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幼年菊头蝠下丘神经元的听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微电极记录方法,考察了幼年(4周龄)和成年鲁氏菊头幅(Rhinolophusrouxi)下丘神经元的听反应特性。共观察了301个神经元,其中幼年蝙蝠148个,成年蝙蝠153个。结果表明,4周龄的幼年蝙蝠,其下丘神经元的听反应型式可分为三类,主要表现为时相性反应(占97.68%)。神经元的最佳频率分布范围为100~81.2kHz,多数集中在30~40kHz。所反应的潜伏期在7~20ms之间,平均为12.31±3.13ms。听反应的最低阈值为-39.0~77.4dB,平均为41.41±25.69dB。神经元的调谐曲线既有宽阔型,也有狭窄型,还有部分神经元的调谐曲线具有多个敏感峰。幼年蝙蝠下丘听神经元的这些特性均与成年蝙蝠形成显著差异。结果提示,鲁氏菊头蝠中枢神经系统听觉功能出生后有一个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3.
刺激呈现率影响小鼠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由声场条件下,以强度为特征频率阈上5dBSPL、时程为40ms的短纯音为声刺激,记录了小鼠下丘神经元对不同呈现率(0.5~20Hz)的声刺激反应.结果显示,随呈现率的增高,绝大多数神经元(87.3%,103/118)的冲动发放数单调下降,少数(12.7%,15/118)神经元的冲动发放数呈非单调变化,冲动发放数与刺激呈现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即使在低范围内改变呈现率也能显著影响多数神经元的声反应特性,其临界呈现率及最大呈现率低于3.3Hz的神经元分别超过70%(75.4%,89/118)和40%(44.9%,53/118).此外,提高刺激呈现率,部分神经元(17.8%,21/118)的发放模式发生改变,主要是由紧张型或相位爆发型向相位型转变.可见,下丘神经元声反应特性与声刺激呈现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鼠耳蝠属两种蝙蝠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贵州不同地貌下的两种鼠耳蝠(中华鼠耳蝠和水鼠耳蝠)的染色体核型,它们的染色体数均为2n=44,NF=50,常染色体都由4对M型的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和17对T型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性染色体为XY决定,且X为M型近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T型端着丝粒染色体。研究证明鼠耳蝠动物的核型在该属内具有极端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5.
栉鼠耳蝠染色体组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研究表明,栉鼠耳蝠染色体数为44(2N=44),常染色体中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6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性染色体中,X为中等大小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Y亦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briatus不同组织酯酶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活性电泳,分析了毛腿鼠耳蝠的心脏、肝脏、肾脏、胸肌、肺、胃、小肠、舌8种组织的酯酶.结果表明:毛腿鼠耳蝠8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存在差异,其分布和活性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与器官或组织所执行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使用肺、心脏等进行组织培养,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毛腿鼠耳蝠(Myotis fim briatus)进行核型、G-带和C-带型分析:毛腿鼠耳蝠2n=44,有3对大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一对小型中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总臂数(N.F)为52;常规核型和G-带核型与已发表的该属中华鼠耳蝠(M.chinensis)、西南鼠耳蝠(M.altarium)等物种一致,说明了该属动物核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C-带核型有丰富的端位C-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西南鼠耳蝠7种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电泳和日本岛津CS9000双波长薄层扫描仪,研究了西南鼠耳蝠7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结果表明:西南鼠耳蝠7种组织LDH同工酶谱有较大的差异,其分布和含量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在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 ,从 2 0只昆明小鼠 (Kunming Mus Musculus)下丘 (Inferior Col-liculus,IC)记录到 1 93个神经元 .将这些神经元按其最佳频率 (best frequency,BF) (k Hz)分为(5 ,1 0 ],(1 0 ,1 5 ],(1 5 ,2 0 ]和 (2 0 ,3 1 ]4个频率段 ,观察和分析它们的声反应特性 ,并用最小阈值(minimum threshold,MT)和放电率 (firing rate)标准对这些神经元前听空间俯仰方位(Elevation) 0平面的 7个水平方位 (Azimuth)角 (同侧 90°、60°、3 0°,0°,对侧 3 0°、60°、90°)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IC神经元的放电率和潜伏期基本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和缩短 ,其函数表现为三种基本不同的形式 :单调型、非单调型以及放电率函数的不规则型和潜伏期函数的饱和单调型 .非单调函数神经元数目高于单调函数神经元 .三种函数形式的神经元数目分布与 BF之间无明显相关 ;2、BF较高的 IC神经元的潜伏期与 BF较低的神经元的潜伏期之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3、用低 MT和最大放电率指标检测 IC神经元的方位特性发现 ,在神经元的最敏感角度展现出低 MT和高放电率 ,虽然最佳敏感角度的分布随频率段而不同 ,但绝大部分神经元的最敏感角度位于对侧 ,其中以对侧 60°所占比例最大 .用低 MT指标所确定的最佳敏感角度  相似文献   

10.
大鼠丘脑中央下核神经元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丘脑中央下核(Sm)神经元对伤害性机械刺激,手针和电针刺激的反应特性。方法:在麻醉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Sm神经元对上述刺激的反应。结果:大多数对手针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一般地也对伤害性皮肤或肌肉机械刺激发生反应,这些神经元也对电针刺激穴位发生反应,其反应随刺激强度、串长或重复次数的增加而加强,揭示针刺与伤害性机械刺激具有相同的属性。结论:Sm可能在针感形成及针刺兴奋细胞纤维产生的镇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