奇是华盛顿大学爱德华·麦林克得(Edward Mallinckrodt)放射学研究所的放射化学教授,他在核化学和核化学技术的前沿研究领域中成果丰硕,他的多项研究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在威尔奇的科学生涯中,他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应用核化学的技术去探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问题.例如,利用粒子加速器产生的放射性原子去标记生物体和药物中的某些化合物分子,以便观察这些示踪分子的作用方式.他的这些研究的早期成果使得化学家们利用核分裂或红外辐射手段在粒子回旋加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