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在人文生态视域内,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所蕴涵的核心人文生态美学思想,在于其诗论始终贯穿天人合一的宇宙论,倡言"饮之太和"之说本质上是建构了主体和谐生态人格美的理想内涵和范型,并提出了理想生态人格美的实现途径,在诗文创作中描绘出人文生态人格的美生境界。这些思想和创作倾向无疑在古代诗论家中具有典型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贾岛诗歌中的禅意象和苦意象构织了一个较为多意的诗歌意象世界。贾岛也在这两类意象的建构下体验着生活、生命的意义 ,并使接受主体透过这些意象来洞察他诗歌世界中所蕴涵的心性及人文意蕴。在社会、个人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 ,这两类意象加载的不仅仅是客观实物的现实反映 ,更体现着其诗在人本化态度的关照中所深藏的在“禅”意回归后超越“苦”境的生命凝结。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死亡观集中体现在生命相对论,自然本体论和精神超越论三个层面。其美学思想是在人向自然生成的动态过程中,以“道”和“德”两个美学范畴为基础,借助精神外在和内在无限超越的双向统一,建构超越时空有限性的美学死亡观,使死亡的忧惧感化为精神的至乐感,回归“道”体的本原状态。  相似文献   

4.
生态论理对传统伦理的超越是以对“主体”范畴的重构为逻辑起点的;其内容包括:生态主体与现代理性的结合;道德规范与“生态语境”的嵌合,以及价值指向递进到生态整体的层面。同时,超越并不意味着抛弃而是在更宽广“意义框架”中的理解和定义,而这正集中体现在“主体”手段与意义间的模式转换上。  相似文献   

5.
工程教育实践问题是各国工程教育改革关心的核心内容之一,人类学的学科理论和田野工作可以为此提供借鉴方法,并蕴涵工程教育发展中所亟需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学既是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呈现,也是人类在生存困境中所进行的精神突围。在这种精神活动中,始终灌注着自由的理想。西方文学精神发展的历程表明,西方人文主要以“理性观照”和“神性启示”两种方式达成自由。“理性观照”是以人的实践活动来求得人的解放与自由,这有理性主义与物体主义两种表现形式;而“神性启示”则在关于人生存的追问中,将人放在超验语境中言说人的存在,它呈现为上帝启示信仰和精神超越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介绍贵州屯堡文化及其村落的特点,展示了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意蕴和社会经济价值,说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屯堡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阐述了当前屯堡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提出了屯堡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总路径:"以自组织为基础,他组织为引导,保护与开发并举,人文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论述了政府、屯堡居民、学术界、社会组织和企业等社会各界,在屯堡文化村落保护与开发路径中所应有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8.
1998年,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上百名大学校长在讨论“21世纪的大学”主题时,几乎一致强调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的见解更是一针见血,他说“大学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文过程,是有关价值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信息或知识。”今天,进行这种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尝试,正是我作大学教师十多年来立志努力的一个方向。下面就结合医学专业教学进行人文教育谈谈我的观点。首先,我认为科学与人文融合统一,要从知识入手。为此,在讲授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介绍学科专业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高校德育的生命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德育对生命的本质关注。它不仅体现德育使命对主体当下生活世界的人文关怀精神,而且在哲学视角,也关注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在价值世界的确立中实现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从“知天畏天”的生态伦理观;曲成万物的生态生成观;保护万物的生态实践观;万物一体的协同进化生态和谐观四个方面来分析儒家的朴素生态世界观,以期阐述儒家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并指出,它所提供的生态智慧为当今人类怎样同自然界和谐共处,走向共同进化的新文明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1.
明代贵州詹氏家族墓志反映了各类汉族移民之间的生态关系。因相似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认同,他们易于联结,从而形成较为强大的博弈力量。汉族移民之间的联动,一方面巩固和加深了汉族家庭伦理观念,因其力量强大而得以保存;另一方面,因其"优越"的自闭姿态,阻碍了民族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12.
当代人类陷入了空前的生态危机,人类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迫使人类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发展模式以及生活方式作全面、深刻、痛苦的反思。同时,生态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当今社会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性学科。生态文学就是当代生态思潮与文学的结合,它是跨学科、跨文明的文学研究,批判性、超越性、和解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三江是个县名,全称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属广西柳州市管辖。侗族的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与其他少数民族占山而居、依山建房不同。侗寨大多修在河溪两旁,临水而居。因此,凡有侗族聚居的地方就必然有桥,许多桥上还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走马,又可避风挡雨,所以又称风雨桥。  相似文献   

14.
两晋盛行改葬之风,其改葬原因不似古礼单一而较为复杂。两晋礼家从探讨郑玄王肃改葬服观点着眼对当时改葬服现象进行了议论,表现出了超越郑王观点的倾向。两晋礼家对于郑王之学的超越反映了晋人重服的文化心理,同时也体现出了两晋礼学重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经历了一个多世纪(1840年至1949年),内涵异常丰富。从总体来看,除明显的保守性、曲折性外,其主要特征还表现为时代性、超越性及其互动。时代性包含思想主张、具体实践、社会现实;超越性涉及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与超越现实客观条件两方面。二彼此相连,相互激荡。其互动体现为趋同与异趣。前表现为近代转型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而后则显示二时空异位、内涵相异和侧重点有别。它们反映了这一转型的必然性、急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6.
公园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开敞空间,扮演着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角色.这体现在公园设计中除了应注重其生态及美学价值外,规划中更应深入挖掘其各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以文化景观为灵魂的遗址公园就是很好的一种形式.通过以三国遗址公园为例,本着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遗址本体的原则,探讨意向设计手法在公园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凸显自然与历史交融的景观特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在从农业文明向工商文明和信息文明、生态文明过渡的重要转型期,不仅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会产生结构性变迁,也会在审美心理、审美文化和艺术样态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具体表现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时代文化、职业文化、城乡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教育文化等领域及其艺术反映形式中.对不断萌生和变革中的当代社会文化作审美分析,以文化生态审美观念促进社会文化系统在巨变中保持要素互补、结构均衡、功能协调,实现文化生态平衡,会利于中国社会在快速转型中维持良性运作、稳态进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茶与咖啡是风靡全球的两大最重要的饮品。茶,包含中国多种文化元素;咖啡,代表西方多样的文化精神。这两种饮品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两种文化的碰触,折射出两种文化的差异与内涵。从茶与咖啡的起源、传播,所承载文化等方面对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做以比较。来论证中西方文化全面、立体的交融趋势。  相似文献   

19.
拉祜语颜色词的语义特征主要体现在修辞性、文化性、民族性上。修辞性为文化性和民族性奠定了基础,民族性是修辞性和文化性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语义特征分析法来研究拉祜语颜色词对拉祜语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西藏报告文学作品为对象,从文化角度对作品中人物的活动进行分析,指出这些人物的活动是对人的生命存在的文化价值的追求,他们的“超越”是对“不完满”的“现状”的“改进”和“改善”,其终极目标是真善美,并简要分析了他们这种追求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