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国城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96-100
分析莆仙方言的“有/无”具有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三种词性,指出莆仙方言“有/无+X”重叠式是受莆仙方言形容词重叠格式制约的,重叠后具有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特征,特色鲜明,在汉语的重叠范畴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山东省潍坊地区的方言中,“着”的用法跟普通话有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更多。特殊用法表现在,“着”可以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动作的可能;也可以附加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名词后边表示状态等。潍坊方言中“着”的分布很广泛,使用频率也相当高。本文以“着”的句法分布为线索,探讨“着”所出现的语义环境,继而概括“着”的语法意义,并讨论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3.
福建莆仙方言中有单音节动态动词前加词缀“阿”组成“阿V”的特色用法.前缀“阿”使词语双音化,在语义和语用上也有其独特的功能.莆仙方言动词前缀“阿”是处于语用层面到语法层面的过渡状态当中,其用法在整个闽语内部都属特色语法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4.
吴晓佳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2):64-66
赣州城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是一个被客家话包围的方言孤岛区。赣州城区人尤其是老一辈人,经常使用以嘎开头的句子,如嘎怎么办哦?。本文从语义、语用和语法的角度,探析嘎在赣州城区方言中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5.
彭茹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4):98-101
文章从句法层面对“X有的是Y”句式中“X”和“Y”的句法结构和语法性质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从语义和语用层面探求“Y”用法灵活性奠定句法层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中严格分工的否定副词不和没(有)在湘方言中存在特殊现象:可以用没(有)代替不,也可以用不代替没(有)。这种特殊现象有其产生的动因:没(有)代替不是方言早期层次的保留;不代替没(有)是方言之间相互接触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森林大国,因此日语中和树木有关的表达方式极其丰富。本文拟就日语中和树木有关的表达方式做一个总结,强调了日本的“木”文化对日语表迭起到的作用以厦由此形成的特色.旨在将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9.
10.
王阳明不仅是明代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和书法家,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一体之忧”,即“有”之境;“一体之乐”,即“无”之境,两者构成了王阳明诗歌“有无之境”的心学色彩。王氏诗歌是明朝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12.
当前在书籍、报刊、杂志等出版物和电视及网络上错别字和病句出现的频率高得惊人,特别是现代汉语的三个虚字"的"、"地"、"得"混淆着用的文章比比皆是,本文就"的"、"地"、"得"的区别和用法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3.
洞口方言的介词“帮1”、“等1”、“跟1”、“替1”和“捉1”的语法功能是构成给予句式“N1XN2VN3”和“N1V1N3XN2V2P”,它们的句法特征和语言地位决定了五个介词不占竞争优势而处于消亡阶段。五个介词语义、语法功能的产生有三种模式:“替1”、“帮1”和“跟1”源于句式的重新分析;“等1”的虚化历程为“等待”→“容让”、“听任”→“给予”;“捉1”源于“把1”的词义渗透。 相似文献
14.
伍和忠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6):107-111
助词“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在普通话中主要用于表示“进行/持续”。西南官话荔浦方言的“着”既可以用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经历”等“体”意义。在西南、江淮官话,吴语,湘语,闽语等汉语南方方言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用“着”表示“完成”的比较多见,而同一方言点中“着”既表“完成”又表“经历”的则比较少见。“着”的特殊表“体”功能总体看来,其地域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5.
重庆方言中,副词"好"加上形容词(文中用"好+A"表示)的形式在句法中有一些固定的语法意义。"好+多/大/久"是疑问句中的高频词语,可以询问范围,也可以询问特指内容;"好+A"的否定形式"好+不+A",表示"对眼前事、物的暂时性否定"。"好好"修饰动词可以指"对行为动作很满意",也可以表示讲话者"希望、建议、提醒受话者如何",还可以传达讲话者"对受话者目前的行为不满,并且希望对方放弃目前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17.
贺菊玲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1,(5):13-16
陕西方言中表示“好”义的三个词:“嫽”“蒇”“完也”,在地域使用范围上略有不同,但是却共同体现了陕西人特有的直率豪爽的性格和崇古尚文、知足常乐的文化心理。由此可以看出方言词语与地域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并且体现出关中人直率豪爽的性格和独特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着重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比较分析了靖远方言与普通话中"称谓词+的"的异同,突出了靖远方言中"称谓词+的"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9.
吉林方言中的后缀种类繁多,极富地方色彩和口语色彩,使用频率较高,“挺”就是其中一个。通过对“X挺”从构造、语义、语法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挺”是表示主观不如意感觉的感知动词后缀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91-94
文章通过对敦煌变文P2418号《佛说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以下简称《讲经文》)中,4处可字特殊用法的分析,并结合笔者母语宁武方言中副词可既可表程度加强,亦可表程度减轻的语言现象,最终认为《讲经文》4处可字特殊用法皆表程度减轻,且由表程度加强发展而来。可的这种特殊用法在现代汉语方言晋语区中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