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厦门海沧采石废弃地景观生态重建探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厦门海沧投资区花岗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讨论了矿山采石废弃地景观生态重建技术途径和模式,得出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包括废弃地前期处理、植被恢复和目标生态系统重建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石灰岩矿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的采引发了地貌及生态破坏、地质环境影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鉴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涉及了可持续发展、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人们根据这些理论发展了"边坡复绿"和"废弃地恢复"两种类型的石灰岩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重庆市铜梁区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立地条件、气候特点分析,提出了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植物种类选择的原则、配置方式和适生的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种类。  相似文献   

4.
英树威 《科技资讯》2011,(13):156-156
在对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现状和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利用模式进行总结归纳后,对铁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又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矿区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根据典型矿区生态恢复的成功经验,总结了适合我国矿区生态恢复的典型技术,主要从矿区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矿区植被的恢复,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6.
矿山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破坏程度极大,严重影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并造成土地资源的流失,对矿山废弃地进行有计划的复垦有着重大的意义.调查了石墨二矿矿山废弃地状况以及矿山开采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探讨了矿山土地复垦规划.矿山废弃地的主要成因是废石堆占地和矿区基础设施占地,规划期内矿区总复垦面积为12.56 hm2.  相似文献   

7.
从矿业废弃地到矿山公园的转变,是矿山提高综合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创新路径.本文选取福建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为案例地,以矿业废弃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福建紫金矿山的转型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显示:(1)从矿业废弃地转型为矿山公园,各评价指标等级...  相似文献   

8.
隔河岩水电站废弃地植被的初始生态恢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隔河岩水电废弃地生态治理点植被的野外调查资料为基础,报道了该废弃地上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点,评价了隔河岩水电废弃地植被的初始生态恢复状况,并对当地种和外来种作为种植苗木对生态恢复进程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除两种种植的苗木外,共有75种当地的植物扩散定居在被治理的废弃上,初步形成了具一定组成与结构的植物群落,明显地改变了废弃地的植被与生态环境状况.表明苗木种植能促进灌木种类的扩散和定居及植被的恢复,是一种及时有效的生态恢复技术,但不同的苗木种类对废弃地植被初始生态恢复的效果不一样.通过比较塔柏和湿地松两种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认为塔柏的初始生态恢复效果比湿地松好.  相似文献   

