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说新语》的文体在以前都被视为小说,然而自清代以来就围绕《世说新语》的文体问题出现了各式各样说法,有人认为它是小说,有人认为它是历史,也有人认为它介于小说和历史之间,更有人说他是史料。不论人们对其文体的争论如何,但其小说的文体特征是很鲜明,本人认为《世说新语》是小说,同时它对研究魏晋时期的社会人文具有参考价值。《晋书》的编撰参考了《世说新语》,并且从中引用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魏晋名士高超的社交技巧和语言艺术可从"骂人"这一行为中窥见一斑。《世说新语》中的詈骂词可归纳为"禽兽类"、"非人类"、"小人类"、"妇孺类"四种。名士借此表达愤恨、嘲讽或亲狎等微妙情绪。地域偏见、门阀观念和自我意识是产生骂人这一社交语言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体现出一种尚情的思想倾向,具体表现在生命玄思情、自然山水情和家国人伦情三个方面,它们分别呈现为一种境界美、自然美和伦理美。《世说新语》对情感问题的重视,在理论上,上承陆机《文赋》下启刘勰《文心雕龙》,是情感论美学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同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实践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所谓“三分法”,即是在专业声乐赛事中,按照民族、美声、通俗(流行)三种唱法进行划分比赛。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三分法”模式无法将多元化发展的作品严谨的划分。本文以极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歌曲《玛依拉变奏曲》为例,辩证分析“三分法”声乐赛事模式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较真实、广泛地记录了魏晋士人的言行,所以从中可以解读出魏晋士人的人文精神:不迷信儒学,崇尚自由,追求美与真。  相似文献   

6.
古春梅 《科技信息》2008,(5):99-100
<世说新语>主要反映了魏晋士大夫的思想风貌、生活实况和时代风气,但书中展现出的女性形象不同于以往作品中的女性,本文试从对传统女性角色的新诠释、时代风尚下的新追求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历来讲《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基本不提或极少提到《世说新语》,本文则说明二者关系十分密切,具体表现在:《世说新语》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三国演义》不仅在运用这些资料时颇有特点,而且进行了充分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新文学社团史上,《语丝》周刊具有标本意义,它以自身存在诠释了同人刊物的诞生和发展,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作了注脚。《语丝》对周氏兄弟的倚重不仅体现在文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上,还表现在以个体独立、思想自由、形式开放为特点的语丝文体形成上。时至今日,语丝文体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影响着我们的文学创作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使用多种文体,将文体的选择与小说中人物的表情达意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塑造带有鲜明的文体特色。以上特点集中地表现在《红楼梦》对两个重要女性人物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塑造中。  相似文献   

10.
赵雷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31-34
文学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尴尬:“史”的序列性、规定性解释系统反过来会破坏作品原初存在的“活性”成分。为此,我们不得不用“原生态”的理论来回溯作品的历史情境,以期减少必定存在的文学性的散失。《世说新语》之于魏晋文学研究,恰是一个难得的“原生态”视角。这个视角对于研究魏晋文学的重情色彩、玄言诗在东晋的繁荣、山水诗歌的萌动等文学现象都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比较重要的常见的通假字约有8组;比较重要的常见的古今字约有6组。对它们进行全面的考察,不仅使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到中古语言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同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世说新语》在古汉语发展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钟嵘《诗品序》提出自然英旨的观点,主张诗歌要追求自然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以即目直寻的方式进行创作,反对用典和刻意雕琢;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还要注重文采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有重视文体的传统。《墨子·大取》云:“夫辞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这里所说的“类”,虽不专指文体类别,但包含有区分文体的内涵。《尚书·毕命》则将“辞尚体要”与“政贵有恒”相提并论,进一步凸显了文体的重要意义。《周礼》、《礼记》等都有关于文体的记述。后人继承这一传统,对文体给予了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魏晋名士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的笔记小说,为后世戏曲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明杂剧文人化色彩突出的特质与《世说新语》在内容和体制上都有着内在的契合.所以,明杂剧中存在着不少以《世说新语》中的文人名士作故事作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明中后期杂剧的特色,是明杂剧中文人剧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个小时的故事》中译本为例,结合小说中独具匠心的文体特征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从等值翻译的角度出发,分析原文与译文在语言及文体上的契合点,更好地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6.
孙彩媛  邱天河 《科技信息》2007,(25):153-154
本文以语料库为辅助工具探讨了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漫游记的文体特征;以实例解读了作者幽默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看”字是汉末以后兴起的常用词,在《世说新语》中用例较多,含义也较丰富。本文内容:(1)分析“看”在文中的含义及含义的使用频率,对其自身义项分布进行说明。(2)分析常用义项与近义词的异同点,更明确显示“看”的确切用法及它的词义渗透现象。(3)对非常用词做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旧题名南朝宋刘义庆(403 444)著。内容主要记载了后汉至东晋间士族阶层的人物轶事和社会风尚,同时涉及政治情况。原来汉代取士制度,由郡国推荐,重视品题,魏、晋士人风尚隐逸,雅爱清淡,讲究言行风度,于是有人把些知人士的言论行事记载下来。同时代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Robert James Waller)的小说《廊桥遗梦》(The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一经问世就风靡全球,且经久不衰,鲜明的文体特征是其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独特的叙事方法及叙事手段、巧妙的语言运用等都十分耐人寻味。仔细分析该部作品的文体特色,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领会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动词为纲,全面调查描写了<论语>与<世说新语>中的双宾语.将两书中的双宾动词划分为一般类型和特殊类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双宾句式在两书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对比分析两书中用法的不同,反映出双宾句型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发展轨迹和双宾旬式的某些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