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海以"四个中心"建设为战略核心外,还应当将建设世界级创新中心城市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是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一种城市发展形态,是城市发展走向知识化和高级化的产物。真正的创新型城市,不能仅仅限于科技范畴的创新,而是强调创新是发生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范畴的复杂的系统活动,结合城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建设正深入推进,通过多项举措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发展高地,把人工智能作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打响上海"四个品牌"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先战略。聚焦国家战略,2018年,上海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国家重大任务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战略布局和攻关力度不断强化,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提速,一  相似文献   

3.
上海要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人事体制,构建上海国际大都市人才市场,使上海变成一个"人才富矿",成为以集聚国内外高级人才为主体和新移民社会。要像构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一样,构建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为大步迈向21世纪做好人才方面的准备。到2010年,把上海建成人才高度集聚、人才流动合理、比较利益显著、成才成业机率大、知识产权有保障的国际人才交流中心。这是日前从"迈向21世纪上海人才资源开发战略与对策研讨会"上传出的信息。上海市副市长徐匡迪在会上充分肯定了迈向21世纪上海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他强调:迈向21世纪,建立上海国际人才中心,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在观念上要有新思路,要改变"见物不见人"的观念·把树立人才资源作为上海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开发人才资源作为上海发展的基本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上海新的人才体制,其基础初依托是:建立双向选择机制,构建人  相似文献   

4.
正开放,是上海这座城市最大的优势。在明媚的春光里,上海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相继发布,上海已然听到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冲刺号令。无论是国家规划还是上海的发展要求,"十三五"时期的上海都将立足长远,跳出地理范围的局限,把未来三十年发展与"十三五"规划紧密衔接,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争取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战略性、  相似文献   

5.
小雪 《华东科技》2005,(3):18-19
时不我待:发展才是硬道理上海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时不我待,上海抓住了一次又一次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这些创新和突破,不断地推动着上海的持续快速发展。但维持高速发展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创新再造能力,这样上海发展才会有后劲有持续力。面对挑战和新的契机,发展才是硬道理。正是得益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20世纪90年代,上海经济发展出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经过10多年的努力,上海这座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巨变,实现了“后来居上”的期望。上海确立了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按…  相似文献   

6.
正会展是会议和展览的总称。作为一种带有文化性质的经济服务型产业,会展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播的驱动者。"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不断加快,使得北京市会展业迎来诸多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科技节创办于1991年,是我国首个、全球第二个由政府主办的科技节。201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上海科技节做了全面改版升级,其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目前,上海科技节已成为继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之后的又一重大城市品牌活动,是实施科创中心战略、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重要活动载体。5月19日—26日,8天时间、1600多场精彩活动为公众献上了  相似文献   

8.
正"5·25"——对于上海来说是个意义非凡的日子。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25日考察上海时所提出的上海要在原有四个中心的基础之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已两年又两个月了。两年走来,上海在建设科创中心的道路上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概念提出、蓝图设计再到具体推进的跨越;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意见》、《关于本市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起,上海通过连续两个三年计划的实施,推动城市信息化功能发展与转型,为智慧城市的功能打造和实现奠定了雄厚基础. 2020年,上海在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功能框架的基础上,发挥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和高度外向型社会结构的优势,通过智慧城市的合理规划,应对特大型城市治理和高度城市化带来的诸...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市政府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支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强化保护、促进运用、完善服务、推进改革"等四个方面,《意见》提出了12条具体措施,将知识产权战略贯穿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过程,使上海成为亚太地区知识产权申请审查地、知识产权纠纷仲裁与诉讼首选地之一。具体配套政策如下:一、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最新消息,《关于本市推进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于2018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建设功能型平台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经济、塑造发展新动能、提升科创中心集中度和显示度的重要举措,是上海科创中心"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表示,区别于以往建立的细分领域的平台,功能型平台是综合性平台,与上海原有的平台是协同发展的关系。当前,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很重要的禀赋或优势是上海的综合能力,功能型  相似文献   

12.
正贯彻党的十九大部署要求,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把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优先布局方向。上海市制订了《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推动人工智能成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引擎,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注入新动能。  相似文献   

13.
活力上海     
《科技潮》2004,(B08):14-15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6000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上海一直是一个经济活跃的城市.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就成为中国棉纺织手工业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对亚太知识竞争力的评价,从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角度,我们有四个方面的建议。充分利用国际要素打造上海科技创新新高地上海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科创中心战略的实施为上海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必将对上海乃至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增加新的动力。目前,全市上下正在积极行动,全力向着预定目标前进。但这还不够,还应当调动国外的力量参与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要素和国际市场。上海《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  相似文献   

15.
正时任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张鳌认为上海科技创新政策阶段的划分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相适应,主要为五个阶段:全面恢复重建科技工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以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阶段。时任上海市科委秘书长徐美华指出上海科技创新政策的七大里程碑,包括科技体制改革决定、科教兴市战略、成果转化18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以及科创22条等。  相似文献   

16.
"两山夹一川"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兰州沿河发展的狭长的带状城市布局,以旧城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合城市发展的需求.兰州的空间发展模式应从现在的"外溢"式发展调整转向为"跨越"式发展,可向5个空间方向发展,坚持"带状组团分布,分区平衡发展"的原则,以形成"一河、两城、八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正>"互联网+"、大数据、云存储……21世纪注定是个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大爆炸时代,仅仅十余年,很多企业已完成了从MB时代到TB时代的转变,现在正追赶着迎接PB时代。坊间常说,大数据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新石油,得大数据者得天下。历经三次转型升级之后,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园区经济"的领头羊,上海市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以下简称"市北高新")已成为沪上唯一的大数据产业基地和云计算产业基地,是什么原因使其  相似文献   

18.
上海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面积6340.5平方公里,共有19个区县。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中国现代工业的重要基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以全面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为目标,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为着手点,重点发展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和房地产六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科技和体制创新,使国民经济持  相似文献   

19.
上海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具有加快推进工业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信息化成为国际性潮流已近十年,上海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一直以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为追赶目标加快建设,提出把城市信息化建设作为基本战略之一加快实施,这  相似文献   

20.
正张江科学城将成为上海"十四五"重要的增长极,并对标全球顶尖的科学城、科学中心,为推动上海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张江,已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一大代名词。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正全力强化"四大功能",其中之一便是: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突出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突出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提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上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