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使用连续微型反应器,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衍射光谱及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在甲醇脱氢制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酸批应中ZnO的助催化作用,研究发现加入ZnO后,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而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却降低,此外,还增加了Cu在载体上的分散度,根据红外光谱的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Cu-ZnO-ZrO2/SiO2催化剂对甲醇催化脱氢制甲酸甲酯的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应用连续微反、差示热分析、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技术,对该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本质、ZnO及ZrO2的助催化作用、可能的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Cu-ZnO-ZrO2/SiO2催化剂对,甲醇催化脱氢制甲酸甲酯的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应用连续微反、差示热分析、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技术,对该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本质、ZnO及ZrO2的助催化作用、可能的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用差热分析(TG/DTA)技术研究了CuO/SiO2和CuO-ZnO/SiO2催化剂于H2气下的还原行为和在O2气下的氧化行为及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O的加入有利于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并对CuO的还原有促进作用;在有氧化气氛存在时,ZnO的加入不利于保持Cu^0的还原态。  相似文献   

5.
采用快速燃烧方法制备了超细Cu/ZnO/Al2O3催化剂.考察了制备参数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在脲与NO-3摩尔比为0.26、预置反应温度为500℃时,制得了分散度较好、颗粒较细的Cu/ZnO/Al2O3催化剂,其粒径和比表面分别为16nm和93.5m2·g-1.制备参数对CO2与H2合成甲醇反应中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对制备过程和机理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甲醇脱氢制备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浸渍法制备的Cu/SiO2、Cu-ZnO/SiO2、Cu-ZnO-ZrO2/SiO2,以及Cu/γ-Al2O3、Cu-ZnO/γ-Al2O3、Cu-ZnO-ZrO2/γ-A六种催化剂应用于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反应。实验结果表明,以Al2O3为载体的催化选择性较差且易积炭失活;加有ZnO助催化剂的Cu-ZnO/SiO2性能优于末加助催化剂的Cu/SiO2;加有权助催化剂的Cu-Zn-ZrO2/Si  相似文献   

7.
采用快速燃烧方法制备了超细Cu/ZnO/Al2O3催化剂,考察了制备参数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在脲与NO3^-摩尔比为0.26、预置反应温度为500℃,制得了分散度较好、颗粒较细的Cu/ZnO/Al2O3催化剂,其粒径和比表面分别为16nm和93.5m^2·g^-1,制备参数对CO2与H2合成甲醇反应中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对制备过程和机理亦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EXAFAS研究节不同制备条件对合成甲醇催化剂Cu/ZnO/A12O3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选择较温度的还原气氛和还原温度有利于制备高分散的Cu催化剂,在还原前较小的攻温度有利于制备较小颗粒的ZnO粒子,此研究表明Cu°是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9.
pH对制备CuO—ZnO—ZrO2低压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活性测定,XRD,TPR等手考察在制备CuO-ZnO-ZrO2低压合成甲醇催化剂时PH值对其活性,物相及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催化剂时PH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u-ZnO陶瓷键合技术,并探讨了其作为电极用在线性ZnO陶瓷电阻器上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对Cu-ZnO陶瓷的键合结构进行了分析,测量了键合Cu电极后的接触电阻及器件耐电流冲击的稳定性,并与镀Cu、喷Al及烧Ag电极进行了分析对比。同时,研究了键合Cu电极的工艺对ZnO陶瓷本体电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醇盐法制备Cu-ZnO/SiO2催化剂,该催化剂在甲醇脱氢合成甲酸甲酯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均优于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的Cu-ZnO/SiO2催化剂,根据差示扫描量热图谱和程序升温还原图图的测定,研究了焙烧温度及还原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对ZnO的助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外界条件对Cu-ZnO/SiO2催化剂在甲醇脱氢合成甲酸甲酯反应中活性的影响,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红外光谱-程序升温热脱附法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还原前的Cu-ZnO/SiO2催化剂中只有CuO和ZnO物相,还原活化后的CuO-Zno/SiO2催化剂中,CuO被还原Cu,ZnO被部分地还原;催化剂表面只有L酸中心,没有B酸中心,甲醇的吸附发生在L酸中心上。  相似文献   

