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证实的方法、历史学的方法、伦理学的方法、辩证逻辑的方法、解释的方法和文体学的方法,对韩愈有争议的墓志进行文化辨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韩愈没有谀墓,他用褒贬的笔法写墓志,是对墓志的超越,具有重要的理沦和实践价值,应该肯定他的这一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周汝昌先生从事红学研究已经整整50年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钻研,他著作等身,享誉海内外,他的成就,是继胡适、俞平伯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他的以《红楼梦新证》为代表的新材料、新观点、新方法突破了新红学的某种局限,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更现实的道路。滥觞于本世纪20年代的新红学,不同于旧红学素隐式的考证的本质区别在于它运用现代的、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红楼梦》,具体来说就是用“历史的传记的方法”、“版本的方法”(胡适语)和“文学批评的方法”(俞平伯语)来推断、考证作者的生平,分析作品里的人物,比照不同的版…  相似文献   

3.
陈兰村的《蒋风评传》堪称中国作家评传的新镜鉴。作者据自己对老同事传主的观察了解、采访对话,心灵相契,"评""传"结合,真正写活了传主鲜明丰富的个性。这种在场者、亲历者身份,这种"一个人和一部儿童文学史"的视角和写法,使得作品既具有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又具有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做为一部以资料为基础结合分析说明的史料书,《江南土布史》的特点在于:史料来源丰富,涉及面广,个别史料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在体例编排上,采用了按语与史料相结合的方式,错落有致,脉络清晰,具有很强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5.
由于褒贬词带有强烈的褒贬倾向,富有表现力,又常带有某种社会文化内涵,在实际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弄清褒贬词的有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从分析褒贬词的传统认识观点入手,主要探讨以下问题:褒贬词的界定问题;褒贬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等三本词典中的处理模式;褒贬词的历史演变问题。  相似文献   

6.
《阐释与重构》是刘克宽先生对当代十七年文学近十年思考的结晶,此书在选题立意上表现出了作者可贵的学术勇气,充分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学术本位和学理个性追求。  相似文献   

7.
梅尧臣作《寄滁州欧阳永叔》诗,古代文学批评界通常认为诗中称赞欧阳修诗歌能继承《春秋》褒贬精神,表达了梅尧臣的诗歌创作思想。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梅尧臣是在诗中称赞欧阳修能以“《春秋》笔法”撰写《新五代史》。误解的原因应是未考虑此诗的写作背景。  相似文献   

8.
中唐悯农诗歌是兼具士大夫身份的文人写下的怜悯民生的诗歌,其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具有文学、思想价值外,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学价值:一方面悯农诗中的一些内容可与现存的史料相印证,以证史之不虚;另一方面悯农诗中的一些内容也可以弥补史料之不足,为研究中唐这一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特选公理杂字》作为古代的字书,又属于明代的"讼师秘本",保留了中国古代有关民间诉讼的重要史料,对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迁变,宋元以来江西之讼风以及民间社会中的法律生活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特选公理杂字》一书的出现并非历史上的个案,而是前有所承,后有所因,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因此,辨析清楚《特选公理杂字》一书的渊源,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史研究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的校史研究论著多为以档案文献为基础的宏观叙事之作,口述历史为挖掘新史料以深化校史研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口述校史研究工作为例,阐述了口述历史在校史研究中的重要学术价值,并提出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几点体会以及工作建议,以期为同行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孙玉明著《红学:1954》是研究l954年《红楼梦》批判运动的一部力作.这部书使读者更加明了:没有毛泽东,就没有这场批判运动.这是一场政治运动而非学术批判,其本质是政治人物借助学术推行思想运动.运动自始至终都体现着学术失落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新红学派又叫考证派红学,是20世纪红学史上最有影响的学派,它有三个代表性人物:胡适、俞平伯和周汝昌,这三个人物都对红学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三个人研究方法和方向不尽相同。三个人代表了三个不同方向,其中俞平伯的文本方向代表了未来红学的发展方向。反思20世纪红学,只有超越胡适,发展俞平伯的红学研究精神,21世纪的红学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文本的核心意向不是情,而是自由。贾宝玉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及其恶劝和意淫人格,无不体现任性自适、洒脱自由的精神意蕴。同时作者将人性自由的渴望寄墨于大观园诸芳。曹雪芹的自由观具有独特、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决不是此前任何文人学士的自由观的翻版。受制于时代和所属阶级,他所倡导的只能是有限自由。  相似文献   

14.
饶道庆著《〈红楼梦〉的超前意识与现代阐释(增订本)》一书,在批评方法和思想内容方面都有所创新。该书对《红楼梦》的“超前意识”的研究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具有宏阔的理论视野,二是善于运用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不仅是一位斐声文坛的诗人,也是一位卓有建树的学者,《伏羲考》便是其学术代表作之一。从文化编码的角度看,后世文献中所载的伏羲、女娲形像,作为上古“龙图腾”的三级编码形态,已和编码前的原初形态有很大距离。作为一位处于新旧历史交替之际的现代学者,闻一多的优势在于既受过中国传统学术的训练,又善于汲取人类学、考古学等新兴学科所提供的知识。经由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与比较,闻一多终于使得伏羲、女娲神话背后的中国文化“大传统”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6.
在红学史上,王国维和俞平伯都有杰出的贡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红楼梦评论》和《红楼梦辨》二者的承继关系尤为明显,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后者不仅对前者有所继承,也有重要发展,因此可以说,新红学的产生与王国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月之原型意象及衍生意象对《红楼梦》从内容上进行解构,认为《红楼梦》的主旨是为全人类的母亲唱一曲赞歌,为封建末世的不幸女性唱一曲颂歌和悲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女性崇拜意识。有关小说内容的其他观点,都应在此之下,这是作者最主要的创作意图。又从月之运行规律对《红楼梦》的结构和情报进行了解构,认为小说仅写了月亮一月运行的四分之一周期,是用月亮的小循环推出社会和家族兴亡的大循环的,所以小说到八十回就是完整的,不存在所谓“遗稿”的“迷失”问题,高鹗续书恰恰是符合曹雪芹的愿意的。月之意象是解开《红楼梦》的一把钥匙,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8.
论斯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自然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色英勇勋章》,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极具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作者斯蒂芬.克莱恩在文中率先探讨了人类的命运和自然的冷漠使得该作自问世后便引起评论界高度关注。评论家趋向于将其视为一部象征性作品。一般认为克莱恩借助象征是为了表达宗教主题。文章试图通过详细分析《红色英勇勋章》表现的自然主义思想主题来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赏该部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9.
浙江大学青年学者黄擎的《文艺批评话语研究:20世纪40-70年代》一书是对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主流文艺批评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该书综合运用了批评话语分析、文本细读等方法,从话语形态、思维方式和批评功能三个层面探析了这段时期文艺话语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隐匿的思维观念等深层特质。  相似文献   

20.
白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白族文化的研究非常重视。《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一书,是一部白族文化研究的力作。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很有特色:一是用文学作统摄,全面观照白族碑刻;二是综合各类文献,以时代新思潮解读;三是以文化为视野,充分揭示碑刻的意蕴。《文化视野下的白族古代碑刻研究》可以当作一种特殊的白族古代文学史来读,也可以当作一种特殊的白族古代文化论著来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