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9月2日,日本继德国之后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正式结束。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过,“两次世界大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的意义估计不足,将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这次大战的胜利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勾心斗角拉拢盟友协约国和同盟国在战场上殊死厮拼的同时,也为争取盟友,孤立对方而展开外交斗争。它们为争取和利用土、意、保、罗、希等国施展了种种诡计,使得大战期间欧洲国际关系呈现波谲云诡,变幻无常的局面。土耳其投入了德奥集团。因为历史上俄土进行过多次战争,积怨甚深。而德在土多年经营,通过修建巴格达铁路,派军官培训土军等,培植了一股强大的亲德势力。大战爆发后,土宣布中立,法、俄曾极力争取土,但没有结果。1914年8月2日,德土缔结同盟。德国接着就向土提供巨额贷款。在此利诱下,11月,土便正式参加德奥集团,对协约国宣战了。土军  相似文献   

3.
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开会,签署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协定。慕尼黑的交易是希特勒实现其侵略计划的重大步骤,也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点。它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影响至大。  相似文献   

4.
法德在历史上曾经长期互相敌对,多次兵戎相见。仅从一八七○年普法战争算起,七十年间,两国三次交战,巴黎二度遭德军占领。二次大战后,法国则成为占领德国的四个战胜国之一。然而,到了一九六三年一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西德总理阿登纳签订了法(西)德合作条约,开始了法德谅解和合作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德国赔款问题是二十年代国际关系的一个重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德国的国计民生,而且也关系到英法美等大国对欧洲事务的控制权.围绕着德国赔款问题,英法美进行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斗争.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巴黎和会阶段,法国人的强硬政策阶段(1919-1923),英美的宽容政策及取消赔款阶段(1923—1933).  相似文献   

6.
德国要有多少飞机,才能决定二次欧洲大战的命运呢?假定德国有了一万架飞机,它就有了战胜的希望。要是它有了二万架飞机——就是比其余欧洲所有飞机合计更多两倍,比法国所有飞机更多三倍——那就没有方法可以阻止德国,使它不大胆宣战了。  相似文献   

7.
日德兰大海战是第一次大战中,英、德主力舰队进行的规模最大、带有关键性的海战,英国称为日德兰战役,德国称为斯卡格拉克战役. 1915年协约国开始对德国实行经济封锁.1916年德国统帅部决定要突破海上封锁,并寻机歼灭英国舰队.5月,德国远洋舰队共百艘战舰驶往北海,企图诱歼英国  相似文献   

8.
英、法两国民众的和平主义情绪、德国民众的得仇主义情绪以及它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而集合产生的外交政策理念对两次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产生了破坏性影响。但同时,这种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后的相互碰撞,使欧洲主要大国的互动结果不以人们的和平意志为转移地集结为一股瓦解原有欧洲秩序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瞭望台     
英法乖离与国联破产德国武装莱茵区与意国在东菲获得一部分军事胜利这两件最近国际上的大事,一方面使近来表面上勉强站在一条战线上的英法两国,重新露出了显著的裂痕,他方面使对意制裁以来已多少重振了一些声望的国联再遭了死灭的危险.德国进兵莱茵,法国对意不能不表示软化,而相反的意国势力接近尼罗河水源,英国对意态度就不能不转为强硬.在对付意德两国的态度上,英法间的矛盾始终无法调和,因为法国欧洲当面的敌人不是意国而是德国,而英国在东菲及地中海的争霸者却不是德国而是意国.英法间的这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全球刮起一股石油涨价风,每桶10美元的油价半年之内涨到了35美元,德国汽油价格由每公升1.62马克攀升至2马克。祸不单行,德、法等国政府又不合时宜地推出增加燃油税政策.无疑令消费雪上加霜。9月初,法国工人首先发起抗议活动,一时间,出租车、卡车堵塞了巴黎交通干道。紧接着,英国掀起第二次抗议浪潮,  相似文献   

11.
诺曼底地域不大,但除承载了厚重的法国历史文化之外,还承载着包括法、美、英、德、苏(俄)等国一言难尽的情感。远去了当年登陆时的连天炮火,远去了今年庄严隆重的庆典,可是,各种滋味的情感都会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影响着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关系史简编——半个世纪世界风云》一书与国内同类书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它披露了一些新的史料,对某些问题有新的见解,在编写形式上也作了一些新的尝试。本书叙述了从普法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个时期的国际关系史,内容全面、系统。它针对某些国际关系史著作论述比较薄弱的问题,如二次世界大战前及大战期间的中东和拉美地区的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  相似文献   

