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梳理山地乡村景观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研究进展。【方法】在系统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相关文献基础上,基于乡村景观分类方法,主要从山地乡村的垂直生态景观、山地乡村农业景观、山地乡村聚落景观、山地乡村景观文化等研究方向综述了山地乡村景观的垂直分异性、生态脆弱性、多功能性、立体农业景观、梯田文化、传统聚落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山地乡村景观研究重格局轻功能等不足。【结果】借鉴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山地乡村系统多维景观格局演变趋势、山地乡村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和山地乡村景观多功能权衡等重点研究方向。【结论】研究结果对山地乡村景观的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受建国后人民公社时期乡村治理国家一体化、现阶段社会转型加速和国家现代化战略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着乡村治理核心结构弱化、乡村人才缺乏、乡村治理结构服务功能滞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应重点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来推进村民自治;其次,应根据城乡现代化进程的节奏,实现乡村制度的有序供给和创新;第三,应增强乡村治理结构服务乡村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乡村治理,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已成为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由之路,它为乡村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推动乡村教育实现现代化发展。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为厚植人力资本,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消除教育壁垒,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扩充教育场景,促进乡村教学质量提升等。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需要通过建设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优化数字化教育资源、培养数字化教育人才等路径,重构数字化乡村教育生态,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核心,乡村性评价是指导乡村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景观特征、乡村氛围等4方面构建包含12个评价因子的乡村性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乡村性评价程序,并以广西柳州市7处典型乡村旅游目的地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依次为:龙女沟、程阳八寨、下伦屯、中渡古镇、鹭鹚洲、太阳村和景泉农庄。评价结果提示在乡村旅游开发实践过程中,可通过强化乡村景观可辨性、维持乡村生活原真性、立体化营造乡土氛围等途径强化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后,就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也是中国“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基于“人才是第一资源”论述了乡村振兴关键在乡村人才振兴。人才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前提、关键与支撑。分析了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等现状、问题和乡村振兴人才供需矛盾。基于乡村人才振兴必要性、乡村人才现状和供需矛盾,提出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8项对策措施。提出乡村人才振兴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立足长远、久久为功、开门纳谏、西学东渐、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努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和人才兴农,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探讨了乡村旅游概念、乡村旅游地类型和乡村旅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认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以具有乡村特点的旅游资源为主要客体,融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购物、餐饮、修学于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按照旅游内容或旅游者行为,乡村旅游地可分为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和综合型,按照空间位置,乡村旅游地可分为都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和老少边贫地区型;乡村旅游开发迫切需要突出乡村性,旅游产品多样性,注重文物型乡村旅游地的保护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乡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认识评价其乡村性,明确乡村发展方向,对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根据2010年《重庆统计年鉴》数据,选择各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相对比重指标将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县域划分为第一产业主导型、工矿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和均衡型等乡村发展类型;并以之为基础,选取城镇化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地产出率、农业产值与非农业产值比、高速公路密度、广播电视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判断各县域的乡村性。结果表明,同类及不同类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之间的乡村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工矿业主导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弱的仅有3个区,乡村性显著的有2个区县;均衡型乡村发展类型中乡村性居中县域有4个,乡村性强和显著的也有4个县;第一产业主导型和商旅服务型乡村发展类型的县域乡村性强或显著,可见,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乡村性总体较强。最后,提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方向,一方面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现代化水平和乡村文明水平;另一方面,因地制宜,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使乡村和农民依靠自身拥有的资源要素增值致富,增强乡村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徐宁 《甘肃科技》2022,(18):1-3+7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标志,要在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上重点发力。兰州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产业基础、产业结构、发展环境、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薄弱之处。兰州市乡村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主要有:县域经济发展薄弱,投资来源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发展后劲不足;城市带动力弱,产品需求不足;体制机制僵化,市场作用不足等。  相似文献   

9.
