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杰 《奇闻怪事》2005,(7):14-14
在教学《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读进文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找找,马良神笔的神奇体现在哪儿。略读课文后,又用“是——才让马良的笔具有神奇的作用”这一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诗意载体、精神境界和审美风格之西部具有丰富的现代诗学内涵,体现出撼人心魄的诗性之美。其诗性之美乃在其诗意栖居的家园意识、灵魂与生命交融的西部体验以及独特的西部精神。中美西部诗人的西部体验成为一种超越时空的诗性体验,他们将这种体验融入诗歌的艺术形式之中,揭开西部厚重而神秘的面纱,重新发现人类诗意栖居之新大陆,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超越地域意义的现代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人类主体性为核心及文化系统为基础的视阈来审美观照"诗意地栖居"中所包含的合理人性因素."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对人性正常化的解读,海德格尔对"诗意地栖居"的阐释是认识到现代社会中人性异化现象的人性根底.诗性·人性的共通性才是"人诗意地栖居"存在的审美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自然中“诗意的栖居”,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最生动的阐释,也是人类在自然中理想生存的抽象概括。张泽忠老师在其小说中为我们呈现了人类“诗意栖居”的所在。在这个诗意的家园中有作者永远怀念的侗乡风情,更其有意蕴丰富的生态情怀。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的长篇处女作《白孔雀》于1911年出版,主线是两对男女青年的婚恋生活的欢乐与痛苦。虽然小说初显了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对立,两性关系的不和谐,人的个体精神的衰败,小说的结尾有一丝悲凉之音,但整体上仍然是充满欢快与和谐的,尤其是描写了自然界万物的灵动之美与和谐之美、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共处,从而体现了一种生态和谐之美,更与当今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相契合。因而《白孔雀》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内涵具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当代生态美学观的生成及其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陶渊明作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其人、其诗处处彰显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平衡关系,其存在实现了"诗意地栖居"。所以,在生态美学的视角下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进行再读有着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海德格尔的生态整体观中,人与自然、人与神(信仰)、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的"天、地、神、人"四方关联体是人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的前提与旨归。阿来虽不能解答如何实现诗意栖居的问题,但他从自然环境遭破坏,人的生活方式被改变,族性、神性已失落等方面,为诗意栖居的理想唱起了哀歌,不乏智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忧思与追问。  相似文献   

8.
“诗意地栖居”是生态美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在广义的生态美学概念下,它是指在生态平衡的立场上,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审美地生存”。《丁登寺旁》和《前赤壁赋》作为东西方山水作品的代表,都表达了人与自然“诗意地栖居”的生态美学观念。但前者受“泛神论”的影响,而后者受到“佛老”思想的影响,在实现“诗意地栖居”的方式上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9.
薇拉·凯瑟的经典小说《啊,拓荒者!》是其生态思想的艺术凝聚。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运用现代深层生态学理论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与阐释,并对作家前瞻性的生态意识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以科技活动为主的非乌托邦社会里,人类自身以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均已陷入了困境,面对这样的世界黑夜,人类通过努力寻求摆脱危机的方式,以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生态乌托邦社会。在种种方式中,诗意的栖居不乏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式。当今美国深度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不仅躬行诗意的栖居,而且不断地参与创作,从理论高度上阐发了诗意的栖居。其散文《返乡栖居》扼述了作者随返乡运动回归到家乡后的所见所感,凸显了地方感,感触了返本归源时的真正归家,凸显了包括生态联系观、生态整体观和生态多样性在内的生态中心主义,饱含着生态本体论和生态存在论的思想理念,昭告人们在非乌托邦的社会里也有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弘扬我们民族的主旋律,创作具有崇高美,是乔守山诗歌的特色,而创新性、意象的凝结、整合与打破惯例的变形则是其诗性智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师:今天这节班会课,我们将做一件新奇而神圣的事情——推选班歌。有同学也许会问,为什么要推选班歌?老师是不是有点大题小作?这里,我要郑重地告诉大家,推选班歌绝不是什么大题小作。我一直有一个固执的认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需要一种精神的,一个人,一个班,也绝对需要一种精神。班级精神则是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原动力!班级精神的呈现方式很多,我认为,班歌就是一种很好的体现形式,它不仅可以反映一个班的精神风貌,一个班的精神追求.还能起到一种号召和组织的作用,让心与心相连,让情与情相聚,让大家举着一面共同的旗帜朝着理想前进!所以,我们今天要在这里郑重地选出我们自己的班歌!下面,请团支部书记具体介绍推选班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一般认为张爱玲的作品指向“苍凉”、“虚无”,但认为张爱玲只是以“苍凉”为底子,实质却是指向一个“诗意”的世界。在她的主要作品中,对爱情理想的追寻、对日常生活的喜爱以及主人公在冥思中追问生命意义,都凸显出个体本真诗意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诗意”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对其具体内涵历来都不甚明了。本文从中外文学史上的一些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的分析中得出了三点结论:一是创造诗意的途径:对人的性格(包括心境和意绪)与命运(包括环境、遭遇等)之间微妙关系的一种象征与暗示。二是诗意的美学内涵:蕴涵着有利于人类整体生存发展趋向的精神激励信息。三是诗意的美学效果:人类情感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缤纷花朵,使人赏心悦目,感情激动。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授课的重点之一是诗意,这样能够是课堂增加活力。语文教学当中应该用诗意做中心,让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打造诗意般的学习与生活。本章重点阐述了怎样打造语文教学里的诗意课堂。以学生诗意的启发为重点,同一时间注意教师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6.
17.
人们对于《我的空中楼阁》一文的主题大多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认为该文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和崇尚自然的感情,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作者对现代文明或现代生活的批判,以及作者诗意地栖居的理想。这种社会学主题阐释与文本的实际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的哲学沉思,来观照贾樟柯电影对生存的独特表达。文章认为,贾樟柯的电影展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存困境,尤其展示了他们因缺失"识别如此境况的能力",而带来的"后悲剧性";精神家园的破碎,更是使他们成为永远"在路上"漂泊的零余人。非"诗意地安居"的生存表达,是贾樟柯电影关注底层生活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9.
仲长统在《乐志文》、《乐志诗》中为汉末士人描绘了一幅物质富裕、精神自由的理想生活画卷,并透露出此期士人在思想、经济、政治立场及文学上的新动向。这种理想栖居与先秦儒家之"乱世则隐"理念一脉相承。同时,因士阶层自身经济地位的局限性,这种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真”与“真人”思想指向人的本性中最真实的存在,它是一种关乎人的本性存在的真正的审美人格。这种“真人”人格美经由后世群体和个体的行为、思想和作品折射出来,表现出回归生命本身的自然人格,唯真唯美、唯情唯心的诗意人格,追求自由、去“迹”返“真”的反叛人格和包容豁达、敞开与澄明的多样人格四个方面的内涵,具有恒久的独特魅力和积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