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淀粉渣中富含醇溶蛋白,醇溶蛋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不溶于水.因此,研究其提取工艺有重要意义.以玉米淀粉渣为原料,优化玉米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以物料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其对提取醇溶蛋白的影响.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吸光度为指标,确定了最优条件为物料比1:13、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 h.  相似文献   

2.
采用挤压膨化的方法处理玉米蛋白粉,使玉米蛋白变性,探索提高玉米蛋白粉酶解后肽得率的挤压条件。以物料水分含量、挤压机机筒温度、挤压机螺杆转速、挤压机模孔孔径为考察因素,酶解后玉米蛋白肽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建立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索试验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的挤压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机筒温度为78℃,螺杆转速为175r/min,模孔孔径为8mm,物料水分含量为24.5%的挤压条件下,酶解后肽得率达到74.02%。  相似文献   

3.
以变质玉米、尿素为原料,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制备缓释氮肥.结果表明,决定缓释效果的关键因素--糊化度随模口半径增大下降,产量提高;扫描电镜对膨化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呈均匀网状多孔结构,尿素被膨化变质玉米形成的网状结构包裹;淋溶法测试缓释性能数据表明,释放90%尿素养分,膨化缓释氮肥(变质玉米:尿素=2:3,wt)释放时间约为普通尿素5倍.  相似文献   

4.
玉米蛋白粉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玉米淀粉厂副产品(玉米蛋白粉)酶解,除臭处理后,可以提取食品级天然黄色素和广泛用于食品医药行业的辅料玉米醇溶蛋白,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工业化生产,并可显著提高玉米蛋白粉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5.
以豆渣为原料,通过压差式膨化加工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含量并改善其物性.结果表明:物料水分83%、膨化温度70,℃、处理时间90,min时,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原料豆渣相比从3.9%增加至18.2%.豆渣膨化前后的物性实验表明:膨化豆渣在水溶性、膨胀性和持水性方面与原料豆渣相比分别提高43.5%、37.0%和30.8%.豆渣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表明,膨化豆渣在200,℃以下结构稳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膨化豆渣结构,可以看出其纤维结构有明显的降解.  相似文献   

6.
玉米醇溶蛋白(zein)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天然蛋白质.以乙醇与水的混合溶液作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玉米醇溶蛋白微纳米纤维,研究溶剂组成比例对纤维形貌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溶剂中乙醇与水的质量比为6∶4时,纤维呈圆形且表面有褶皱,当乙醇与水的质量比大于6∶4时,纤维呈带状且表面较光滑;纤维的宽度随着乙醇质量比例的增大而增大;溶剂组成比例对纤维的表面润湿性与力学性能都有影响.研究结果为玉米醇溶蛋白纤维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莲子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技术开发莲子膨化食品.研究了原料颗粒大小、原料含水量、进料速度、挤压膨化温度及螺杆转速等因素对莲子膨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莲子目数大于或等于40目时,莲子膨化较优工艺为:进料速度17~19 r/min,原料含水量14%~16%,膨化温度155~165℃,螺杆转速135~145 r/min.  相似文献   

8.
在比较黑米、黑玉米、黑小麦和黑大豆等“黑五谷”原料经发芽和挤压膨化处理后营养成分变化的基础上,优化了“黑五谷”原料水份含量、颗粒大小、原料配比和天然助膨剂等挤压膨化条件,确定了“黑五谷营养羹”产品的工艺,并评价了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经发芽处理后,黑米、黑玉米、黑小麦和黑大豆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含量显著提高.经挤压膨化处理后,4种原料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黑五谷”原料挤压膨化的最佳水份质量分数为14%、粒度为20目(0.85 mm)、谷物/豆类比为80~90∶20~10、黑粘米/黑糯米比为60~70∶40~30;以黑米、黑玉米、黑大豆、黑小麦和黑芝麻为主要原料加工的“黑五谷营养羹”产品的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矿物质及维生素和氨基酸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均较高,营养全面,结构合理,蛋白质质量分数18%,8种必需氨基酸均高出WHO/FAO模式标准.  相似文献   

