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NdFeB磁性材料化学镀非晶态Ni—W—P合金及其相转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NdFeB磁性材料表面施镀非晶态Ni—W—P合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对Ni—WP合金镀层的组织形貌、结构及其相转变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是由大量不同尺寸的颗粒状或胞状突起组成,随着热处理温度逐渐升高,镀层结构由非晶结构逐渐转变为晶态结构,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晶化转变温度范围为350~380℃.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非晶态Ni-P合金,研究了非晶态Ni—P合金的组织结构转变过程。结果表明,非晶态Ni-P合金的磷含量影响其晶化转变,磷含量小于11.0%,晶化相为f.c.c Ni,大于11.0%的则为Ni_3P,其过程类似过冷液体的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制得Fe-Zn合金镀层的基础上,研究二元非晶态Fe-Zn合金的显微硬度随镀液中的ZnSO4/(ZnSO4+FeSO4)的比值、热处理温度及镀层结构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随着镀层中Zn含量的增加,镀层的显微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在ZnSO4/(ZnSO4+FeSO4)比值为0.47时达到最大值。在热处理过程中,非晶态镀层在400℃开始晶化,此时镀层的显微硬度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 D S C) 和 X 射线衍射法( X R D) 研究了快淬 Nd Fe B合金的晶化行为。非晶态 Nd8 .5 Fe86 B5 .5 合晶化由三个过程组成,各转变有效晶化激活能分别为4 .8e V、15 .2e V 和5 .4e V。非晶态 Nd7 .5 Dy1 Fe85 B45 Ga2 合金直接由非晶态转变为α- Fe和 Nd2 Fe14 B 相,有效晶化激活能为5 .8e V。  相似文献   

5.
镍-钨-磷合金化学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对镀层成份和沉积速率的影响规律.用XRD、SEM、EDS和XPS等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了合金镀层的结构、表面形貌、成份及镀层中元素存在的价态.结果表明,用这种工艺可成功地制得Ni-W-P三元非晶态合金.非晶态合金中Ni、W、P均以零价态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6.
化学镀镧钴磷合金薄膜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化学镀La-Co-P合金的方法.经过前处理,在最佳参数条件下,利用化学镀方法得到了非晶态的La-Co-P合金薄膜,通过差热-热重分析仪分析了温度对薄膜镀层结构的影响,利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EDS(X射线能谱)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晶化温度对镀层结构、耐腐蚀性以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氩气氛下,经过不同温度的热处理,La-Co-P合金膜从非晶体转变为晶体,在铜基体表面上形成了光滑的La、Co、P合金晶体薄膜;经过高温处理的镧钴磷合金薄膜在质量分数3.5%的氯化钠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磁性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非晶态Fe-Mo-W-B四元合金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屯镀层的结构,样品的磁损耗的由交流互感电桥原理测量,结果表明:具有较宽形成玻璃体能力的成分区域同时具有较低的磁损耗,与Fe-Mo-B非晶态合金镀层比较,W元素的加入并不明显改善镀层磁损耗,同时研究了样品在逐步退火过程中磁损耗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电沉积方法制备了非晶态Ni-S合金,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是晶态Ni-S合金的晶化温度、晶化过程和晶体结构的转化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镀层在380K有少量Ni发生晶化,在440K发生3Ni+2S生成3Ni+25生成Ni2S2的反应和大量Ni的结晶;最终在镀层中形成了热稳定性较高的Ni+Ni3S2混晶结构。  相似文献   

9.
纳米Al2O3粒子增强化学镀Ni-P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化学复合镀制备纳米Al2O3粒子增强Ni-P复合镀层,并对所得纳米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和透射电镜分析(TEM)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在复合镀层中含量较高且分布均匀;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表明,粒子没有改变复合镀层镀态结构(非晶态),但使得复合镀层晶化温度降低.根据等速升温和等温的DSC曲线对化学复合镀层的晶化过程做了动力学分析,晶化表观活化能和Avrami指数均有降低.在230℃热处理24h后,化学复合镀层发生晶化析出Ni3P,而同样条件下的Ni-P合金保持非晶态.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值比化学镀Ni-P镀层明显提高,热处理后镀层晶化硬度值大幅提高,400℃热处理1h后达到最高值(HV50超过1150)。  相似文献   

