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蜕变、逆转中的现代曙光--论苏曼殊小说的现代性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在民初文坛别开生面,独标一格。它自觉融合了西方的现代观念,以对“人”的关注、悲剧意识的显现以及艺术形式现代转型突破并超越了中国传统小说观念和艺术技巧,隐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性品格,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重要的"三农"题材作家之一,张炜的小说呈现了现代性冲击之下乡土中国的发展与裂变,也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并在社会学批评、心理分析批评以及形式批评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实现张炜小说研究的新发展,深入张炜的文本世界及其精神内核,就必须立足于新时期现代化、市场化、工业化乃至全球化的中国语境特别是中国乡村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同时,以自然权利诉求和现代性断裂为研究视角,准确理解和阐释张炜重要的文学实践,探究张炜小说丰富多元的文本内蕴。  相似文献   

3.
在“十七年文学”现代性问题研究中,首先应该明确现代性概念的复杂内涵。为此从三个方面论述现代性理论自身所具有的矛盾性特征,即“历史目的论”与“现实英雄化”;文艺精英化与社会世俗化;理性主义与反思的现代性。以此为基础,以反思的现代性为思路,批判了“十七年文学”现代性问题研究中的两种代表性观点:民族国家现象与"革命"的现代性问题,并提出了全面地把握现代性理论才是文学现代性研究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文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 ,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 ,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述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文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徙变迁的深层动因。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文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5.
台静农以婚恋题材开始小说创作,以乡土小说集《地之子》蜚声文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兴起,台静农的小说创作发生了重要变化,出版了讴歌“时代先驱们”的短篇集《建塔者》。抗战时期,台静农的小说数量虽然不多,其意义却是显赫的。台静农的小说创作始终顺应时代要求,关注祖国命运。可以说,台静农就是当年拿赤血献给中华民族的“地之子”和“建塔者”  相似文献   

6.
从“活的文学”(胡适)到“文学革命”(陈独秀),再到“人的文学”(周作人),“五四”学者从语言、社会与人个层面,对文学的现代性作了最初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已经不再有20世纪80年代那样的轰动效应,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形成了迥异于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所处的文化环境,市场化是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转型得以实现的巨大动力,而现代性则更是中国文学自新文学诞生以来甚至更早的时间内持续的现代化诉求。把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放在这样的全球化、市场化,追求现代性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有了期盼世界认同的努力和尝试。在这样的理想下,小说创作在思想表现方面虽然失却了深度模式但是却成就了叙事意义上的另一种成绩。  相似文献   

8.
鲁迅创作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创作题材的平民化、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和悲剧审美意识的确立三个方面。其意义在于向“文学是人学”靠近,背离伪现实主义,突破“大团圆”审美观念,使中国文学结束了古典时期理想化的美善形态,直接显现现代文学直面人生的悲剧形态,踏上了现代化的第一级台阶。  相似文献   

9.
认真学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努力理顺高专办学的新思路。“现代化”要求发展高等教育 ,必须充分认识“高职”的“现代化”教育职能 ,要从手段上努力改革 ,使高职教育更好地面向现代化。从发展战略上看 ,我校必须通过改革加强高职的职能建设。  相似文献   

10.
2 0世纪 90年代文学 ,虽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特征 ,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结束 ,而只意味着它的尚未完成与进一步展开。一百多年来 ,作为心灵呼吸、挣扎和创造的特殊方式 ,文学基本上延续着晚清以来无数前辈的努力包括他们的局限 ,用自己的方式体现着现代中国的天命。  相似文献   

11.
民国言情小说是中国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反映,是社会现代化的实证文本。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表现对现代爱情和婚姻自由的追求;以平民的视角展示生活世相;走向现代的小说艺术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12.
乡村与城市的对立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母题。泰安青年作家子丁的小说创作既有对乡村诗意想象与现实消失的描写,也有对爱恨交织的欲望化城市的独特感悟。作品所体现出的对乡村诗意和城市美好的双重超越,使飘泊和流浪成为叙述者恒长的生存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既超越了有关乡村诗意的想象,也超越了“向城求生”的新乡土叙事对城市现代化的肯定与推崇,从而使其创作具有了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现代化是外源型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传统与现代性是现代化进程中相反相成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在经济体制转型期表现得特别突出,成为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深层根源。协调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如义利矛盾、个群矛盾、人治与法治的矛盾、文化价值取向上的矛盾,必须把握它的深层根源。在协调和处理时,首先要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其次要注意运用扬弃的方法,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的实质是现代性的获得和深化,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和深化的过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的现代性不是体现在器物的革新和制度的变迁上,而是要落实在人的观念层面,实现人的现代化.当今面对全球化的生存境遇,人的现代化支点不仅仅是宽阔的视野和科技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心灵深处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高兹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视角深入研究当代工人阶级的地位和现状,分析产生社会变革的可能性,改造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提出新工人阶级理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工人阶级发生了分裂,出现了一些新的反对资本主义的革命力量。高兹新工人阶级理论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启蒙所构筑的自由在现代性条件下显示出了内在的悖论,如何超越现代性从而真正实现人的自由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阿伦特认为超越现代性的唯一出路是"政治的回归",而马克思则以历史辩证法来超越现代性为人类的自由的实现奠定现实的基础。事实上只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人类指明了自由实现的真正道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在商业贸易危机的冲击下,催生了以“商战”思潮为核心的重商主义的复兴。影响所及,引发了近代中国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制度变迁,诸如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晚清政府的所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以及制度重构等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介绍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探讨了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障碍,提出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