9.
以脱脂大豆粉为主要原料,通过SYSLG 32–Ⅱ挤压膨化实验机,在水分含量37%,、机筒温度140,℃、螺杆转速175,r/min的挤压操作条件下,采用单纯形格子点集混料实验设计,研究脱脂大豆粉、大豆蛋白、小麦蛋白和乳清蛋白等复合蛋白的组成对挤压组织化产品特性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复合蛋白挤压组织化产品进行综合评价,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和Scheffe混料回归分析,得到复合蛋白混料实验中原料组成对挤压组织化产品综合评分的评分方程.当挤压组织化产品的综合品质最优时,蛋白原料组成比例为脱脂大豆粉﹕大豆蛋白﹕小麦蛋白﹕乳清蛋白=7.30﹕0.75﹕0.90﹕1.05.  相似文献   

10.
选用7个二棱大麦品种,种植在生态条件差异很大的3个地区,测定和分析了以上大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醇溶蛋白组分含量及β-淀粉酶活性,分析了这些性状的基因型和环境变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在试点间、品种间差异显著,且试点和品种的互作效应显著;B醇溶蛋白和C醇溶蛋白的基因型效应要比环境效应影响大,而蛋白质含量、D醇溶蛋白和β-淀粉酶活性的环境效应要比基因型效应的影响大。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B醇溶蛋白含量、C醇溶蛋白含量与β-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B醇溶蛋白含量和C醇溶蛋白含量均与β-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增塑剂对玉米醇溶蛋白成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醇溶蛋白膜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改善其柔韧性和耐水性,研究了不同增塑剂(油酸、硬脂酸、聚乙二醇400)对玉米醇溶蛋白成膜性能的影响。对各种改性增塑蛋白膜的质构分析、表面结构观察和热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添加3%(体积分数)的油酸可使膜的抗拉强度提高30%、伸长率提高20倍,柔韧性大为提高,吸水率降低2倍以上,而且膜的表面结构更加光滑。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双螺杆挤压机改性玉米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BC45型双螺杆挤压机,进行了玉米粗蛋白的挤压改性研究.通过分析蛋白质水溶性的变化,发现螺杆转速越快,物料水分越低,膨化温度越低,模头长度越短,越有利于获得高NSI的玉米蛋白.并用均匀试验设计优化了影响蛋白质溶解性的工艺条件;获得高NSI的最优挤压条件为:物料水分11%,螺杆转速160rpm,膨化温度75℃,模头长度300mm;各因素对玉米粗蛋白NSI的影响次序为:物料水分、膨化温度、模头长度、螺杆转速.蛋白质经过挤压膨化处理,可大大改善其功能性质指标,与此同时产品的色泽、气味也得以改善,消化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氮肥用量显著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B醇溶蛋白和C醇溶蛋白组分含量,而对D醇溶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氮肥用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B醇溶蛋白和C醇溶蛋白组分含量显著增加,D醇溶蛋白组分含量增加相对较少。品种对籽粒蛋白质含量、C和D醇溶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要比氮肥用量大,而B醇溶蛋白组分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氮肥用量的差异引起的。氮肥用量显著影响千粒重和β-淀粉酶活性,而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千粒重和β-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加,而产量的变化相对较小。品种对千粒重和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要比氮肥用量大。本研究中未发现β-淀粉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玉米渣提取玉米醇溶蛋白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从玉米渣中提取玉米醇溶蛋白的工艺。从玉米醇溶蛋白不溶于水和无水乙醇,而只溶于60%~95%的醇水溶液中的特殊溶解性出发,利用90%的乙醇溶液,在45~55℃、pH8.0的条件下处理3~4h,可将玉米醇溶蛋白从玉米渣中提取出来。并通过实验确立了各步的工艺条件,在此奈件下玉米醇溶蛋白的得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5.
