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明朝总结了历代政治统治的得失,建立了一套高度完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尤其是司法、监察制度可谓空前严密。凡遇重案,三法司会审,九卿廷鞫,皇帝亲自裁决,旨在“推情定法,刑必当罪,狱以无冤。”然终明之世,重大冤案却远甚前朝,李福达案即为显例。故嘉靖时刑部尚书郑晓说:“明代大案多枉。”明代何以出现多枉大案呢?对此,以往学者论述中虽颇有涉及却并未系统阐释。本文试从李案出发略作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知县的选拔和任用是古代官吏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项制度。明代知县的选任制度基本上沿袭了前代的规定,当然也结合明代的实际做了稍微的变动。本文以山东为倒探讨明代知县的选人制度:第一,明初山东知县的选拔制度是荐举和科举并存,任人唯贤;明中后期,主要以科举制为主,遵循出身资格。第二,明代知县的任用实行地区回避、邻省就职的制度;明朝规定知县的任期为九年,实际上明中后期平均才三年,甚至更短。第三,曲阜是全国的特例,知县由孔氏家族荐举孔家后人担任。  相似文献   

3.
“无讼”思想源于先秦道家、法家、儒家的思想,明政府亦在徽州民间倡导“无讼”之理念;徽州地区大量“健讼”行为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体现出明代国家存在着制度规范与实际运作不统一的弊病。  相似文献   

4.
明代前、中期唐诗选本选录刘禹锡诗歌数量甚少,刘诗接受度不高,甚至一度陷入低谷。至明后期,刘诗选录数量才略有增多,但其地位仍低于白居易、元稹等中唐诗人。明人对刘禹锡诗歌的接受以七言绝句为主,对其律诗、古诗则多有批评。刘诗在明前、中期的接受整体“热度”低,与“和而正”“崇盛唐”社会思潮及“正变”观念密切相关;明后期文化思潮趋向多元,中晚唐诗歌重受选家关注,故刘诗接受度出现起伏。  相似文献   

5.
土司制度论     
“土官”与“土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土官”一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词语,宋代开始成为统治少数民族的官职、官员的称呼。“土司”一词的原意是指统治少数民族的官府衙门,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出现。“土司”分为文武两个系统。明代中叶以后“土官”与“土司”被混同了起来。土司制度是以设置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机关——土司为中心而实施间接统治的政治体制,因此它不应称为“土官制度“,而应称为“土司制度”。  相似文献   

6.
明《贾室杜孺人墓志》出土于河南省沁阳市。墓志记述了杜孺人的生平及其夫君贾文洪的家世。志文反映了明代卫所制度的创建,体现了古代“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间接地印证了方志、史书关于明天顺元年(1457)怀庆大水、河决的记载。志文所栽许衡七代孙武功知县许泰和、临洮知府萧守身及墓志撰文人礼部右侍郎何瑭、书丹人广平知府吴守中等,均为明怀庆府人,可时方志、史书起到印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代汉语音韵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文章以明代竞陵派代表钟惺、谭元春的韵文为研究对象,运用韵文用韵研究法,以《广韵》音系及明代通语韵系做参照系,联系现代天门方言,分析出明代天门方音的如下特点:“in、δn”与“iη、eη”不分;“i”与“ι、ι有分离趋势;入声韵尾处于数而合一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宦官之祸影响及清季.然而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却设立了宦官衙门——史称“十三衙门”;康熙皇帝即位后,迅即取消了十三衙门而设内务府,避免重蹈明亡之辙.本文主要研究顺治帝设立十三衙门的原因、情况及结果.  相似文献   

