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赵敏俐先生的划分,忠于国君维护整个国家利益的忠是公忠;忠于自己所隶属的大夫维护家主家族利益的忠是私忠。先秦文献中的家臣在面对公忠与私忠的抉择时,选择之一便是同时维护对国君的公忠与对家主的私忠。本论文爬梳文献,从文学、文化两方面入手,对史籍中的这类家臣形象进行探讨,分析其形象塑造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典型的妇女形象。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老舍笔下的虎妞、杨沫笔下的林道静和李凖笔下的李双双都是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典型的妇女形象,她们不同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妇女形象,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祥林嫂是中国文学史上封建妇女的终结性典型形象;虎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为小市民出现的妇女形象,是反映中国妇女现代性萌芽的标志性人物;林道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为成长中的知识分子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妇女形象;李双双是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妇女主人翁的典型形象。从祥林嫂到虎妞,到林道静,再到李双双,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妇女典型形象的演变过程,概括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展示了中国妇女的政治意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这些妇女形象还留给我们另外一些思考,即我们的文学创作者必须具有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观意图,而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树立“写时代、写历史”的创作理念,这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一种意识形态.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文学为何具有德育功能?笔者试图从文学的创造性、文学的情感性、文学的出现和德育改革实践等角度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学中的弃妇形象虽然不像中国文学那样络绎不绝,但也不约而同地出现,这是社会发展历程和男女不平等类似的结果.西方文学中的弃妇形象与中国文学中的弃妇形象呈截然相异的走向特点:一是不平衡和淡化的趋向,甚或时而出现"缺失"现象;二是弃妇形象从反叛型走向主体型.这种走向特点是由其思想文化的发展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看,《红楼梦》的意义世界由四个“场”构成:(1)哲学场;儒释道交融的主题思想;(2)社会场:封建社会名门望族的衰落;(3)话语场:“贾雨村言”和“甄士隐”相杂的狂欢;(4)文体场:传统文学与新兴文学过渡时期的跨文体阵痛。  相似文献   

6.
盖颖颖 《科技信息》2010,(22):I0133-I0133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文学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世,越来越多的文学表现形式层出不穷,从过去的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到现在当红的网络文学。面对当前这样一个丰富的文化世界,我不仅思索:文学是什么?文学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文学具有怎样的意义与价值?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作者首先分析了文学的基本概念,又从文学的功能角度分析了其意义和价值,最后又将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联系起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儿童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学中频繁出现。从文学儿童形象与实际儿童形象对比这个角度把当代文学中的儿童形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实指儿童,一类是虚指儿童,从而对当代文学中纷繁复杂的儿童形象进行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本质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理论家总是从不同角度来探索文学的本质,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学本质现.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从现实的需要出发来探讨文学的本质,认为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文学具有审美的特征.这种文学本质观和方法论在当下文学本质的论争中仍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吴光军  陈梅 《科技信息》2009,(36):I0169-I0170
从John Chinaman,My Jo这首诗歌出发,不难发现其中刻画的否定的华人形象,亦可以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美国文学,诸如杰克·伦敦和布莱特·哈特等人的作品中发现华人负面形象的印证。本文意在指出,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中华人负面形象的大量涌现并不是十九世纪的必然结果,而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选择性建构,是黄祸论、他者迫害妄想狂、宣泄情绪和政治运作的综合结果。所以本文作者认为,从形象学的角度来看,John Chinaman,My Jo这首诗歌的出现是对华人文化或者社会的想象和幻象,是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复制品,是把华人做差异性描述和他者化后的,采用象征性套语定型化的产物,因而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文学中华人负面形象的出现主要是文化建构的结果,具有被注视性和提供主体反思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的角度看文学与从美学的角度看文学有明显的不同:在美学的观照下,文学是一个封闭自足的完整体系,文学的历史就是自身继承、嬗变、发展、创新的历史;从审美认识论角度,文学的反映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从审美心理学上,文学是主体意识的表现与创造。在文化学的观照下,文学只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构成因子,是社会识别和文化识别的标记,是社会信息的记忆方式和交流媒介,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描绘了大量的动植物,这种寓情于物文学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灵光初现,而是昆虫文学萌芽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文学意象入手,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再现《诗经》中昆虫的文学图谱,理顺《诗经》中昆虫意象的分类,结合先秦社会的政治、经济格局,并进行文学形象的分析,从而得出中国昆虫文学萌芽于《诗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政治化思潮影响和制约着20世纪大多数年代文学的基本走向。由于苏联和中国相似的历史条件和现实任务,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学倾向于"向苏联学习",文艺政策的制定和创作方法的选择深受苏联文艺的影响。对俄苏文学作品的译介更是如火如荼地进行。文章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出发,全面考察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来文学的接受情况,揭示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学接受和文学创作鲜明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3.
论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传统语言教学和计算机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的相分离这一普遍存在的事实出发,探讨了语言教学中适当运用文学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使文学学习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增强了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也提高了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在校大学生群无疑是文学作品正在兴起的消费热点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为此,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探讨大学生读者群文学的接受空间问题,对于指导大学生的文学接受行为,搞好大学语文的教学,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增加针对性,因材施教,追求理想的阅读以及教学效果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布依族文学史》的成书源流、编撰体例原则、文学史分期、作品分类以及编者的文学史观等问题。《布依族文学史》是对前期两部同名文学史的综合,对布依族从古至今的文学历史进行一次梳理,从口头文学到近现代的作家书面文学,编者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6.
唐明皇与杨贵妃缠绵哀婉的爱恋,永恒闪烁在浩瀚灿烂的历史星空。从《长恨歌》到《梧桐雨》,再到《长生殿》,唐明皇这一艺术形象逐渐由王权主宰者演变为人间至情的守护者。这种演变一方面受时代风尚和文学体裁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不同时代创作主体的创作意图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在“文艺社会学”与“艺术形态学”的启发下,以形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文艺形态在文艺社会学研究中的中介性质及其可能作初步探析,并尝试对文艺形态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新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兵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从文学史范畴看 ,有些兵书可从文学史角度研究 ,如先秦兵书与先秦文学 ;从文学创作范畴看 ,兵学对文学作品有着除题材之外的更全面影响 ;同时 ,对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良武 《龙岩学院学报》2011,29(4):75-78,84
道家研究史上留有许多疑问,大量出土道家文献为学界解决这些疑问提供了新的材料,也激起了学界对相关疑问的再次追问与探究。从文献学的角度看,出土道家文献可以帮助鉴别传世道家文献的真伪,确立其时代坐标,甚至恢复《鹖冠子》、《文子》等道家文献的真实历史身份;从思想史研究的角度看,出土道家文献拓宽了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对解决诸如道家(尤其是老、庄)的思想资源、早期道儒关系、道家的宇宙生成论等重要问题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20.
图像化时代,语言符号与图像符号间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转化过程,图文关系进入“合体”阶段,具体表现为语言符号的图像化和图像符号的语言化.语言图像化,即在“图像转向”后,语言符号受到图像的冲击,主动吸收图像符号的特征以此来延伸自身的图像性.图像语言化,则是图像符号为了弥补自身的纯视觉性缺陷以及防止图像泛化的发生,主动与语言进行融合,以此来扩展自身的叙事性与语言性.语图间的这种动态转化关系不仅缓和了图像的霸权趋势,也使得语图关系的发展更为长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