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少有文章分析小说中的三名主要女性人物黛西、乔丹、茉特尔的共性与意义。从文本上分析,菲氏笔下的三名女性人物都表现出自私、空虚、金钱至上的品性。从深层次意义上说,这种描写是菲氏整部小说象征主义的一部分,是他对美国社会精神价值观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2.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取得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菲茨杰拉德在人物塑造、背景设计及物品设置等几方面都精心地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年轻一代“美国梦”幻灭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用伦理批评与原型批评相接合的方法,探寻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创作意旨.笔者把为追求理想和爱情而献身的盖茨比与耶稣·基督受难和复活的象征意义作比较,发现他们有惊人相似之处,认为作者借此希望盖茨比所代表的美国精神和传统道德能复生.他又藉尼克·卡罗威这个"身在其中又在其外"的叙述者之口,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作出评价与反思,批判了以汤姆·布坎南为代表的美国上流社会的精神荒芜、道德沦丧、虚伪与残暴,对盖茨比给予无限同情.  相似文献   

4.
弗.司.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是形式导演成的一场“美国梦”幻灭的戏。小说的叙述者尼克被置于故事当中,且有他自己的故事。尼克的故事与盖茨比的故事的交叉与并列,构成了一个青年“美国梦”的梦幻世界。作者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如叙述时间,叙事情境及其转换,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的经验自我视角与叙述自我视角交替使用。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突现一个美丽绝伦的“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5.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记录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对美国梦的追求.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的一生见证了美国梦在那个时代的实现和破灭,他实现了"黄金梦",而他的"爱情梦"最后却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6.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性征模糊的小说,它提出大量关于书中人物性欲的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这种性征模糊的结果缘于这个异性恋故事是以一个隐藏的男同性恋者的敏感性为中介传递给读者的,这个男同性恋者就是叙述者尼克·卡罗威.这部小说性征模糊是菲茨杰拉德自身性欲存在激烈冲突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盖茨比是生活在美国20世纪“喧嚣时代”的迷惘一代的杰出代表。与他的同龄人一样,盖茨比心中怀有一个美丽的美国梦。他认为只要通过自我奋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所谓的美国梦只不过是一种幻想,盖茨比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重压下被撕得粉碎。他的悲剧性的结局展现了美国梦必然失落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presentation of Gatsby as unique to America signifies that Gatsby's personal dilemma and failure are the dilemma and failure of American nation, thus satirizing the illusory nature of the American Dream and the impossibility to attain it.  相似文献   

9.
孙俊晓 《科技信息》2008,(11):251-252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爵士时代”最伟大的文学性文献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盖茨比是一名罪犯并且为了一个很势利的女人黛西而死.而他为自己所创造的生活也是个幻想.但菲茨杰拉德认为盖茨比是“了不起的”.本文将深入分析盖茨比并讨论什么使盖茨比伟大.同时也是对一个空前繁荣的物质时代中,美国梦破灭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关注了主人公不同形式的孤独:盖茨比作为孤独的守望者,为了爱情和物质享受最后孤独死去;黛西在时代的影响下成为微笑的空灵者;尼克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面对各式孤独的过程中成为寂寞的求索者。他们与其他人物一起共同折射出战后爵士时代的精神困境。小说中的孤独具有时代性、艺术性和寓言性,提升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1.
李晓 《科技信息》2010,(9):239-240
本文通过分析两位译者对美国小说The GreatGatsby中象征、拟人、头韵、警句等修辞手法的不同处理手法,简要总结了两位译者英语修辞手法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杨慧 《科技信息》2011,(9):I0230-I0230,I0302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中,盖茨比的梦想对他来说却是一生不悔的追求,是对美国梦的理想化与物质化的继承,一种奋斗精神的延续,他的生命的逝去则是一种灵魂与梦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很多,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人们认为是"一部象征性的,甚至是讽刺性的作品,代表了美国社会本身",[1]它是"我们现代文学史上仅有的几部真正的神话小说之一"。[1]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家以其丰富的色彩描写和象征手法,深刻地刻画了"爵士时代"美国社会的风貌,成功地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的"美国梦"破灭的历史全程。这部小说在运用色彩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本文从色彩这一角度来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谭欣欣 《科技信息》2011,(15):J0263-J0263,J0276
在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笔》(The Great Gatsby)这部著作中,作者在标题中使用了"Great"一词。该词在文中的蕴意一份丰富,展现了主人公所处时代最动人的梦想和梦想幻灭的过程。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揭示作品的思想主题,分析主人公"Great"的梦想幻灭的原因,凸现作者对西方文明的考问,通过批判来呼吁人类道德和精神文明回归而体现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传播了它所创作的那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自我奋斗者的话语:美国任何贫穷的男孩,只要他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就都能够到达经济世界的顶峰。同时,《了不起的盖茨比》包含自我奋斗者话语中的一个核心矛盾:自我奋斗者的话语声称向所有有抱负和毅力的人打开美国历史的史册,使其“榜上有名”,然而同时却弥漫着“逃逸”历史、超越时间、地点和人类局限等历史现实的欲望。  相似文献   

16.
王美芳 《科技信息》2008,(33):396-396
盖茨比和威利分别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推销员之死》的主人公。他们的生命过程是美国梦产生和破灭的过程。其原因在于执着于梦想本身而看不清其本质。他们的悲剧预示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而这样的执着使他们蒙上英雄悲剧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从文本内部分析了<伟人盖茨比>的情节结构、人物结构及其与主题"美国梦幻"的破灭如何协调一致,水乳相融.  相似文献   

18.
The Great Gatsby is considered as F.Scott Fitzgerald's most important book.This paper will concentrate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Gatsby's tragedy-the end of the mythical American dream.Gatsby's personal experience approximates the whole of the American dream.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formation of his dream,his great efforts in realizing his dream and his disillusionment.  相似文献   

19.
费.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典型的"迷惘的一代"的作家,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具有鲜明自觉意识的有关美国的成功和理想的小说。菲茨杰拉德在作品中反思了社会现实,展现了浮华背后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20.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诸多作品之中最为评论家所推崇的一部。它体现了丰富的文学内涵,并代表了作者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重读这部作品,要回归到它的本质,即对幻想的不懈追求,以及幻想在地理的错置下走向凋零。同时,作品中随处可体现的“暗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也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