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10月22~23日,由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内亚与阿尔泰研究系、哈佛大学南亚学系和哈佛燕京学社联合主办的佛教研究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校长落合俊典、台湾法鼓文理学院校长惠敏法师、杭州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刚晓法师、哈佛大学南亚系系主任Parimal Patil、莱顿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司空竺、汉堡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多吉旺秋等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学者出席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学科长江学者的群体特征,有利于针对不同学科制定具体的培养办法,更好地为我国高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通过收集2007—2017年哲学、材料学2个学科长江学者的履历信息和文献计量数据,对比分析2个学科学者的群体特征。[结果/结论]材料学学科学者获得奖励的人数更多,且女性科研人员也有15%的占比,哲学学科学者都是男性;材料学学科学者50%有博士后经历,而哲学学科学者只有1名有博士后经历;哲学学科学者从博士毕业到晋升教授的平均时间为5.3年,长于材料学学科学者的4.2年;哲学学科学者发文量少,但平均引用量是材料学学科学者的3.7倍。  相似文献   

3.
随着汉语史研究的深入,北朝语言研究也受到了学者的重视。为了做好今后的研究工作,首要的任务是对北朝的语料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北朝汉语研究中可以利用的语料包括地理、科技、政治哲学、小说类;史书类;文人诗文类;道教文献类;佛教文献类等。它们的性质不同,价值也不同,在北朝汉语的断代研究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由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哲学社会学院与《哲学研究》杂志合作举办的“哲学:基础理论与当代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7月26~27日在吉林大学举行。会议的学术负责人是孙正聿、孙利天和贺来教授,共有37名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加坡与中国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4篇。  相似文献   

5.
<正>由德国齐根大学哲学学部与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及人文学院相关研究所共同主办、由齐根大学哲学学部承办的"移民与身份"中德双边研讨会于2016年7月8~9日在齐根大学图书馆成功举行。会议由齐根大学国际政治系副系主任、中世纪与近代史讲席教授阿夫康(Raphaela Averkorn)主持并致辞,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同舫院长远程致辞。来自齐根大学6位青年学者与浙江大学的4位青年学者就"移民与身份"问题发表了8篇论文。与浙大马院有学术交流的政治学教授巴林豪斯特和公法学系教授莫根特豪勒参加了会议的主持和讨论。来自欧洲和亚洲的留学生十余人参加旁听和讨论,并通过分组讨论专门就会议的若干专题作了展示。  相似文献   

6.
“异僧”类小说是《太平广记》佛教类目统属下的一类小说,主要表现异僧奇异的神通和操守。以巫咒术为主的神通和犯戒行为的操守都与佛教精神相悖逆,异僧小说却大肆渲染。这是因为前者在信仰层面上张扬了佛教,有助干佛教影响的扩展;后者则在义学层面上以文学形式宣讲了佛教哲学本质,特别是大乘佛教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7.
此书为德国哈勒大学教授司腾泽尔在康德学会的演请。司腾泽尔专精拍拉图哲学,为欧洲最少数学者能了解拍拉图哲学的一个。他本来是克尔大学的教授,政变以後,因为他的太太有犹太血统的关系,所以被迫停职,但是後来还是因为学问太好,又没有政治活动,所以又把他调在哈勒大学。他年龄不过五十左右,应该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学者,但是很可惜在今年上半年,他忽然患了急症,与世长辞了。死亡使他不能继续工作,这当然是哲学界很不幸的事情。这一本书,要算他比较最後的著作。 我在克尔大学求学的时候,关於哲学方面,我所从游的,主要是克洛那 Richard Kroner…  相似文献   

8.
佛教哲学高深玄妙,博大精微,影响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行为以及艺术创造极其广泛深远,而佛教哲学中包涵的人生哲学尤其是人生无常一切皆苦的理论给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尤为深刻,特别是在充满现世苦难的中唐时代.这是因为佛教人生哲学乃至整个佛教哲学的大厦都是精致地建立在人生无常一切皆苦即“苦谛”的理论基石之上的,而“苦谛”关注的是社会现世,阐释的是人生苦难,引导的是如何解脱.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所说“宗教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人们处于瓦解了盛唐气象后新的社会生活秩序又尚未整饬的时代和既充满三教精神又尚未形成新的精神制度的精神混乱时代,感受到的是满目疮痍、人生坎坷、心灵痛苦和精神困惑,佛教作为抗议这种苦难的宗教,给人们提供了解释这些现世苦难和精神痛苦的宗教理论以及解脱方法,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们纷纷投入佛门怀抱,从佛教和佛教哲学中寻求救疗人生苦难和心灵苦闷的良方.因而佛教哲学除以奇妙的思辨、细密的思维、精致的哲理使中唐时代知识分子们叹服外,“特别是从这种哲学中引伸出来的人生哲学、人生理想更引起那些在现实苦  相似文献   

9.
<正>由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承办的第13届非传统计算与自然计算国际学术会议于2014年7月14~18日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瑞士、奥地利、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非传统计算与自然计算(Unconventional ComputationNatural Computation,UCNC)是一个跨学  相似文献   