13.
四强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如何处置德国成为国际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关于解决德国问题的原则,盟国在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上曾达成协议:战后德国应非军国主义化和民主化,成为统一的爱好和平的民主国家;赔偿应分区支付,在波兰西界最后划定前,奥德-尼斯线以东地区由波兰政府管辖。德国投降前,苏美英法都怕再出现一个强大的德国,对如何处置曾各有方案。但随着战局进展,美苏等原曾议沦过的肢解、削弱德国的计划(如美国“摩根索计划”等)已作罢论,转而设法解决共同占领问题。1945年2月苏美英在雅尔塔会议上决定了对德分区占领,并邀请法国为第四占领国(美英从其占领区中划出一部份组成法占区)。  相似文献   

14.
由于普法战争后复杂的国际背景,德国外交的一系列错误的累加,以及法国巧妙的外交手段,1875年德法外交上的小摩擦终于演变为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政治危机。对这场危机的背景,各国在危机中的表现和危机造成的后果进行评价,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最近欧洲国际关系的变幻无定,可算到了极致了。向来担任欧洲反赤宪警的法国,现在和苏联携手了。德意两个法西斯替国家闹翻脸了。在法国卵翼下的波兰现在又投入德国怀中了。到最近我们却又听到法意同盟的消息。据九月六日国民社电,“法意两国在原则上已同意订立一种政治及军事协约;闻两国谅解之基础,包括海  相似文献   

16.
正9月24日,德国将迎来两德统一以来的第八次联邦议会选举,将照例选出联邦议会两院议员并进而间接决定谁将成为新一任德国总理。参与选举的政党为数尚属可观,然而两德统一以来,德国一共只经历了三位总理:科尔、施罗德和默克尔。其中科尔和默克尔都来自德国目前最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基民盟及其姐妹政党基督教社会联盟(基社盟)在过去的七次选举中五次获胜,虽然  相似文献   

17.
军国主义的德国在二个世纪的短短的历史年代中,曾经两度巴人类推入了可怕的战争的深渊。今天,尽管美帝国主义及其伙伴们不顾历史的惨痛教训,正在加紧重新武装西德,企图驱使野心勃勃的德国军国主义者为西方战争政策服务,但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不容许历史悲剧重演,他们坚决地向一切战争贩子回答说:“不!”在这里,我们简单地重温一下历史的纪录吧。 1914年到1918年,是德国帝国主义及其帮凶奥匈帝国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年代。当时卷入战争的有三十六个国家,它们的总人口达十一亿四千万。大战的结果,毁灭了八百七十多万人的生命,有二千多万人受伤。“应当使一切都沉溺于火海和血海之中。男、女、老、幼都必须杀害。无论是一幢房屋,或是一棵树木都决不要留下。这种恐怖的方法,是唯一能够恫吓象法国人那样  相似文献   

18.
蘇聯耗費了四年的光陰來擊潰德国的作戰機構,但是要使她重建德国在蘇聯境內所作的破壞,那又需要多少時间呢? 在這一代蘇聯人的生命之中,蘇聯的土地已經是第二次遭受到破壞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所造成的损失,其程度尤遠過於第一次大战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国軍隊,澈底或者部份地焚燬破壞了一千七百十个蘇联的城镇,七萬座村莊,使二千五百萬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两次世界大战对德国的影响是迥然不同的.笔者从二次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德国两个共和国的议会民主政治及其运作、经济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主要是由于这三个要素及其交互作用,使一战后德国建立的魏玛共和国仅15年后即为第三帝国所替代,德国再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而作为战后德国主体的联邦德国却在废墟上站立起来,成为世界经济巨人.  相似文献   

20.
以法德关系为核心;在不同问题上又与德、英两国分别合作。希拉克就任法国总统以来,在国际舞台上遇到一系列难题。面对挑战,他表现出明显的戴高乐外交风格。在处理同欧洲大国关系时,希拉克周旋于英德之间,采取现实主义态度,协调这两国在欧洲一体化问题上的“极端”立场,有意构筑法德英三角,以使欧洲联合事业能够借助三强的合力,平稳、顺利地向前发展,同时进一步谋求法国在欧洲问题上的领导地位。为此,希拉克于10月25日对波恩进行了他就任总统以来的首次正式访问,同德国总统、总理进行了会谈;四天后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