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TransportProtocolandItsFormalDescriptionforLocalNetworksLiLayuanWuhanTransportationUniversity,430063,P.R.China(ReceivedMay4...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适应于协议工程的形式描述技术。文中以一个通信系统为例子,论述和分析了Petri网、LOTOS、关系表示法、Z表示法,以及面向对象Z等形式描述技术的形式描述风格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1.INTRODVCTIOWWiththedevelopmentofcomputernetworksandthedistributionofcomputersystems,thecomplexityandvarietyofcommunicationprotocolsandserviceshavebeengreatlyincreasedandsohavetheneedsofformaltechniquesforspecifying,validating,implementingandtestingprotocols.Moreattentionhasbeenfocusedonthissubjectofdevelopingformalmethodswhichaidtheprocessofprotocoldesign,andmuchworkontheformaltechniquesandtheiruseforprotocoldesign,implementationandtestinghasbeenp.erformedinrecentyears(SeeTable1)[2,31.T…  相似文献   

4.
黄天福  白光伟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A01):62-64,89
介绍了我们在一个网络安全项目中设计的点到点链路层协议,然后利用颜色Petri网和CPN Tools对该协议建模、分析和验证。首先建立了协议模型,然后运用仿真方法和状态空间分析方法考察协议行为特征。通过建模分析方法有助于我们找到协议中的疏漏,体现了协议设计过程中形式化建模和分析方法的优点和遇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将会成为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用的工具。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技术,探讨了TACACS协议,并结合实例分析和研究了认证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如何验证安全协议的安全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有色Petri网的安全协议形式化描述与安全性仿真验证方法。给出协议的有色Petri网模型,分析协议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状态,利用Petri网的状态可达性判断这些不安全状态是否可达从而验证协议的安全性。针对Diffie-Hellman协议给出了具体的仿真分析过程,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多智能体(multiple agent system,MAS)在多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机器人间的信息交换显得尤其重要.以网络传输为基础,提出了将基于传输介质的CSMA/CA(可避免冲突的二次检测)技术用于多机器人臂间在共同工作空间中的路径协调,并制定了相应的通讯协议.实验证明此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8.
1 .INTRODUCTIONAlong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computernetwork,theinformationtransferredthroughthenetworkhasbeenontheincrease ,accordingly ,thesecurityofcommunicationhasbecomeapopulartop ic .Communicationprotocol,theessenceofcomputernetworkanddatacommunication ,referstoapropercommunicatingbehaviorcarriedoutbyasetofproto colentitiesundercertaincommunicationrules.Itistheimperfectcommunicationprotocolthatcausestheinsecurityofnetworkcommunication .Inthispaper,asecurecommunicationprotocolmode…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异步通用高可靠易扩展的计算机间的通讯规约及实现方法。该规约类似于计算机局部网络的基本链路控制规程(BMLC)。具有通用性强,便于移植,可靠性高,差错纠正功能,易于扩展等特点。本文重点介绍通讯数据报文的组织形式、呼叫应答匹配方法及软件实现方法。该通讯软件应用于川东电力调度系统(DDJ-17)中图形控制器(主机采用80286,简称GC)与Micro VAX-Ⅱ超小型机(简VAX-Ⅱ)间的串行通讯,实现了电网调度中实时数据的传输,电网事故快速告示及操作员命令下发、传递等系统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分析了计算机网络的一种通信协议──命名映象协议。论述了命名映象的基本技术,讨论了命名映象的四种主要服务,命名映象的信包结构,并提供了一种具体的通信协议例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阐述显控软件的用途、一般构成及特点,并对显控软件设计实现中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探讨。这些关键技术已被应用于一个实际的实时系统,此系统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分析了一种局部网际网环境下的数据报传输通信协议(DDP)。文中论述了 DDP及其套接字,讨论分析了 DDP的数据报格式、接口及路由算法,并结合基于 MAC的 Apple Talk局部网络给出了 DDP的应用通信例程。  相似文献   

13.
郭迎九  张春光  田立勤 《系统仿真学报》2012,24(12):2431-2433,2438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型,具备可靠性高、数据处理量大、灵活可扩展以及设备利用率高等优势,环境下的数字媒体分发同时又能对数字媒体的版权进行保护是目前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提出了一种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媒体分发协议CDMDP,可有效进行版权保护,并采用基于S_Petri网模型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形式化证明,新的方法有效避免了状态空间爆炸问题。在证明过程中,采用协议安全性等价原则,对分发协议进行适当简化,使证明更加简洁。  相似文献   

14.
DCF协议是IEEE802.11标准最基本的无线信道接入方法.在分析DCF协议关键技术和NS-2仿真工具中DCF协议状态机模型的基础上,以NS-2.29版本为例,提出了NS-2中的DCF模型与标准中所描述的DCF模型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分为三类:在特定的仿真环境下对仿真结果影响较大,应该进行改进的错误地方;由于NS-2内在的原因,在建模时所进行的模型简化所导致差异;在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下对802.11标准的理解的不同所导致建模差异.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数据链的时隙分配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混合时隙分配协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吞吐量、时延和当前报文缓冲区的负载程度做聚合,得到各节点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对时隙进行动态分配,同时采用固定时隙分配的方式保证网络中的节点最少有一个时隙可用。仿真结果表明:与固定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协议和P-TDMA(priorityTDMA)协议相比,该协议在减少竞争冲突的同时,也保证了较低的时延、相对较高的吞吐量和高时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无线Ad Hoc网络中,TCP拥塞窗口增长速度过快是导致链路冲突和路由失效频繁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此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根据链路冲突状态自适应调整TCP窗口增长机制和路由失效判决策略的跨层协议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跨层协议能显著的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并减小网络时延,而且能适用于不同拓扑和不同负载的网络.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structure of the input-occupancy-output table for urban and rural economies of China and the input-occupancy-output techniques. Application of HYBRID techniques in compiling the table is presented. Also, some results on occupancy coefficients are listed.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研究了计算机与智能仪器串行通信的主要问题,首先分析了这种串行通信的特点,阐述了计算机串行通信方式的选择,接口硬件的连接及软件的编程。重点讨论了实现串行通信中的通信协议、流量控制和差错检测,经在PC—386工控机与数种智能仪器的串行通信实验,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文中提出的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验总结,它对从事于计算机与智能仪器串行通信工作的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在流机制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一个专用通信协议的方法,讨论了流的结构、消息的格式、数据传输及检错方法。  相似文献   

20.
In wireless networks, packet access is a popular mode, and the key problem is how to improve throughput and access delay performance, especially the throughput for wireless channels. These results will be a reference for not only a wireless channel but also a common MAC protoc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