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广告语言的特点,提出以下广告翻译原则:功能对等优先于语意对等,语意对等优先于修辞对等,修辞对等优先于语法对等。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文体,广告有着自身语言的特点和经济功能。翻译广告时,应以功能对等原则为指导,采用直译、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等方法,再现源语广告的特点和功能,促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3.
模拟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结合商标的文体与功能的特点,探讨了商标翻译中的“对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97个公司英译名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以功能对等为主,兼顾文化对等的原则,以表达自然和目的语消费者接受为最终目标,分析了公司名称英译实践中的音译、意译、音意兼译三种常见方法并确定了各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军事话语时尤其需要注意对等,不仅由于军事话语独有的文体特色,更因为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专业性。如果能够做到对等,就可以避免错译误译,而且能使译文具有更强的军语风格。《国防白皮书: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就是一个结合军事话语特点的典范蓝本,充分体现出娴熟雅致的翻译技巧,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准确阐释。  相似文献   

6.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是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言再现源发语信息。这一理论对于广告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广告翻译应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字义对等法、语义对等法、指称对等法、文化对等法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罗婧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3):105-106
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也随之突出。在各种翻译策略中,尤金.A.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在不同的语言结构中尽可能完美再现源文意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从词法对等、句法对等和文化对等三方面探讨了商务文本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8.
茹明阳 《科技信息》2009,(25):187-187,158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80年代刚引进中国时受到了翻译界的极高推崇,到了20世纪末又受到诸多批判。本文分析了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主要质疑,并对其进行逐一辨析,最后得出结论:功能对等理论并没有过时,它对翻译实践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主流派译论家将equivalent误读和误译成“对等”、“等值”、“等效”、“对等语”,把奈达翻译理论误读成“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认为“对等论”、“等值论”、“等效论”中的“对等”或“等”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然而“对等翻译”中的“对等”是汉语,其词义不是“基本相同”,也不是“基本对等”,而是“等同”、“相等”、“对等”。国内不少学者认为翻译不可能对等,由此也证明了“对等论”中的“对等”不是基本相同或基本对等,证实了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误读和误译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文体,广告有着自身语言的特点和经济功能。翻译广告时,应以功能对等原则为指导,采用直译、语义对等和文化对等等方法,再现源语广告的特点和功能,促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1.
Equivalence validity is an important piece of guideline in translation.The thesis mainly deals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the guideline in translating the Chinese classic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to English.Through the analysi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appropriate use of the principle should be based on specific conditions in the rendering.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现实再现,语言作为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不仅承载、传播、传承文化,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引导与建构一种能被广泛认知的大众文化或精英文化。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是社会定型意识的反映。翻译作为目的语再表达和文化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对此类语言的翻译研究需要给出明确而令人信服的解答。讨论了汉语在英译时语言性别歧视问题,揭示了汉语中女性语言不同于男性语言的个性特征及其成因,并结合汉语中性别语言的特点和实例探讨了汉语性别语言英译时文化差异的演变和具体翻译途径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文化视角的差异,探讨了英汉习语的翻译问题,将其归纳为等值关系,部分等值关系和不等值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三种关系类型中文化含义的异同点,提出了英汉习语翻译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概要地描述了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字、词汇、句法、修辞四个层次上的不同,并试图以此解释造成汉英翻译中的一些不可译现象的原因.本文的重点在于介绍如何利用当代的翻译理论,如语义对等翻译,语用翻译等理论去突破翻译领域中的一些看似不可译的"禁区".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处理一些汉英翻译中看似不可译现象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词语重叠是汉语里表达意义的强化与弱化的一种常见的语法手段,龙岩话具有非常丰富的重叠式,其中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对于龙岩话表达动量与度量强弱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构成、分布和功能以及语用特点上讨论动词重叠式和形容词重叠式对意义程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英语成语在英文原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中国读者来说,如何理解和翻译英语成语,对准确把握原著精粹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英汉成语对比及文化差异的角度分别讨论了三种基本的成语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7.
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语言规律、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和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在翻译商标词时,译者应在等效翻译原则的指导下,尽可能将商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功效特色等效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18.
英汉句子结构存在着差别,尤其体现在谓语动词上。相对英语而言,汉语兼语句为汉语一大特色。本文从分析汉语兼语句的结构特征入手,通过英汉句子谓语动词对比,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汉语兼语句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重言,又称叠音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词汇形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音节重叠而成。重言可以模拟声音,也可以描摹人物情态、事物形状色泽等。不论是拟声叠音词还是非拟声叠音词,皆因音得意,于是形成了重言特有的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描摹生动的审美效果,从而在古典诗词中大量运用。本文对重言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古典诗词中重言的几种构成模式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语言规律、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和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在翻译商标词时,译者应在等效翻译原则的指导下,尽可能将商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功效特色等效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