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确定南美白对虾苗在高寒地区淡水养殖的可行性,2004~2005年在石河子大学教学实验农场进行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试验,初步总结出在新疆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淡化技术、模式放养技术、饲养管理和防治病害技术,并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周粤 《巴州科技》2007,(2):23-24,30
南美白对虾(Litoqenaeus Vannamei)又称凡纳对虾,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是北美和中南美洲重要的养殖虾种,是目前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我国于1988年引进该虾,并于1994年开始人工育苗获得了成功,1995年在淡水中试养成功。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快、抗病力较强、对饲料蛋白需求量低,对温度和盐度适应范围较广。该虾养殖周期短、收益高,为广大养殖户所接受和青睐,为探索南美白对虾在本地区的养殖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处于2006年进行了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3.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三大养殖品种之一,具有生长快,肉质鲜美,抗病能力强,离水时间长,便于起捕运输和销售等优点。种苗不但可供海水养殖,而且淡水中养殖效果也很好,是比较理想的养殖新品种。开展南美白对虾育苗和食用虾养殖,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但南美白对虾亲虾以往只能从美国引进,价格昂贵(950-1000元/尾);受精卵或虾苗从台湾引进,苗价高昂(500-800元/尾),严重制约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发展,人工培育南美白对虾亲虾既可以打破海外渔商的垄断,节约外汇,降低成本,发展生产,又可以防止海外虾病毒进入。1999年该项目获市科技局批准列项,并荣获深圳市2001年度科研成果三等奖。 本项研究掌握了大批量人工培育南美白对虾的生态条件,首创设计  相似文献   

4.
<正>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太平洋沿岸水域,为热带经济虾类。经科研人员不断探索、研究和试验,南美白对虾的虾苗经过逐渐淡化后,能在淡水中养殖。但是怎样能够提高养殖单产,实现更大利润,虾苗的淡化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谈一下虾苗两次淡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在宁波市发展很快,但由于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以及不当的病害防治技术,南美白对虾病害频发,已对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对近几年宁波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病害进行监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宁波市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病害的流行特征及其发病原因,并结合宁波市南美白对虾养殖实际状况,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德生 《广东科技》2012,21(11):177+183-177,183
南美白对虾是我国淡水虾较佳的替代品。但是,它的淡化及养成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条件控制不好容易出现病害、死亡等,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及养成技术进行了分析,为其在淡水池中的大量生产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对对虾和罗氏沼虾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比研究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对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和罗氏沼虾的致病性,其生产养殖结果表明:第一次在廉江龙营围虾场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在养殖了27天以后开始爆发白斑综合症病毒病,患病的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病症相同,其甲壳特别是头胸壳具有白色斑点。养殖的罗氏沼虾没有出现病症。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能引起南美白对虾90%左右的死亡率,引起罗氏沼虾大约50%的死亡率。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这三种对虾感染的病毒都是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镇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状况,本人走访了养殖大户和与周边市场的调查,在调研、分析基础上。本人认为我镇南美白对虾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种质混杂,品种退化由于我镇受环境条件限制,南美白对虾人工繁殖尚未进行,通常  相似文献   

9.
冯修德 《科技资讯》2014,12(18):210-210
南美白对虾作为水产养殖业的标志性产业,在各个水产养殖区域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水产品之一。然而,现今的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存在着施放禁用药物、可用药物使用过量和成虾体内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等问题,这些都威胁着消费者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如何在养殖过程实现无公害养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南美白对虾的无公害养殖技术做出几点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海水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海水和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肌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及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肌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9.1%-23.3%,平均为21.2%;脂肪含量为0.79%-1.14%,平均为0.97%。肌肉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5.55%-36.95%;富含Glu(3.20%-3.32%),ASP(2.09%-2.16%)等鲜味氨基酸,蛋白质营养价值高。矿物质含量丰富,尤其是Ca、Mg、Zn、Fe、P;维生素的含量一般。海水养殖虾肉与淡水虾肉相比,营养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11.
良种是提升人工林生产力和增强其碳汇能力的重要基础。“林业种质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是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任务之一。突破制约林木育种效率和遗传增益提升的瓶颈对于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传统林木育种周期长、效率低、表型选择精度差,以分子育种为代表的现代育种技术可以显著缩短林木育种周期,精准改良目标性状,成为实现高效林木遗传改良的关键途径。笔者分析了限制林木遗传改良进程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等现代林木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并对这些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加速林木遗传改良的重大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果树产业第一大国,具有丰富的果树品种资源。随着市场需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我国果树产业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需求亟待解决。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我国果树育种现状,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十分必要。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技术等分子育种技术具有周期短、效率高、定向育种精确度高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果树育种可以改良果品品质并增强产业竞争力,是现代果树改良育种研究的重要手段。结合我国果树产业现阶段存在的品种单一、品质下降、病虫害危害增加等实际问题,从改善果实色泽、果型、大小、风味、质地、香味、功能物质等果实品质相关性状,以及提高抗干旱、低温、高温等非生物胁迫和抗病虫害等生物胁迫能力出发,综述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进展、不足以及发展建议,认为我国果树分子育种应该以满足不同人群和不同用途需求为基础,培育多样化、个性化的品种;以优质绿色安全为发展方向,培育抗性好、适合省力化栽培的品种;要充分利用果树全基因组丰富的遗传信息资源,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功能,以揭示果树生长发育、环境应答互作分子网络、代谢等分子机制,为果树定向育种奠定基础;同时应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等各种先进技术,提升育种效率,逐步缩短培育新品种的周期。  相似文献   

13.
蔬菜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我国蔬菜育种在杂优利用、抗病育种、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品质和生态育种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蔬菜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扩大沙蚕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水平,根据双齿围沙蚕饱和湿土养殖的要求,对研发的自动喷淋水与投饵一体机智能养殖控制系统进行设计。采用PLC控制、触摸屏、组态监控等智能控制技术,开发出以专业化智能养殖操作系统为支撑、电动喂养车为载体的智能沙蚕养殖机。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水稻育种科学贯穿于整个中国水稻科学的发展,水稻品种改良对水稻增产作用十分明显,直至今天水稻遗传育种仍然是水稻增产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正是由于近代水稻育种科学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水稻育种科学家,他们之间又形成了传承的关系,共同为水稻增产做出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加快我国花卉育种进程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 《长春大学学报》2004,14(4):76-78,81
探讨了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在花卉育种进程中的特点、成就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传统育种是花卉育种工作的基础,现代育种是传统育种的补充。现代育种不能取代传统育种。未来的花卉育种将是传统育种与现代育种相互补充、有机结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养猪大国,种猪质量却长期落后于养猪业发达国家,优良种猪长期依赖进口。综合分析了国际上猪育种的最机关报发展趋势,探讨了制约我国猪育种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目前国内种猪遗传评估的现状,提出了未来我国猪育种的基本策略和措施,以应对经济全球一体化对我国养猪业的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8.
作物耐低磷机制及耐低磷育种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植物耐低磷机制研究进展及耐低磷育种现状,从常规育种和基因工程技术两方面探讨了提高作物利用土壤难溶性磷效率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层次分析与功效函数,提出了一种构造多目标综合育种选择指数的新方法,并以油菜的品系选择为例,构造了油菜育种选择指数,预测效果,连优与育种方向,该方法较各种多元分析与通径分析更为适合育种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