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只有解决“三农”问题,才能实现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搞好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使农民真正摆脱落后,走向文明,这才是农业、农村、农民的根本和长远的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2.
“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教育先行决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充分认识教育先行的这种条件性,才能更准备地把握其内涵,真正优先发展教育,使教育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的、巨大的基础力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伟大历史时期,以智力开发、人才培养为基本任务的教育,也处在一个转型变革的时期。教育改革的出路在哪里?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思想。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未来世纪现代化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李鹏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着重强调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培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9亿农民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进步,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而"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要把发展科技、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国人口12亿之多,有9亿在农村.这9亿农民的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进步,也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局.只有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吴碧云 《海峡科学》2003,(12):52-53
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贫富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的贫困人口处在更加窘迫的境地,而我国现在有九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若不改变农村的现状将会大大影响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要改变农村的贫困问题,教育是根本,基础教育则是根本之根本。  相似文献   

7.
左青林 《科技信息》2007,(14):224-224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加强学习,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对于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对于进一步做好公路现代化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临沂市罗庄区公路管理局为例分析目前的学习情况,并对如何建设“学习型机关”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具体体现,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是我国制定跨世纪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理论依据,增加教育投入是落实这一战略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事关重大、事关全局,在当前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制度,实行“三教”(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统筹,“两教”(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结合,是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肖海平 《科技信息》2007,(14):139-140
城镇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城镇化对农村人口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因此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必须对农村教育做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协同学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以及教育生态理论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依据。教育治理现代化就是要通过“教育治理”来实现“人性的解放”和“生产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培育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教育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教育化与制度化的有机结合,不仅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本质内涵和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三农”问题显得十分突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就“农”论“农”,必须采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只有把“三农”问题放到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中来考虑,解决“三农”问题才有希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重任。如何把农村庞大的低素质人口转换成人力资源优势,既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责任,也为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正>科技和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受到良好教育而具有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民和民族是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纵观世界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重视科技和教育的民族才能在世界上创造灿烂的文化而建立发达的国家.当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概括了100多年来科技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我国科技和教育的战略思想,这对马克思唯物史观是一个重大的贡献.邓小平的科学思想与教育思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中心任务,也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四个现代化包括工业 农业、国防和科  相似文献   

15.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教育。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经济工作的“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江泽民同志适时提出“教育必须进一步解决的两大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这也可以说是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两个重要转变”.“这两个重要转变”实际上就是适应经济工作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配套战略措施.因此,教育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深化改革,努力实现江总书记所要求的“两个重要转变”,强化教育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要现代化,就不能不搞教育现代化,而教育要现代化就不能不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我国的传统教育意识根深蒂固,加之受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影响,“三个面向”的落实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通过对教育观念、办学目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需要着重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阐述现代教育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使教育真正面向现代化建设,同时也使教育实现自身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教育"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缘何存在多年,讨论了多年,改革了多年,却依然问题多多、困难重重。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然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村人口似乎缺乏关注,缺乏平等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在促进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毋庸置疑的作用,是农村摆脱困境的出路,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方法。但问题是"农村教育"自身就深陷困境,成为了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当前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正处于这样一种相互制约、恶性循环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9.
于涟 《今日科技》2001,(3):10-14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五” 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强调“十五” 期间,全党、全国要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做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为根本出发点,实现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因此,在世纪之交,千年更替之际,我们在此召开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  相似文献   

20.
农村问题是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在我国要全面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的实现.从分析宁波农村城市化驱动力和存在问题着手,阐析了实现宁波农村城市化必须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并探讨了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必须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