10.
《心经》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从个体禅修实践及其境界角度昭示了佛教哲学赖以建构的根本依据和基本逻辑理路。《心经》表明,佛僧在禅定修炼中亲证的极境即空虚寂静、主客合一之境,是佛教形成其本体论、认识论和人生论等方面哲学思想的的根本性实证依据;从“般若”认识论到“空”本体论再到“脱苦”人生论,则是《心经》蕴含的佛教哲学建构的基本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1.
大学理念是对大学的本质、任务、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和理性认识.教学研究、教育培养、精神交往、学术研究是大学的主要任务.培养创新人才是大学的本质使命.大学作为独立的特殊的社会个体,应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学术尊严、学者尊严、学生尊严及其三位一体是大学尊严的最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文章系中央民族大学班班多杰教授与著名哲学诠释学家洪汉鼎先生,就中西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为主题的对话与学术探讨。其内容涉及西方哲学诠释学与中国经学诠释学的差异与联系;中西诠释学和佛教中国化的主要契合点与内在关联;哲学诠释学经典文本与诠释文本关系之论和中国“我注六经,六经注我”及“解释者比原作者更善巧”义之间的交叉点;哲学诠释学的“前见”“视域融合”“效果历史”与中国的“格义”“通经致用”“借古鉴今”之间的异同处;以语言为主线的哲学诠释学本体论转向,透显出汉藏佛经翻译所蕴含的外来佛教中国化的深层旨趣。本次对话,中西比较,相资为用,相得益彰,启人慧思,且涉及领域广、信息量大,对推进佛教中国化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哲学课题--从东亚问题与视点出发"中日哲学论坛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6日-27日在杭州浙江树人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日本国哲学学会主办,浙江树人大学、杭州师范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中华日本哲学学会合办.出席会议的中日学者们围绕会议主题,从"环境、生命、共生的哲学考察"、"全球化的哲学意义"两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会议所取得的学术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佛教传入我国以后,深受儒家、道家的影响,一步步走向了儒释道三结合的道路,一步步中国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佛教对于我国的哲学、文化、艺术、民族关系、民间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何时传入我国,是个千古之谜,众说纷纭,总括起来,大致有“先秦”、“泰朝”、“西汉武帝时期”、“西汉末”、“西东汉之际”和“东汉明帝永平十年”等六说。本文考证,佛教的传入时间应在两汉之际。  相似文献   

15.
叶适,南宋永嘉学派著名学者。其早年即接触佛教,中年读佛经千卷,对佛学造诣颇深,晚年出资重修温州佛教名山松台山寺院,游居其间,并作《宿觉庵记》,流露出他对待佛学的矛盾态度:一方面叶适认为佛学为“世外瑰奇之说”,与本朝治乱本不相关: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佛学造诣颇为自许,对学者学佛不得要领多有讥讽。  相似文献   

16.
毛娜 《科技信息》2008,(5):192-192
佛教作为一种哲学概念,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反常的情势中,而且这种反常性尤为鲜明地表现在它的艺术审美中;佛教善于吸收那些信奉其教义的民族的审美传统,并将之有机地纳入自己的结构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精准扶贫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文献分析的角度研究精准扶贫的热点及趋势,以知网CSSCI数据库1401篇有关精准扶贫的文献为样本,利用文献可视化工具SATI3.2和Ucinet6.0对其发表时间、发表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当前精准扶贫的热点,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13~2018年研究精准扶贫的文献数量持续增加,当前对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对精准扶贫概念及相关政策的解读、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难点、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等几个方面。当前研究精准扶贫的学者、机构较多,学者多来自综合性大学、农林类或者民族地区高校,但是学者与学者、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发表文献还不多。对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呈现逐渐深入的趋势,精准扶贫逐渐从理论走向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8.
许美德教授为出席2018年在柬埔寨召开的亚洲比较教育会议,用时一年查阅文献,研究在柬埔寨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吴哥文明。她发现,印度僧侣对佛教的传播是吴哥文明兴起的直接原因,古印度的塔克西拉大学和那烂陀大学扮演了佛教文化传播中心的角色,吸引了不少中国高僧前来游学,佛教传播对中国书院的兴起产生了直接影响。有趣的是,系统记载佛教传播经历的资料出自中国古代高僧,印度大乘佛教为妇女研究学术开创了机会。中国古代书院展现了中国文化特色,中国的"双一流"建设也应当秉承中国文化的特色,着力在促进人类和平和消除贫困上发挥更大作用。西方研究型大学模式不是"一流"大学的唯一模式,中国"双一流"建设不应盲目地跟着西方大学的排行榜走。  相似文献   

19.
音乐审美是音乐美学最广泛的一个范畴,也是整个音乐美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文章论及的是基于藏传佛教哲学——佛教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价值观等之上形成的佛教音乐观,并由此试图揭示藏传佛教的音乐审美观。  相似文献   

20.
佛教报恩观和佛教孝道观有着各自的伦理规范。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就联系而言,佛教的报恩观与孝道观基于相同的佛理教义,佛教报恩观是佛教孝道观的理论基础,是广义上的佛教孝道观。就区别而言,佛教报恩观围绕孝亲——敬众生——忠国——信佛法的人生理想而展开,孝道观围绕人子的社会角色而展开;佛教报恩观关系人生理想,孝道观关系社会伦理;佛教报恩观宣扬报恩得善报,孝道观多宣扬不孝遭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