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晖的《盂兰变》以武则天即位后的数年为背景,写出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宫闱故事,可以说是一部兼具历史色彩和现代特色的小说。小说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历史意识和审美想象,即由虚与实、缓与急的糅合所形成的叙述张力,贯穿小说始终的"金蛇"意象以及其表现出的超现实的梦与现实的交通,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由《目连救母》的移用生发出的强烈的互文效应等。  相似文献   

2.
潘纯 《科技咨询导报》2009,(12):227-227
"张力"是新批评学派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个概念,它是作品内部各矛盾因素对立统一现象的总称。而新批评家瑞恰兹也认为一部作品真正的美是"综感",是各方面平衡的结果,对立的平衡(即张力)是最有价值的审美反应的基础。本文则以美国著名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年轻人古德曼.布朗》为例,从小说中主人公分合的关系来分析这部作品中的张力,看作者如何在个中对立与不协调之间取得平衡和调和,从而实现文章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知音》篇是刘勰关于文学批评与鉴赏的理论专篇,也是我国最早的谈论文学批评与鉴赏的系统化、专业化的文学理论篇章。在《知音》篇中,刘勰从"知音难逢"入手,分析了造成"知音难逢"的原因,并提出了著名的"六观"说以指导文学批评与鉴赏的实践,对于今天的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重新阅读《知音》篇,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并发掘刘勰文学批评观的现实意义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王充《论衡》中的部分内容既是对其思想观点的论述 ,也是对其文艺理论的阐发。王充的文艺观虽然零散 ,尚未成系统 ,但已涉及到了功用论、文质论、真实论及鉴赏观等重要问题。许多观点不仅是对他以前文艺观的继承和发展 ,而且对后世文论的形成和繁荣有着重大的影响。作为东汉时期杰出思想家的王充在文艺理论方面的贡献值得人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鉴赏论是苏轼诗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有:情感共鸣说、深观其意说、审美直觉说、诗画相通说等.不仅立论精当新颖,而且能理论联系实际,为我国古代诗歌鉴赏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现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为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最佳载体。1902年,梁启超创办了《新小说》杂志,并通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把小说视为"文学之最上乘"。《新小说》颠覆了历史上鄙视小说的陈腐观念,由它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很快在文坛上发生影响,并迅速生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小说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7.
《金翅雀》是美国作家唐娜·塔特耗时11年完成的长篇小说。从互文的角度解读小说《金翅雀》的多重文本指涉,挖掘小说与其他文学文本、同名油画和历史事件的相互映射,可以增加其阅读张力,进一步揭示小说深刻的艺术、文化、教育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诗经》的创作心理、接受心理、普通心理和研究特色等四个方面论析钱钟书对《诗经》心理学阐释的成就,说明钱钟书是先民心理绿洲的重要的开拓者。其研究对我们认识《诗经》的价值,对我们创作和鉴赏诗文都有一定的帮助。他的从文本出发和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借鉴外国理论的研究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的文体在以前都被视为小说,然而自清代以来就围绕《世说新语》的文体问题出现了各式各样说法,有人认为它是小说,有人认为它是历史,也有人认为它介于小说和历史之间,更有人说他是史料。不论人们对其文体的争论如何,但其小说的文体特征是很鲜明,本人认为《世说新语》是小说,同时它对研究魏晋时期的社会人文具有参考价值。《晋书》的编撰参考了《世说新语》,并且从中引用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勾勒林白从"巫女"到"民女"的转型,并总结其小说创作变化的内容和不变的内核。认为进入新世纪,林白的写作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从《一个人的战争》到《玻璃虫》、《说吧,房间》,再到《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林白的小说创作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其女性写作的立场和女性言说的姿态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1.
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基础,以及物性系统为角度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绿门》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着重对在小说主要发展阶段中选取的主要小句进行了及物性分析,探讨了小说中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意义是如何通过及物系统的选择来体现,为读者了解该小说的艺术魅力和主题提供了新的鉴赏角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脂评“亲历其境说”的内涵和审美意蕴。“亲历其境说”揭示文学源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论,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体现。对“亲历其境说”进行阐释,以探讨脂砚斋小说美学思想和《红楼梦》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3.
《麦琪的礼物》显示了欧.亨利引人注目的叙述风格,是欧.亨利小说叙述风格典型的代表作。作者巧妙地融合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省叙、叙述空白和视角变换来暗设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悬念的层层构建,最后出奇不意地将令人惊愕的结局嘎然而止于富有戏剧性的场面中。《麦琪的礼物》的独具匠心的文体叙事策略使小说充满了悬念性和张力感,其富有悬念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小说叙述视角的预期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含混"说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尤其是威廉·燕卜逊的《含混七型》出版后,"含混"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以至后来的各西方文论都受其影响,而解构主义的"延异"、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更是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从小说诞生之日起,视角作为鉴赏和解读小说文本的基本手段和角度之一,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黛西·米勒》通过批判性、创造性地运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对小说理论和创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推进小说流派从批判现实主义向现代心理主义过渡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其完善视角的独创更让前人、来者无法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6.
主要讨论脂评“亲历其境说”的内涵和审美意蕴。“亲历其境说”揭示文学源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论,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体现。对亲历其境说进行阐释,以探讨脂砚斋小说美学思想和《红楼梦》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7.
《荀子·正名篇》提到"小家珍说",前人多不重视。细绎文意,荀子此论的落脚点既不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也不在如何使用概念的问题上,而是在后王时君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他的"正名"思想与孔子的"正名"思想并无本质差别。文中所提出的"期、命、辨、说",不仅是概念的产生方式,而且更是一种言说方式,体现在文本上则是一种文体形式。这种言说方式和文体形式是在"圣王没,天下乱"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其言说方式概言之为"辨说",其文体形式后人称之为"说体文"。"小家珍说"则是相对于"圣人之辨说"和"士君子之辨说"而提出的,虽然主要是一种学术价值判断,但其中也隐含有对于先秦诸子文体的认识,与《庄子.外物篇》所云"小说"概念可相互发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作者长篇论作《中国古代小说民族传统》的前两部分。文章从中西小说差异研究出发,着重论述了中西方小说起源的不同、描述体制方法的不同,深入探索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传统。中国古代小说由集体创作发展为个人独创,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相互影响和推动,是有别于西方小说的两个特色。  相似文献   

19.
李波 《科技信息》2007,(16):109
本文在深入分析《意图谬见》内涵的基础上肯定了其合理性,重点剖析了其荒谬性所在,从而得出《意图谬见》只是继承了英美新批评偏失一面,而恰恰掩盖了英美新批评的精华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文学中,对于亨利·菲尔丁的《约瑟夫·安德鲁传》小说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方面,而对于这部作品在小说创作艺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却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小说的“史诗”风格和“喜剧”特色。这既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同时也是对菲尔丁小说创作艺术伟大创新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