9.
由于三司制度的弊端及社会现实的需要,到明中叶,巡抚制度终于取代了三司制而正式确立,巡抚成为节制三司,总领一方的封疆大吏。尽管巡抚位高权重,然而在明政府严密有效的层层制约机制下,巡抚只能俯首听命于中央政府,而不可能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对立面。明代巡抚制度对清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明代巡抚及明政府对它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三司制度的弊端及社会现实的需要,到明中叶,巡抚制度终于取代了三司制而正式确立,巡抚成为节制三司,总领一方的封疆大吏。尽管巡抚位高权重,然而在明政府严密有效的层层制约机制下,巡抚只能俯首听命于中央政府,而不可能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对立面。明代巡抚制度对清朝的地方行政组织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科基制度对明代绘画艺术的影响.首先,作者认为明代政府选官制度上重进士出身轻杂途入仕的作法。是造成明代宫廷画院制度特色的原因之一:其次,从画家人数上分析.科举制度录取的严格,迫使不少“累试不第”的文人流入绘画的队伍中,扩大了画家人数的总量。再次.考中举人的或文人的在为官之余的绘画创作,增加了绘画作品的数量。举人和进士加入画家的行列,也提高了画家队伍的文化素质,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宗室的分封制是明代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包括八等爵位,性质与先秦分封制相比已有很大区别。在明代,宗室与政治的关系前后期变化极大。针对这个问题,明政府对之进行了改革,但并未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作为明代儒学殿军,刘宗周在学术上开浙东学术中兴之局;在道德上与黄道周并为明季道德完人。他继承东林学派顾宪成、高攀龙的“格物说”,倡导“慎独说”,成立证人社,与陶爽龄展开工夫与本体的论辩,力图扫除王门后学“以禅诠儒”的空疏之弊,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副词“回头”大致产生于明代,成熟于清代,其词汇来源是古汉语中的动宾词组“回头”。导致“回头”虚化的原因主要有结构形式、后续成分的变化、语义泛化、认知心理因素、语用频率的提升等。  相似文献   

15.
王世贞是明代杰出的史学家 ,他的史学理论影响深远 ,反映了明中期史学思潮的基本特点。其崇尚直书实录、重视史料考辨、“信而好古”思想、社会发展史观等方面的史学理论 ,具有时代特色和进步意义 ,反映了王氏史学的深刻内涵及明代史学的发展趋势 ,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6.
曹端是明初著名的学者、理学家,其学以躬行实践为务,而以存养性理为大端,对理学重要命题多有修正、发挥,被“论者推为明初理学之冠“.曹端的理学思想对明代有很大影响.拟从太极与理气论、心性论、主敬立诚的功夫论等三个方面,论述他的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炎黄子孙繁衍至今,人口众多,人才辈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原因虽多,但其婚配制度由野蛮而明,由愚昧而科学,实居其一。本对中国历代婚配制度及状况作了论述,从而证明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8.
贵州在明代建省后,明政府对贵州行使统治权主要靠军事力量来维持的,这种状况使军队成为汉人在贵州活动的主要力量.由于自身的贫瘠、落后,贵州驻军的军粮又主要是从外部调进的,因此,军粮问题实际上是明政府在对贵州实行统治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为较准确地把握明政府对贵州统治的情况,考察其在贵州驻军的数量,及各个时期所需军粮数额,以及军粮的贮存和运输,便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笔者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初步考察,以求教于方家.一、明代贵州卫所数及其所需军粮明代在贵州设置卫所的数量,一般认为是18卫2所(指崇份以前…  相似文献   

19.
明代初期山水诗可以胡应麟《诗薮》按地域别为吴派、越派、闵派、岭南派、江右派五个创作群体。越派与吴派的山水诗成就高于其它三派,刘基、高启分别是其代表。明兴盛时期的“台阁体”其山水诗无明显政治目的,以冲淡闲雅为宗。时代中叶的复古派也不乏好的山水作品。明代晚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比以前愈益亲密,人们的山水审美意识更进一步深化,遗憾的是此时的山水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方面。  相似文献   

20.
“建国自治军”及“临城劫车案”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城劫车案”:单向度?还是多面体?“临城劫车案”是1923年5月6日发生在枣庄境内津浦路临城——沙沟站之间的一件大案,这一以劫持洋人要挟北洋军阀政府,从而解除事件的主体—一孙美瑶“山东建国自治军”所面临困境为目的的政治事件,牵动了美、英、法、意、葡等列强,给北洋军阀政府造成了极大的被动,因此国人视为民国大案。案发后全国震动,报纸连续刊发事件动态,各方面人士纷纷发表言论,或斥北洋政府剿匪无能,或斥其逼良为匪,更有将军阀亘视为土匪.称“今日的军阀是明日的土匪”的……作为近代史中发生于民间的一件具有传奇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