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建立了考虑实际地形、地质条件影响的整体重力坝有限元模型,分别以规范反应谱、场地反应谱为目标谱合成了设计地震、校核地震下共4条人工地震波,然后对该整体重力坝模型在4种工况下进行了时程动力分析,并对坝体关键部位的主应力按极限状态公式进行了强度验算,结果表明:在该设计、校核地震作用下,高混凝土重力坝整体抗震性能比单个坝段要强,坝踵垫层混凝土和上、下游折坡处材料抗拉强度均满足要求;坝趾的抗压强度也满足要求,并且具有较大的安全裕度;场地谱人工波的计算结果与规范谱人工波的结果很接近. 相似文献
2.
曲线梁桥的抗震加固是一项繁琐的过程,文章用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对此类桥型进行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和非线性静力推倒(push-over)分析,并针对此桥建议了加固方法,便于设计人员在相类似的结构中采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年地震的频繁发生,各地建筑物受到了或轻或重的损坏,抗震加固成为研究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制定了新的抗震加固规范和建议。在震区的多层框架结构由于当地抗震烈度的提高同样需要进行加固。该文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抗震加固的研究背景和地震知识的相关理论,包括地震的类型,成因和强度等。其次讨论了钢筋混凝土抗震加固的原则,论述了目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给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抗震加固时应考虑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固方法将来可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的原则,本文分析了目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传统方法及新技术,提出了抗震加固方法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梁朝业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3)
讨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的原则,论述了目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方法,给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抗震加固时应考虑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固方法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普通钢筋混凝土规则框架的弹塑性地震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编的非弹性动力分析程序对严格按我国规范设计的不同烈度区规则框架结构进行了多波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修订后规范加严小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控制条件可明显改善结构在大震下的位移反应;按修订前、后规范设计的9度区框架在大震下均形成了以梁铰为主的塑性耗能机构,预计能较好满足预定的抗震性态要求;按修订前规范设计的8度区二级抗震等级框架在大震下形成了其塑性耗能机构以柱铰为主、并存在出现层侧移机构风险的不利反应状况,按修订后规范设计的8度区框架的反应性态有所改善,但形成的塑性耗能机构中柱铰仍然偏多,表明其柱抗弯能力增强措施仍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7度区框架的抗震性态比8度区框架略好,但抗震措施对柱的保护仍然不够,其柱抗弯能力增强措施也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按照杆系模型的基本理论,采用时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结构的弹性地震反应,根据分析结果,得到:钢筋混凝土巨型框架地震作用下的侧移曲线为弯剪型;主框架梁和柱的刚度对巨型框架弹性地震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其规律为“双曲线”型,即保持其他参数不变,随着主框架梁柱刚度的增大,结构侧移减小,其减小的速率会逐渐减缓,次框架梁和柱的刚度对巨型框架的弹性地震反应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在VII度设防烈度下,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的标准和方法对观音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泄水坝段进行三维有限元动力计算。分析其地震动力响应,泄水坝段坝趾、坝踵及进水口、泄水口的应力、应变状况。计算结果表明,坝体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楼梯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大型结构软件ETABS设计了1个不含楼梯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和2个包含楼梯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分别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对3个模型进行了弹性地震反应对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楼梯明显改变了结构的抗侧刚度分布、振动模态及梯间框架柱内力分配比例等,其影响因楼梯中间平台与梯间框架柱是否相连而异.模型3是一种可行的方式,建议设计时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包含楼梯结构进行抗震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0.