作者把云南乡村政治发展的历程,划分为萌芽、起步、停滞和改革发展等阶段。并指出云南乡村政治发展的历史启示是云南乡村经济的发展是云南乡村政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政治体制改革和乡村行政体制改革是云南乡村政治发展的动力;云南乡村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是云南乡村政治发展的目标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乡村的空间转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已进入城市化高速成长期,随着乡村城市转型步伐加快,城乡空间格局出现大幅度变动与调整.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空间转型面临着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差距扩大、乡村工业化引致分散城市化、村庄空废化趋向、村庄建设分散无序、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等结构和空间问题.当前我国乡村空间转型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非农产业已成为塑造乡村经济空间的主导力量、乡村工业集聚区逐渐成为乡村工业布局的主要形式、乡村城市化全方位推进、城乡空间一体化是我国乡村空间转型的方向等.重构乡村空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乡村空间重构的重要手段是:规划建设"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三级农村城市化平台;以村镇布点规划为抓手重构村庄生产与生活空间;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以中部地区安徽省为例,构建出乡村性RI理论公式,测度出县域单元的乡村性;基于GIS分析平台,运用ESDA空间测度模型对县域乡村性空间关联类型划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乡村性差异较为显著,整体上乡村性较强的县域所占比重略大;县域乡村性从皖南到皖北呈现出梯度递增的演化趋势;县域乡村性H-H关联型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霍邱、颍上及阜南等13县,L-L关联型主要集中在皖南地区芜湖、和县及宁国等12县.相关结论可以为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深度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以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情感体验、学习需求的做法是发展可持续性的乡村旅游产业的必经之途.乡村特色文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客源优势等.目前研究区域文化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的文献主要集中在:1)探讨区域文化的优势给乡村旅游带来的决策依据;2)讨论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3)如何利用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优点,结合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立了一种新的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乡村历史文化,是历史上不同文明背景和文化传统所凝结的载体,见证和体现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农耕文明时期的基本特征;乡村历史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不仅仅是乡土建筑,还包括乡村格局、乡村环境,以及表演艺术、传统手艺、社会风俗、地名、传说等等非物质形态,它们承载着历史、民族、世俗、宗教等多种信息,和每一片土地息息相关,共同构成了风格多样的乡村面貌和特点。那么,如何科学地对乡村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呢?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与发展平台,二者相辅相成.结合案例探索了乡村旅游新的发展路径,如地方政府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建设科技小镇,探究科技助力乡村旅游商品开发路径;以云南冰岛村"冰岛茶叶"品牌建设,探究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建设路径;分析西藏拉萨市达东村"景区带村"模式经验,探究提升乡村居民获得感路径等.剖析了乡村旅游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技助力乡村旅游商品开发、加强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居民获得感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与发展平台,二者相辅相成.结合案例探索了乡村旅游新的发展路径,如地方政府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建设科技小镇,探究科技助力乡村旅游商品开发路径;以云南冰岛村"冰岛茶叶"品牌建设,探究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建设路径;分析西藏拉萨市达东村"景区带村"模式经验,探究提升乡村居民获得感路径等.剖析了乡村旅游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技助力乡村旅游商品开发、加强乡村旅游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居民获得感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交互耦合协调关系.该文选取山东省济南、青岛等8个地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应用协调发展度模型计算了乡村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济南、青岛、烟台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日照和淄博属于中度协调发展类;潍坊、泰安和枣庄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因此,济南、青岛和烟台应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日照和淄博地区应同步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潍坊、泰安和枣庄等地区应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在缩小乡村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差距的基础上大力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极具潜力的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前沿,乡村旅游资源也逐渐进入游客和学者的视野.为有效保护和开发湖南省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以衡阳市268个乡村旅游资源点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究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总体空间分布趋于凝聚分布;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在县域尺度上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南岳区;各县(市、区)之间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差异较大,空间集聚区有明显的等级特征;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公路指向性及河流指向性;优势的旅游资源带动、强有力的旅游政策扶持、便利的景区交通、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是影响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的开发对丰富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全面展开,许多人误解乡村旅游,出现环境破坏,资金缺乏,法制不健全,产品单一,人才短缺等问题。要保持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乡村文化内涵,注重特色;政府主导;多方筹资,实行规模化经营;合理规划,以人为本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居民旅游消费偏好的郑州市乡村旅游开发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郑州市居民乡村旅游消费偏好,并提出开发策略.研究表明:郑州市乡村旅游存在开发程度低、产业关联性弱、产品层次偏低、品牌形象模糊等问题;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产品偏好侧重于农事体验、观光休闲、运动养生、文化体验、商务度假和自然科考等,对体验型、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在开发策略上应走集群化发展战略,形成"一圈两翼 "的空间发展结构,打造复合型的旅游产品体系,从而实现郑州市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郊型乡村旅游,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的研究相对较少.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地的开发有利于促进景区边缘乡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景区旅游容量的压力,优化景区环境等.本文针对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提出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原则,并以黄山风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开发为例,提出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开发策略,即在处理两者关系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旅游产品开发上,要整合资源与景区形成互补;在功能定位上,实现景区观光、乡村休闲;在布局模式上,实现景区和乡村旅游联动发展;在建设与管理上,要实现相互参与和团结合作的双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