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清照词作因其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被称为“易安体”。对于“易安体”的特征,历来意会者众,详析者寡。细加分析,“易安体”的个性化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明白晓畅的语言;和谐优美的音律;柔中寓刚的风格;尽而不尽的韵味。  相似文献   

2.
易安体的形成,除去个人遭际,生活环境艺术追求等因素,我认为最重要一点是历史传承;文学的继承和创新.翻开李清照的《漱玉词》,细细咀嚼,你定会从中悟出艺术三昧,易安体绝非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前人的文化艺术成果之上的.李清照虽主张“词别是一家”,但并非真的不去吸收诗、文人词,下面我就李清照词的继承与创新加以分类:(一)借鉴前人诗词中的意境“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绎唇·寂寞深闺》)一句,就是运化唐·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句,其意境是相同的.易安为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根据自己独特的生活感受,只改二宇.韦词“离”与“别来半岁”意义重复.易安改为“柔”宇,突出表现女主人的多情善感,感情脆弱,禁不住离别造成的打击,极为切当而传神.“缕”字较“结”字更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愁思的千头万绪,心情的缭乱不堪.尽管易安于前句写出女主人深闺索居的苦况,但何以如此,是蕴藉含蓄的,这较温词的一览无余更有韵味.  相似文献   

3.
充分利用"体语"艺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体语"艺术的主要内容以及"体语"在读者工作中运用的必要性,提出了图书馆读者工作中提高"体语"艺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似之似”是中国艺术传统的一个重要命题,清代石涛的《画语录》从其艺术本体范畴“一画”出发,赋予“不似之似”这一传统命题更加深刻、明确的美学意蕴,对传统绘画追求“气韵生动”的审美理想重新作了概括和阐释,进一步强化了“自我”在艺术创造中的地位,使之更具明显的主体个性,从而使传统山水画的美学追求得到更深入的阐释和发展。石涛美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赞”体分为两类,即“褒赞”与“附赞”。“褒赞”之“赞”为“赞美之辞”;而“附赞”之“赞”仅为在章后补充说明或总结全内容的体形式,不含褒义。二之所以不同是由“赞”的训诂意义的衍变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逸的精神源于老庄的道家思想,最富有传统美学意味。庄子“逍遥游”其实就是“逸”的精神的反映。中国书法“逸品”的最初的逻辑起点正在于此。逸品的四个特点:第一,隐的状态,虚的品格,模糊的趣味;第二,遗世独立,不随波逐流的艺术倾向;第三,完全自由的豁达的精神境界;第四,以简为尚,炫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艺术定位。  相似文献   

7.
庄子之道是“生命之道”,庄子的体道工夫其实是对生命的感悟与体验。庄子在无主观自觉意识的情况下,不期然地通向了审美之路,而庄子所梦寐的生命境界之提升得以实现,体现出独有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艺术主体所养之"气"包括生理之气、心理之气、道德品质、精神人格之气,还包括艺术家创作前的精神状态。艺术主体所养之"气"的不同,转化为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气"就是人对自我本能、自我生命的体察,从而以自我生命去体合宇宙生气流行的大生命节奏。从文艺创作和批评的角度看,艺术家"养气"就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他在力求把握和艺术地表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9.
西周晚期之前“先”、“生”开始连用;战国晚期,“先生”开始有发展成为称呼语的趋势;西汉时期,“先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表示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的称呼语,同时也被妻子用来作为对丈夫的称呼语;宋元时期,“先生”已经成为今天称呼语“老师”的代名词。当前,“先生”无论是作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语还是作为区别性别的称呼语,其意义已经完全虚化。  相似文献   

10.
金初词坛上的“吴蔡体”以吴激和蔡松年为代表,吴蔡二词皆清健骨力,属于豪放一脉。吴词“运化前人诗句”,以“哀惋清朗”的词风抒发“故国之慨”;蔡词则追和东坡,以“俊逸清旷”的词风表现身宠神辱而欲超尘脱俗的情思。吴蔡体分别以吴、蔡为核心,先后存在两个次群体;追源溯流则可将吴蔡体与苏轼、元好问视为一个泛词派,与苏辛词派一枝而二朵。吴蔡体不仅对金代词史的发展,甚至在中国词史的演变中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