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一种MPEG2媒体同步控制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MPEG2软件解码器,提出了一种媒体同步控制算法。该算法无需调整解码器的本地系统时钟,而是以音频流为主媒体流,视频流为从媒体流,音频的播放速率保持不变,利用基于相同时间基点的媒体单元的播放时间标签,调整视频的播放帧率来实现媒体同步。同步调整后视频的同步比例由调整前的54.84%提高到99.52%,音视频的同步比例由调整前的5.07%提高到98.36%。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实现解码器的媒体同步,满足用户提出的感知服务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时间触发以太网(time-triggered ethernet, TTE)通过精确的时间调度,保证了通信数据的实时性传输,满足了航空电子、运输及工业自动化等众多领域中关键安全系统的传输要求。然而,现有的TTE标准虽然规定了时间触发以太网的时钟同步流程,但未对时钟补偿问题给予具体解决方法。针对TTE的时钟同步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健回归的时钟同步补偿方法。通过稳健回归算法对时钟误差进行估计,再根据估计误差对各节点的本地时钟进行补偿,所提出的算法成功解决了传统时钟补偿方法导致的时钟跳变和野值影响的问题。仿真结果也证实了,在野值比例不大于50%的情况下,所提算法在时钟同步精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直接补偿算法和无稳健性的最小二乘补偿算法。  相似文献   

3.
通用MPEG-2解复用器算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PEG-2为载体的数字化产品(如DVB、非线性编辑,卫星直播等)的飞速发展以及传输频带的日益紧张导致了复用器、解复用器的大量需求。解复用器具有系统时钟恢复、节目单生成、基本流多路分配的功能,因而在整个MPEG-2系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设计出一种通用的以软件为主、硬件为辅的解复用器实现方案。该方案集成了TS流、PS流解复用,其中主要设计包括系统时钟生成电路、同步算法、TS流中节目关联表及节目映射表解码算法、PS流中节目流映射解码算法等。  相似文献   

4.
并行分布实时仿真技术对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实时仿真提供了便利,近年来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时间是分布式仿真中的重要概念;时间管理自然成为了分布仿真的关键技术.实时仿真对仿真时间的特殊要求,使得系统中的时钟同步与时间推进成为系统研究的关键.在探讨并行分布式仿真中的通用时间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从内同步和外同步两个角度研究了并行分布式实时仿真系统的时间推进方案和时钟同步方法;基于高速实时网络,提出了“共享时钟源”的时钟同步策略;结合具体的应用需求,给出了一种优先级轮询的时间管理算法.  相似文献   

5.
EPA网络控制系统时钟同步主时钟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EPA网络控制系统时间同步的高精度要求,由EPA子网通讯确定性调度机制构建虚拟链路,建立基于时钟精度差的多层次主时钟选择算法.引入IEEE 1588时钟变量σPTP,动态调整时钟精度偏差(CPD:Clock Precision Difference)与时间值偏差(TVD:Time Value Difference)为权重的时钟优先级(CP),建立-种二维模糊控制器确定设备时钟性能优劣层次,而系统采用公平竞争的方法从众多现场设备中快速、准确地决策一个时钟性能最好的设备作为EPA系统的最佳主时钟,保证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降低了本地时钟的波动,使时钟同步精度提高到50微秒.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时钟同步技术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首先介绍了和分析了计算机时钟同步系统的主要理论与技术,研究了同步系统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然后研究了应用最为广泛的绝对物理时钟同步系统的设计方法,对其两种核心算法:CRI算法和PCS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性能比较,作为上述时钟同步理论的一个应用例子,本文最后简要介绍了基于网络时间协议(NTP)的同步技术及其软件实现。  相似文献   