9.
大型露天矿区长期高强度开采驱动下的生态累积效应,以及其导致的植被受损、土壤退化、水土流失、水文失调和地质变化,已成为恢复生态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露天煤矿生态环境的恢复处于发展阶段,与国外有一定差距.根据国内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等指标体系,结合我国露天煤矿排土场生物修复与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恢复主要以地貌重塑、土地复垦和植物修复为主要手段;(2)目前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研究作为生态重建的重要基础,土地复垦应考虑生态效果;(3)露天煤矿排土场生物修复作为生态恢复持续进行的关键,强调土壤基质改良、适宜性强的生物种类筛选、环境因子调控措施的技术耦合.(4)通过轻量化、绿色化、生态化的重建技术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磷矿开采废弃地旱冬瓜群落特征及对植被恢复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抚仙湖流域磷矿废弃地剥离表土堆积区自然恢复形成的旱冬瓜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相关性问题,探讨了该地植被恢复中旱冬瓜群落的形成特点.结果表明,剥离表土堆积区由于周围旱冬瓜母树种子的传播,在2~3年内即可在废弃地形成2~4m高的旱冬瓜幼林.群落的盏度和物种组成较稳定。在矿山废弃地自然植被恢复中具重要意义,可作为同类地区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东北煤矸石矿山生态恢复的植物选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开采后形成的煤矸石山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国内外都对煤矸石山生态恢复开展了研究与实践。分析了煤矸石山的环境特点及对植物存活与生长的限制因子,包括缺乏正常的土壤结构、煤矸石自燃导致的温度升高、pH降低、重金属含量增高等。概述了国内外煤矸石矿山恢复的研究与实践。煤矸石矿山的生态恢复要遵循生态学规律,既要注重构建土壤基质,又要筛选适宜此类生境的植物,而且要注重提高生物多样性,使人工构建的群落能够稳定生长并逐渐达到平衡。探讨了煤矸石矿山生态恢复植物选择的一般原则,总结了可供东北地区煤矸石矿山生态恢复选择的植物种类,并对未来煤矸石生态恢复应该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以六安市矿山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资源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六安市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的现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图定了六个重点矿山生态环境严重区并提出相应的主要生态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资源枯竭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枯竭矿区面临生态恢复的艰巨任务.中国以煤炭为主的矿业城市主要集中于中西部,枯竭矿区以中东部为主.在资源枯竭矿区,不同的矿产类型、开采方式、自然条件及"采、选、冶"等不同的生产活动,形成了压占、挖损、塌陷、污染等土地损毁类型.鉴于土地复垦途径的不同,提出乡村生态农业、城郊湿地公园或郊野公园、矿山公园等生态恢复方案.结合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经验,分析了耕地复垦的景观重建和施工技术,河流水系修复、水分循环小气候修复、矿井水综合利用等技术,积水区土体处理与造景、地表植被恢复与造景、道路系统改造与景观连通、采矿遗迹的保护与改造等湿地修复技术,沉陷积水净化、积水水面改造、动植物配置等水体修复技术,村落特色保护与规划、建筑物基础建造等村落恢复技术,山脊生态廊道修复、山体的自然生态植被恢复和重建等山体恢复技术,林地选择与布局、树种规划、煤矸石山等废弃地抗旱栽植等林地重建技术等.在科学规划、及时有效治理下,资源枯竭矿区生态环境可得到修复,并能够促进矿区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静 《科技资讯》2012,(7):136-136
针对我国矿区废弃地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恢复现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包括土壤改良、土壤重金属治理、植被恢复、构建综合生态农业等。  相似文献   

15.
刘丽君  张彩霞  郭垒 《山西科技》2013,28(1):142-144
以五阳矿矸石山边坡生态恢复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植生袋生态恢复技术,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矸石山坡面植被恢复,呈现出景观效果.介绍了植生袋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的施工工艺,并与传统矸石山绿化技术进行了比较,为该地区及周边矿山矸石山绿化的新技术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在中国热带亚热带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进行生态恢复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生态的需要,作者从恢复生态学的产生及学科发展,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热带亚热带恢复生态学研究实践4个方面阐述了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国热带亚热带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7.
露天煤矿废弃地复垦技术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露天煤矿开采引起土壤理化性质、肥力状况和生物学特性的破坏,生态系统的剧烈扰动造成了土壤的生态功能退化和生产性能下降。文中在介绍露天采煤引致的土壤生态退化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煤矿废弃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的土壤重构、肥力管理及微生物区系的调控等技术等相关领域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最后以平朔露天矿为例进行了土壤生态恢复的案例分析,以期为我国露天煤矿废弃地的复垦与生态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的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通过分析丘陵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特征,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当前丘陵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形态布局进行设计,提出了多坡地生态恢复的解决思路,初步探讨了恢复丘陵城市绿地系统的解决方法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智慧  徐军 《科技信息》2013,(21):429-429,46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的进步,大量的矿产资源被人类挖掘一空,由此在城市中留下大量矿业废弃地,给地球留下了"疼痛的伤疤",这些矿业废弃地严重破坏了环境生态系统,如环境污染、土地荒芜、物种流失、生态平衡失调等。本文分析了矿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原则与重建技术,并对国内外矿业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案例进行研究,最后对矿业废弃地景观生态修复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了大量废弃矿区,严重破坏了矿山生态环境。我国矿山企业虽做了很多的恢复治理工作,但成效都不十分明显。对废弃矿区景观重塑问题进行研究,帮助企业走出这一困境已经势在必行。以云南昆明海口磷矿的废弃矿区为例,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废弃矿区景观重塑展开探讨,对景观生态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对我国各类矿山废弃矿区的生态恢复及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