为了在结构层次上对既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进行定量分析,使其更具合理性,本文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了结构薄弱环节的加固补强分析和评估体系,确定结构薄弱单元和薄弱楼层加固的合理目标及加固顺序,并评估薄弱楼层及薄弱单元加固的效果及合理性.本文的结构抗震加固评估分析方法能为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又使抗震加固更具有针对性,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对一处于8度区(0.2g)、III类场地的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布置屈曲约束支撑,利用层间剪力比进行支撑的设计,并采取4种不同的布置方式.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建模,进行固有特性分析、反应谱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通过周期、内力、变形、耗能能力的对比,探讨了屈曲约束支撑不同布置方式的优劣.结果表明:不同的支撑布置方式对结构的刚度贡献也有所不同,耗能能力也有所差异.为屈曲约束支撑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合理布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楼梯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了1个不包含楼梯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和2个包含不同梯段板厚度楼梯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梯-框脱离模型),分别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对3个模型进行了地震反应对比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考虑楼梯参与结构整体地震计算后,结构的振动模态、抗侧刚度分布、及梯问框架... 相似文献
13.
14.
初始裂缝对重力坝抗震安全性的影响不可忽视,甚至成为控制结构安全储备和破坏模式的关键因素.将水平集方法应用到初始裂缝界面的描述及加强单元类型的判别,并与扩展有限元相结合,通过在相关节点的影响域上富集非连续位移模式,描述裂缝的扩展.基于扩展有限元算法研究了不同位置深度和倾角的初始裂缝对重力坝地震全过程中动力性态、最终破坏模式和缝面动力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坝顶水平向位移波动幅值、缝面的张合及最终滑移状态均随着初始裂缝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缝倾角并不作为坝体最终破坏模式的控制因素,坝体的最终破坏形态主要受坝体在地震作用中的应力场条件控制;倾斜向上初始缝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开裂路径的发展,对坝体的地震危害最小. 相似文献
15.
框架结构中框架柱是主要承重构件之一,框架柱自身性能对框架整体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目前研究中乏有预应力钢绞线的加固设计研究,因此限制了该项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对课题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和设计规范,从该项技术加固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框架柱正、斜截面承载力出发,研究了其框架柱抗震加固设计和控制其最终破坏形态的方法。研究表明,预应力钢绞线加固RC柱能够抑制早期RC柱显著提高柱的正、斜截面承载力,抗震方面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柱的延性以及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3根不同足尺碳纤维片材的加固混凝土柱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试验柱的抗剪承载力、柱顶位移、延性、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环绕包裹粘贴加固柱对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力提高较明显,柱的初始刚度增加,柱的变形能力和延性明显提高,钢筋混凝土柱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增强,使柱的抗震性能得到显著改善;二层包裹与一层包裹碳纤维片材对比分析表明,这2种方法对结构影响区别不大,原因在于柱包裹碳纤维提高结构抗震性能主要是套箍作用增加了混凝土柱的约束,且增加层数对增加约束的效应有限。 相似文献
17.
以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反应谱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法分析拱桥在E1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得到桥墩、拱肋的位移曲线及内力曲线.通过两种分析方法的比较可知:在E1地震作用下,无论是纵向激励还是横向激励,反应谱法分析得到的位移、内力曲线与动力时程分析得到的结果基本吻合.由此可知,应用反应谱法分析在E1地震作用下混凝土拱桥的抗震性能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19.
给出了混凝土重力坝动力响应分析的时域有限元法.其中,地震波的输入方法以及无限地基辐射阻尼的模拟方法都是在柱面波动方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方法先通过对无限地基的人工截断获得有限计算域,然后沿人工边界布置一系列弹簧和阻尼器来模拟无限地基,在有入射波的边界上用与入射波速成正比的等效力来实现地震动的输入.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易于实现,并能够保证一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某100 m钢筋混凝土烟囱,建于20世纪60年代,使用过程中发现烟囱局部外壁保护层出现外鼓起壳现象,纵向钢筋因锈蚀体积膨胀造成保护层脱落,其目前的使用状况不仅难以满足正常使用和耐久性方面的要求,并且可能对结构安全造成威胁.基于烟囱的当前状况,首先,根据烟囱实际的使用状况和计算分析结果,对烟囱的抗震性能做出了评价;其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