7.
从总线时间比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总线时序实现的难易程度。通过对时间方程的分析 ,讨论了严格同步的时钟系统、固定相移的同步时钟系统、动态调节的同步时钟系统的总线时序 ,并设计出一种时钟相位可调总线时序。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基于GTL逻辑的高速同步总线测试系统 ,并通过实际测试证明了对三种同步时钟系统总线时序分析的正确性 ,结论为各种实际高速同步总线的时序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分布式系统中网络节点的时钟同步和传统的时钟同步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本地时钟选的分布式系统时钟同步算法。采用本地时钟选择过滤方法,通过分组交换获取每个本地时钟与参考时钟的精度差,每个本地节点根据时钟精度差自动调整时钟,达到分布式系统时钟同步的目的。通过NS2仿真测试,同步精度能够满足一般分布式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针对节点时钟频率不一致而引起时隙漂移的情况,分析分布式时隙同步算法的性能。通过把一个时隙周期内的累积时钟偏差等效为时隙相位偏差,建立干扰模型,证明了采用分布式平均的时隙互同步算法可以避免节点时隙偏移量随时间的累积,并将节点之间的最大时隙偏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后,用计算机仿真和实物测试验证了分布式时隙同步算法可以保证节点之间的同步。  相似文献   

10.
超宽带无线通信的一种快速同步捕获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信号的具体特征,利用巴克码的相关特性,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训练序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最大似然(ML)准则的UWB同步捕获算法。该算法大大降低了UWB信号时间捕获的复杂度,能够快速实现同步。仿真结果表明,只需要较短的训练序列,该算法就能获得优良的同步性能,当训练序列较长时可以很好地逼近理想捕获情况下的系统误码率。  相似文献   

11.
A circuit architechure to realize clock recovery for fast Ethernet applications is presented, whick includies system architecture, modified Mueller Muller algorithm for 100BASE-TX, phase detector for 100BASE-TX and multiple output charge pump PLL. The clock recovery circuit is verified by TSMC 0.35um 1P5M CMOS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clock recovery circuit exactly extracts the timing information. It has advantages over others for simple and easy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2.
吕强  毕文斌  赵春晖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0):4769-4772
提出一种基于软判决BICM-ID系统中的DD(Decision-Directed)迭代载波相位同步算法。该算法基于最大似然估计(ML)算法,利用BICM-ID译码产生的判决信息,通过迭代地在同步和解码之间交换信息来完成联合解码和载波相位同步。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较传统的相位同步算法具有更优的性能,随着信噪比的增大,更快地逼近理想同步性能。  相似文献   

13.
艾渤  葛建华  赵妍妮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2):1791-1795
符号定时同步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COFDM传输系统中极为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际电路测试,指出仅靠时域部分的符号同步是不能满足系统高精确性要求的,据此经Matlab和Quartus仿真,给出一种频域中的符号细同步算法,设计出基于FPGA的相应硬件电路经HDTV功能样机调试表明,时域和频域部分联合确定符号同步位置的方法性能优越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无线网络节点时钟同步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实时性应用的增多,时钟同步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改善用户体验、提高节点资源的使用率、提高系统稳定性等方面,时钟同步也有着重要意义。精确时钟同步协议(precision time protocol,PTP)广泛运用在时钟同步机制,然而,由于无线网络中存在随机不对称时延,使得PTP的精确度下降。尽管通过统计和估计的方法可以提高同步精度,但需要收集大量的样本,这将导致收敛速度减慢,对于资源有限的设备节点还会引发内存占用问题。首先给出了无线网络中节点之间时钟偏差的特性分析,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GM(1,1)的灰预测模型的快速时钟同步方法,该方法基于灰预测理论,灰理论是针对既无经验,数据又少的不确定问题。而对于资源有限的无线网络节点的时钟同步,不对称时延是不确定性的,同时样本很少,非常适合用灰理论进行时延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所提解决方案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快速时钟同步。  相似文献   

15.
时钟同步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项重要支撑技术,网络节点间的协作感知、数据融合、定位技术、能量管理都需要时钟同步的支持,才能正常开展。通过对影响802.11无线网络中IEEE 1588时钟同步精度的双向不对称时延的产生机理及统计特性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时延过滤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实现了时钟伺服系统,从而实现了基于IEEE 1588协议的一种纯软件形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钟同步方法。最后,通过实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同步精度、同步时间及偏移误差上达到了较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