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们对建筑行业有着较高的要求,希望可以提升施工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使用环保的建筑材料,这样可以在保障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建筑资源的使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要求,就应该积极提升施工环节的监督质量,通过质量控制措施提升整体施工效率,促使建筑行业实现更高层面的发展。为此,该文主要分析国内工民建筑的施工现状,思考其施工问题,最终提出几点强化施工质量的对策,希望可以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在建筑施工中,现浇梁模板的施工较为普遍,也较为重要,决定着建筑的质量与可靠性。只有对建筑施工中现浇梁模板施工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建筑施工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据此,该文对建筑施工中现浇梁模板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缺,希望能够为后来者的分析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建筑施工活动中商品混凝土和商品模板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钢筋加工配送的商品化及成型钢筋的使用在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甘肃地区尚未实现,虽然这在我国台湾地区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非常普遍。从钢筋商品化的发展历程入手,详细介绍了传统钢筋加工的弊端,进而与钢筋加工配送的工厂化相比较,最后得出甘肃地区的建筑施工企业及全行业实现钢筋加工配送工厂的迫切性及可行性结论。  相似文献   

4.
建筑行业实现较高层面的发展,将多种先进技术以及环保理念融入到建筑生产中,绿色以及技能环保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工民建筑的数量增多,会出现建筑材料以及能源的大量消耗,这样会增加国内能源的紧张问题,也会影响行业整体的发展能力。为此,建筑行业在进行工民建筑施工时需要以绿色节能为指导,通过各种节能技术的运用合理减少建筑材料以及能源的消耗,这样可以在完成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为此,该文主要分析工民建筑施工开展绿色节能的积极性,思考节能技术以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行业也迎来了有一个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施工中各种施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要满足当今时代人们对建筑施工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就必须科学的使用预应力技术。本文对预应力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使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要求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原则,为此将BIM技术引入绿色建筑施工中,分析了其应用优势,介绍了该技术在施工场地规划、建筑图纸检查、施工材料计算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实践表明,BIM技术的应用,既能开展可视化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又能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达到环保节能目的,可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在建筑施工中采用空间网架模板可以整体提升作大模板使用.从而底层以上各层的施工不需重新搭设支撑和拼装小块模板.达到节省工时,降低材料磨损,节省建筑开支目的.  相似文献   

8.
聂胜意 《科技资讯》2011,(17):61-61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是建筑行业的生命线,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我国目前建筑行业施工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简要阐述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米亮 《当代地方科技》2010,(14):115-115
木塑复合材料的出现有利于缓解目前木材资源紧缺和废弃物回收利用困难的问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建筑行业、室内装饰、家电和运输等行业方面。研究木塑复合材料是木材工业史上的革命性发展,是现代材料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品住宅经济的兴起,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层住宅建设迎来新的规模化建设局面和机遇,建筑高度不断增高,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作为高层住宅的主要结构型式,全钢大模板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使用,其清水墙施工效果不仅满足结构墙体外美内坚,垂直度、平整度控制好的优点,而且减去了墙面抹灰工序,节约了水泥、砂子等资源,减轻楼宇自重,让住户增大了住房使用面积.同时全钢大模板所具备绿色建筑、节地型建筑和循环经济(减量、重复、再用)的特征,符合节能环保基本国策和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层建筑推广清水墙全钢大模板不仅使企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着良好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汉华  陈硕 《科技信息》2010,(31):I0295-I0295
随着建筑行业节能降耗的不断深入,建设用材使用也逐步向降低损耗、可循环利用、科学环保方向发展。本文阐述了梳齿对接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对木材的循环利用分析出其创造的经济价值,体现了建材的循环利用对建设项目节能降耗所产生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盛良 《工程与建设》2023,(6):1803-1805
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建筑模板作为施工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其材料的性能受到了广泛关注。传统建筑木模板存在许多不足,如材料易损坏、使用寿命短、施工效率低、成型质量差和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等。碳纤维聚合物复合材料因其独特的高强度、轻质、抗腐蚀和可回收性特点,为建筑模板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文章分析了新型碳纤维聚合物建筑模板的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旨在推动碳纤维聚合物建筑模板在建筑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日新月异,全社会在倡导"绿色建筑"的同时,也把眼光转向了建筑施工中来,要求从源头上把握"绿色建筑"的服务宗旨,提出了"绿色施工"的理念,也对"绿色施工"作出了一系列的规范与措施,并出台了诸多"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可见,"绿色施工"已在建筑施工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卢强 《科技资讯》2013,(15):48-48
在现代施工中,要求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努力提高标准化、机械化施工水平,减少大型临时设施,达到节约能源,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我们的建筑机械要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满足人们经济环保和安全适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浅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施工技术是保证建筑质量和施工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可以说,离开了施工技术的支撑,所谓的建筑工程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对施工技术及其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施工技术管理的种种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建筑项目中推广模板工程,能够极大的提升施工效率,降低项目成本,促进项目质量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填补了国内建筑施工技术的空白,推动了国内建筑行业的现代化进程。当前,我国开始大规模应用和推广液压自动爬模技术,促进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工艺和技术的提高,使我国建筑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姬海宁 《科技资讯》2023,(12):92-96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类建筑材料的质量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建筑施工中,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发挥产业协同应用优势改造传统工艺已成为建筑施工工程发展的发展趋势。在满足现行规范和相关标准的前提下,研究和应用木模板数字化施工技术,探索住宅工程施工技术数字化转型,可在传统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实现提高材料使用周转率、提升施工效率、节约人工、培养新一代数字化产业工人等目标,能够有效解决施工模板传统加工、安装工艺污染多、效率低、维修成本高、人员及材料浪费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欢利 《科技资讯》2011,(10):81-81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如何在微利时代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目前建筑行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中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精益求精,从细微处着手,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总成本.物资消耗在整个消耗中占到了70%多,所以降低总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采用精细化的手段降低施工企业的物资成本.本文首先阐释了建筑施工项日经济化管理的概念,进而详细论述了建筑施工企业实行经济化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最后提出了实现建筑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房地产行业竞争的形势日益加剧,建筑行业要提高建筑的安全性,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实现建筑建设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就需要在桩基础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在技术上有所控制并且提高桩基础工程的质量,确保建筑的施工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贯彻落实,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务必要坚持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理念。装配式建筑是当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装配式住宅能够满足一定的施工要求以及施工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装配式住宅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缺乏对装配式住宅的全面认知,相关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技术不够成熟、人员能力不强等,因此必须要综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促进装配式住宅的大规模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