10.
用化学法制备了Co-B、Co-Cu-B及Co-Ni-B非晶态合金,电子衍射表明合金为非晶,透射电镜证实合金是粒径约20nm的球状颗粒。以示差量热法及X衍射分析研究了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晶化激活能及晶化行为。结果表明:激活能数据能从能量角度解释Co-B热稳定性高于Co-Cu(Ni)-B;非晶态合金的晶化过程是随处理温度升高而逐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镁合金表面得到保护性镀层,通过实验研究了镁合金化学镀Ni的镀液组成及不同参数对镀速的影响.盐雾实验测定了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镀层具有较好耐蚀性;热震实验和弯曲实验测定了镀层的结合力,结果表明镀层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力;镁合金的以上性能和镀层的硬度表明,经过这种工艺处理的镁合金,能满足一般工业对其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聚氨酯泡沫化学镀镍的工艺条件,其中包括除油、活化和化学镀镍溶液的配方及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一种铝及铝合金化学镀镍新工艺,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探讨了镀前预处理液、光亮剂、络合剂、工艺条件对镀层质量的影响,所得镀层结晶细致,光亮度好,结合力好,镀液使用寿命长,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AM60镁合金上两种化学镀镍方法及镀层耐蚀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种在AM60镁合金上化学镀镍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硫酸镍为主盐的溶液中和在碱式碳酸镍为主盐的溶液中,在AM60镁合金表面均可沉积出化学镀镍层.从硫酸镍溶液中沉积出的Ni-P合金镀层与从碱式碳酸镍溶液中沉积的镀层相比,磷含量更高,晶粒更为细小,镀层更均匀致密.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两种镀层自腐蚀电位均接近-0.4V(SCE),硫酸镍体系化学镀镍层钝化区间更为明显,耐蚀性能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15.
“两步”法镁合金化学镀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硫酸镍为主盐,研究了镁合金"两步"化学镀镍工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仪检测镁合金"两步"化学镀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及相结构,利用增重法研究了化学镀速度,并通过锉刀试验评价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在直接化学镀4min后可以实现以硫酸镍为主盐的第二步化学镀镍;"两步"化学镀层为高磷非晶态,表面光亮,耐蚀性良好;且镀层与基体结合力好·"两步"化学镀不仅其镀速快于单一直接化学镀,而且可以优化镁合金化学镀速度与相结构的结合,有效地调整镀层磷含量分布;以硫酸镍为主盐"两步"化学镀能降低镁合金化学镀成本,提高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浅谈化学镀前活化工艺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龚凡  王滨生 《应用科技》2002,29(3):59-60,63
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化学镀前活化工艺的发展状况,介绍了胶体钯活化工艺的改进过程,例举了用非贵金属配制活化液的基本物质。  相似文献   

17.
在优化设计的化学镀基础镀液中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SiC颗粒,研究在45#钢表面制备具有纳米SiC颗粒增强的复合镀层及形成机理.利用SEM,XRD和显微硬度计等方法对实验样品的组织结构、形貌、显微硬度及其镀层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Ni-P,Ni-P-SiC镀层镀态时硬度分别为572 HV,649 HV,热处理后其表面硬度在400℃时达到最大值1 045 HV和1 341 HV.纳米SiC颗粒在镀液中不参与化学反应,只是与化学反应所产生的Ni和P共同沉积在镀层中起到了复合强化的作用.Ni-P-nano-SiC镀层的生长机理是按层状方式生长,生长方向垂直于钢基体表面.纳米SiC提...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SBS-g-AA阳膜表面无钯活化的化学镀镍方法,化学镀镍条件:活化时间为20~30 min,还原时间为15~25 min,施镀时间20~30 min.SEM图说明Ni原子以球状微粒沉积于SBS-g-AA阳膜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