13.
以正丁胺为模板剂,水热法合成了Zn-ZSM-5,Zn-AlZSM-5-沸石分子筛,以XRD,IR,SEM,吸附量等分析手段对合成的沸石进行了结构和物性表征,发现晶化温度,m(Na2O)/m(SiO2),m(SiO2)/m(ZnO)和铝的加入等影响因素对Zn-ZSM-5的合成于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采用垂直沉积法制备了三维SiO2光子晶体模板。以醋酸锌为前躯体,成功制备了SiO2/ZnO三维复合光子晶体。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SiO2和SiO2/ZnO光子晶体均为面心立方结构排列。光学测试表明SiO2和SiO2/ZnO周期性阵列均在[111]方向出现了光子带隙。当具有较高折射率的ZnO材料包覆后,SiO2/ZnO 光子晶体[111]方向光子带隙的中心波长发生红移,光子晶体基元材料的有效折射率有所增加。同时,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质与样品内部的缺陷态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铜锰比,不同分解气氛以及催化剂中不同组分的相对活性,并对不同预处理方法所得催化剂的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铜锰催化剂的活性源于氧化铜,氧化锰及锰酸铜之间的紧密结合,其中锰酸铜物相的存在对反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XPS-Auger,XRD及FT-I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铜锰催化剂中Cu 为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可能性较大,与锰的化合物相互作用催化该合成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原痊红外和原位显微Raman光谱技术及XPS、吡啶(Py)吸附的漫反射UV谱、Py-TPD、CO2-TPD等方法对含氟稀土基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活性氧物种、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进行了考察。在O2预处理和/或工作条件下的SrF2/La2O3,SrF2/Nd2O3,LaOF,BaF2/LaOF和BaF2/CeO2等催化剂上原位观测到超氧物种(O2^-),并在其中前4种催化剂上检测到O2^-物种与CH4反应生成的气相C2H4,CO2和表面碳酸盐等OCM反应主、副产物。这些结果为O2^-是相应催化剂上OCM反应的活性氧物种首次提供了直接的光谱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OCM反应性能与其表面酸碱性的强弱并无简单的对应关系。采用原拉时间分辨红外光谱和原位显微Raman光谱技术对SiO2和γ-Al2O3负载的Rh、Ru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反应的研究表明,由CH4直接氧化生成CO和H2是Rh/SiO2上POM反应的主要途径,而燃烧-重整机理是Ru/γ-Al2O3和Ru/SiO2上CO和H2生成的主要途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表面氧(O^2-)物种浓度的差异很可能是导致这两种催化剂体系上POM反应机理不同的主要原因,其本质可能源于Rh和Ru对氧的亲合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制备了以苯胺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吲哚的一系列铜基催化剂,筛选出了高效催化剂Cu—Zn—Mn/SiO2,并对它们进行了ICP—AES和XRD表征。实验表明,由浸渍法制备的Cu—Zn—Mn/SiO2催化剂,稳定性、活性高于由共沉淀法制备的Cu—Zn—Mn/SiO。催化剂,吲哚收率76.0%。锰对铜和锌有明显的分散作用;铜晶拉越小,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碳纳米管与传统氧化物作为载体负载的钴基催化剂用于费-托合成反应的性能.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钴基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TPR、TEM、H2-化学吸附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o/SiO2和Co/CNTs催化剂具有较低的还原温度且Co/SiO2催化剂还原峰较狭窄.TEM的结果显示Co/γ-Al2O3催化剂和Co/CNTs催化剂中的钴颗粒粒径分布范围较宽,而Co/SiO2催化剂的钴颗粒粒径分布较为均匀,这是导致其还原峰温范围不同的原因之一.费-托合成反应结果显示Co/CNTs催化剂和Co/γ-Al2O3催化剂具有比Co/SiO2催化剂更高的一氧化碳转化率,而Co/γ-Al2O3和Co/SiO2催化剂具有比Co/CNTs催化剂更高的C5+选择性和较高的α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