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12月19日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JosephNeedham)的八十岁生日.李约瑟博士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对中国科学作出过多种贡献. 李约瑟博士早年专攻生物化学,在剑桥大学任教,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对胚胎发育问题的研究有杰出成就,先后出版了《化学胚胎学》、《生化与形态发生学》、《胚胎学史》等几部名著.  相似文献   

2.
说到李约瑟,中国科技界对他并不陌生,因为他是中国人民心中最杰出、最受尊敬的学者之一,他是让英国乃至整个西方真正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今天中国科技表面上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笔者看来,热闹的表面掩盖了对作为这个口号真正基石的科学精神——求真求实,独立的理性思考,合理的怀疑精神和严格的实证态度——的认同和追求。中国引进西学百年,迄今在技术上还是有相当的成就,在科学上却没有太大的独创。即使在最应当具有科学精神的科研与教育领域中,所谓教者不教,学者不学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这不免令人担忧:倘若不对以往的思想进行认真清理,这场大规模的科学倡导活动难道不会最终又演变为一场急功近利之举?本文仅想就科学精神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谈点看法,其结论…  相似文献   

4.
作为科学家的李约瑟刘学礼编译李约瑟1900年12月生于伦敦,父亲是伦敦哈莱街第一批麻醉师之一。李约瑟小时候在乌姆杜学校就读,假期中在军队医院帮忙,那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军队医院由于涌入大批伤病员而人手不足。离开乌姆杜学校后,李约瑟在剑桥大学同维尔一...  相似文献   

5.
堪称当今世界科学史巨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本刊过去曾就天文、地学等卷作过长篇评介,以推荐此书给我国读者。为了表示对这位热爱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对中国古代科学和文化的研究作出卓越贡献的英国朋友的敬意,我们编了这个“李约瑟博士与《中国科学技术史》”专辑。其中收录的文章有:李国豪、张孟闻、曹天钦(皆李博士的同道友好)三位教授合作撰文介绍了李博士的生平及“巨著”的成书过程;胡道静编审撰文介绍李博士创建的举世独特的“东亚科学史图书馆”;许立言、叶晓青二位同志介绍了李博士抗战时期在中国的科学活动。特別要感谢胡道静编审在病中为本专辑的编辑作了很大努力,有关李博士的照片(包括封面),绝大部分是胡道静同志收集提供的,这为本专辑增色不少。上海古籍出版社专门邀约海内外学者撰文出版一部纪念李博士八十寿辰的论文集《中国科技史探索》,谷玉同志对此书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1964年,李约瑟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提出"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问题"。其实,对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远在明末西方科学输入中国时就有讨论。当时,未被"挨打"的中国人没有以仰视的姿态看待这一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文化.而是以对等的心态探寻中西之间的不同与差距,寻求中西会通,并开始反思中国科学落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博士的名著,它丰富了科学史研究的宝库。这部书虽然还没有写完,但已经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很大兴趣和重视,我国学者也及时地作了介绍与评论。《中国科学技术史》地学部分在第三卷中,包括第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经验:也谈“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兆华 《大自然探索》1999,18(2):107-111
本文着重阐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及其它们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论述了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的“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近代科学在古代社会一直领先西方的中国技术为什么近代会突然落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难题的数学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宪昌 《大自然探索》1996,15(4):108-112
本文从数学文化史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中国古代数学所处的实用技艺的文化层次及其其价值取向,以及它与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的文化层次,价值取向的差异,进而论述指 西方数学及其数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来评价中国古代数学或者评价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都将会把人们引入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金兴华 《科学》2003,55(5):57-59
2003年暑期,笔者参加了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举办的针对中学物理教师的培训活动(High School Teacher,简称HST).为期三周的活动,欧洲的文化和教育,特别是科学方面的教育活动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1.
全面介绍了教师配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提出教师应准备对幼儿有吸引力的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介绍了教师在活动中的具体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约瑟博士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也是一位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专家。他的专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是值得向我国学术界广为推荐的一部好作品。我们发表了薄树人和陈久金二同志就该书的天文学部分所作的评介,以期增进广大读者对该书的了解和兴趣。  相似文献   

13.
评介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毅 《科学通报》1957,2(10):317-317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已出版到第2卷了,这对于中英文化的交流,确是一个巨大的贡献。这部书的第2卷主题是探讨中国科学思想的发展,而其涉及的范围,实际上已对中  相似文献   

14.
潘吉星 《自然杂志》2005,27(2):119-123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博士的名字是学术界尽人皆知的,他以毕生精力研究并弘扬中国古代科学文化,架起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大桥,贡献巨大.  相似文献   

15.
介绍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企叶 《科学通报》1957,2(10):316-316
本书的著者李约瑟博士是一位国际间知名的生物化学家及科学史家。他在英国剑桥大学讲授与研究生物化学多年。约二十几年前,他开使对于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发生兴趣,于是开始学习中文,并搜集资料。在1942—1946年,他受英国政府的委托,在重庆办理中英两国间的文化与科学合作。这项工作使他有机会旅行中国各地,并搜集更多的资料,以进行中国科学与技术史的研究。他回国后,在王铃先生协助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科学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汉学和科学史已经发展得面目一新.这两者都各自成为专门的学科,各有自己的科系、杂志和学术团体.由于工具的发展以及来自许多学术领域的新观念的引入,这两者都开辟了新的方向.虽然有些汉学家仍然以不越雷池一步地阐释经典为荣,但是在许多领域的前沿,史料文献学变得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同样,对于许多技术史家现在探索问题,人类学或系统分析如同传统的历史编纂法,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0世纪,在中国进行的科学和医学的研究,显示出在科学发展的形式方面,欧洲的经验并不能囊括一切.也使我们看到:一幅仅仅基于文学的、哲学的和宗教经典的中国古代社会的图象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科学     
1983年1月27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题目是:培植大树——中国的科学。由通晓中国问题的记者执笔,着重介绍了近年来的中国科技的变化,并对它的未来作了一些预测。全文共分八个部分,现择其五到八内容的主要部分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数学的视角来考察李约瑟难题,论述了近代科学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中国或其他任何地方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是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因为没有高科学素质的人,社会就不能进入高科技时代,就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都要从幼儿抓起,从娃娃抓起.文章以此为背景,阐述了幼儿科学活动的重要性以及科学活动对幼儿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说明了培养幼师学生科学活动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是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因为没有高科学素质的人,社会就不能进入高科技时代,就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都要从幼儿抓起,从娃娃抓起。文章以此为背景,阐述了幼儿科学活动的重要性以及科学活动对幼儿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说明了培养幼师学生科学活动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