以花生粕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分级提取法研究花生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提取工艺,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清蛋白的较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50℃,时间为12 min,料液比为1∶12,提取率为53.59%,清蛋白质量分数为72.14%;花生粕球蛋白较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50℃,时间为10 min,NaCl溶液质量浓度为0.4 g/L,料液比为1∶10,提取率为9.03%,球蛋白质量分数为73.20%;花生醇溶蛋白较佳提取条件:乙醇溶液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12 min,料液比为1∶6,提取率为8.62%,醇溶蛋白质量分数为64.28%;花生粕谷蛋白较佳提取条件:提取温度为45℃,时间为15 min,pH值为8,料液比为1∶10,提取率为4.85%,谷蛋白质量分数为68.79%.通过扫描电镜观察,4种花生蛋白表面具有不同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豌豆蛋白为原料,研究了挤压处理、磷酸化处理、挤压协同磷酸化处理三种改性处理方法对豌豆蛋白二硫键含量、二级结构含量、亚基组成,以及表面疏水性、溶解性、持水性及持油性、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改性处理条件下豌豆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均发生变化,与挤压处理和磷酸化处理相比,挤压协同磷酸化处理对豌豆蛋白理化性质影响最为明显。与未改性豌豆蛋白相比,挤压协同磷酸化处理的豌豆蛋白二硫键含量增加了26.25%;二级结构中β-折叠含量增加了15.06%,β-转角含量减少了9.85%;亚基组成中豆球蛋白A和豆球蛋白B含量减少;表面疏水性提高了101.95%。挤压协同磷酸化处理后的豌豆蛋白溶解性、持油性、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显著高于未改性豌豆蛋白(P<0.05),而单一的挤压处理、磷酸化处理对豌豆蛋白这些功能性的改善效果不如挤压协同磷酸化处理,特别是挤压处理后豌豆蛋白溶解性减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BC45型双螺杆挤压机,进行了玉米粗蛋白的挤压改性研究。通过分析蛋白质水溶性的变化,发现螺杆转速越快,物料水分越低,膨化温度越低,模头长度越短,越有利于获得高NSI的玉米蛋白。并用均匀试验设计优化了影响蛋白质溶解性的工艺条件;获得高NSI的最优挤压条件为:物料水分11%,螺杆转速160rpm,膨化温度75℃,模头长度300mm;各因素对玉米粗蛋白NSI的影响次序为:物料水分、膨化温度、模头长度、螺杆转速。蛋白质经过挤压膨化处理,可大大改善其功能性质指标,与此同时产品的色泽、气味也得以改善,消化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开发一种stent涂层材料,使其具有一定的肝素缓释效果,以期对stenting技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预防有所助益,通过对玉米醇溶蛋白-肝素微球的制备方法、微球粒径控制、体外肝素的释放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肝素微球粒径可控,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挤压加工对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和豆渣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渣粉为原料,通过优化挤压加工条件,提高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含量并改善豆渣物性.通过单因素实验,豆渣挤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160,℃,物料水分25%,转速100,r/min.优化挤压条件后,豆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与原始豆渣相比从2.6%增加至30.1%.豆渣粉挤压前后的物性实验表明:挤压豆渣在水溶性、膨胀性和乳化性方面与原始豆渣粉相比分别提高10.4%、15.6%和130%.豆渣粉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结果表明:挤压豆渣粉在200,℃以下结构稳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挤压豆渣结构,可以看出其纤维结构有明显的热降解现象.  相似文献   

20.
混合溶剂法合成烷基聚葡萄糖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酶解所得低聚糖为原料,用双组分醇作溶剂,在酸性条件下通过两步醇交换法合成出了APG,对产品物性进行了测试。同时又以结晶葡萄糖、麦芽糖为原料合成了相应产品进行对比实验。实验证明:上述合成方法是可行的,产品的表面物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